孫燕
摘要:對于美術這門藝術類學科來說,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價值,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不但要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要關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比如在中國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明確自身的教學職責,引導學生感受中國畫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具體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傳承傳統技法,感受國學魅力,可以通過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創新能力,還可以通過結合文學作品,培養綜合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在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中提高文化自信進行了探索,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文化自信;教學策略
引言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美術文化中的珍寶,是中國當代美術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中國畫教學,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術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學生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無法充分體現美術學科的教學價值,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特別是要關注對中國畫教學的研究,要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1 倡導自主探索,深刻感受作品人文價值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學以學生為本,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灌輸式教學模式需要得到改變,更好地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有助于實現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對學生的美術技巧指導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一味地強行灌輸,這樣在被動學習狀態下,學生缺少了學習興趣,不去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和感受,這樣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革新教育觀念,在教學中要更多地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在美術作品欣賞中獲得最真實的感受,同時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才能是實現人文素養滲透的目標[1]。中國畫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索研究,自主賞析國畫,感受作品中的人文價值,這樣才能實現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的目標,培養良好的美術素養。
2在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中提高文化自信的教學策略
2.1傳承傳統技法,感受國學魅力
中國畫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非常講究“以形傳神”,強調“筆墨意境”。水墨筆法可以十分生動地表現出中國畫的特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還可以使其感受國學獨特魅力[2]。例如,在教學“水墨畫——動物(造型·表現)”內容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們欣賞了一段經典的動畫,讓學生們感受中國化的基本筆墨筆法。之后又展示了《虎》的工筆畫和寫意畫,并請學生們思考:“你能看出這兩幅畫分別是用什么筆出來的嗎?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看到這兩幅畫你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嗎?”通過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欣賞主題相同但表現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水墨畫的寫意性和靈動性,激發對水墨畫動物的濃厚興趣,認識到中國國畫藝術的魅力。之后,可以指導學生賞析《快樂的小猴》等作品,并著重讓學生觀察外形等方面的表現手法,詳細地講解點虱法,使學生感受墨色的深淺和筆觸的大小,指導學生進行大膽地操練。
2.2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創新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美術活動,同時還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從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例如,在中國畫中,有許多特殊的技法,如揉紙法、扎染法、拼貼挖補法、噴霧法等等。以揉紙法為例,簡單來說,就是在畫畫之前,先把紙揉成一團,然后再慢慢地鋪開,等紙張平整了在開始作畫[3]。在教學“山山水水”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在畫山的部分的時候,要將山的部位故意的揉皺,這樣紙面就會產生凹凸不平的效果,這時再用毛筆蘸上墨水,在紙上清清地掃過揉皺的部分,會出現一種肌理效果,非常的自然,還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效果,非常富有情趣。通過不同的教學激發,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中國畫的積極性,還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給學生帶來創作的靈感,使學生通過更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既可以實現中國畫的創新教學,又可以提高中國畫教學的作用和效果。
2.3結合文學作品,培養綜合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將中國畫和畫家的故事、作品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開拓學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4]。以《山居秋暝》這首古詩為例,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和畫家王維的作品,詩人將詩歌創作與山水田園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被后人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美術家在文學作品上也都有非常高的文學造詣,如唐寅、李叔同、徐悲鴻等等。在講解徐悲鴻的《奔馬》作品時,教師可以講解這名畫家的其他中國畫作品,如《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可以講解徐悲鴻的著作《中國畫改良》《畫范·序》等;還可以給學生滲透徐悲鴻個人的故事“枯枝朽木”、“換伯年畫”、“與人打賭”等,通過徐悲鴻的作品和故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堅韌不拔的毅力。
結語
總之,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美術文化中的精髓,是非常值得學生繼承和發揚的珍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中國畫教學的精心設計,最終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畫更好的弘揚和發展,同時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這雖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只要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獲得真實的感受,就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海軍.試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J].信息教研周刊,2019(02):124.
[2]馬璟.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中國畫的鑒賞能力[J].明日風尚,2017(11):31-32.
[3]楊進.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J].新課程,2018(09):66.
[4]高夢瓊.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中國畫課程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85.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高新小學?山東?濱州?25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