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遠
摘 要:在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當中,其前提和基本要求就是要讓學生擁有區域認知能力。對高中生區域認知能力進行提高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還能夠從中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章圍繞對知識進行遷移以及提高學生地理水平兩方面進行分析闡述,并在這個基礎上,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區域認知素養培養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 區域認知素養 培養策略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愈發重視,對于現在高中生來說,區域認知已經不僅僅只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的方式,而是具有多樣性。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區域本身”認識的一種能力,可以體現在對地理區域“認知”價值上,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當中改變傳統教育觀念,以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為主來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意識的形成。
1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意義
1.1 知識遷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能夠運用相關的地理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正確、快速的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對學生學習地理而言有極大的幫助。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可以讓學生站在不同維度去思考、分析問題,可以強化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區域認知素養之后,就可以在解決地理問題時采用區域綜合分析以及比較分析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遷移,有利于學生地理素養的提高。
1.2 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有效、科學的利用相關的地理知識來豐富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學生可以通過了解不同的區域知識來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地理學生效率的提高。
2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策略
2.1 教師應當改變教育思想,重視區域認知培養
教師應當在高中地理的教學當中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需求以及實際的學習情況來有針對性的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的設計,才能讓學生高效的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落實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以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為主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久而久之,學生便能夠通過教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但是由于某些因素,導致教師并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區域認知素養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導致了教學活動開展不順利等現象。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應當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重視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從而讓學生形成相應的區域認知素養。
2.2 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因其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現代教育當中,眾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促進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前提就是能夠讓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產生興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要想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首先就應當采用圖像教學法。圖像教學法指的是要利用地理中的地圖知識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掌握識圖的方法。可以借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比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時,我們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制作的相關視頻以及圖像來展示地球的運動等。并且根據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自主進行簡單的繪制地球公轉圖來鞏固課上所學的內容。在課堂上我們要通過畫圖來讓學生了解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的運動軸心、軌道以及方向,通過對于地球公轉的圖像描繪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地球公轉來劃分四季以及太陽投射角度等方面的問題,可以深化學生的地理知識記憶。
另外我們也可以使用近幾年廣受推崇的游戲教學法,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也可以打造一個趣味性的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地理知識來進行填圖游戲,教師可以將中國地圖給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地圖填寫不同區域的農業知識、區域環境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
我們也可以使用對比教學法,將不同區域知識進行整合并且通過對比的形式讓學生掌握不同區域之間的各方面區別。比如在學習《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這一章中,教師可以選擇多個不同的區域來進行對比教學,在教材當中以匹茲堡為主來講述了匹茲堡原本只是一個毛皮貿易場所,雖然周圍有著優質的煤田但缺少工業,但在后期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崛起之后便成為了美國鋼鐵工業中心,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將匹茲堡與我國某些地區區域之間的差異、優勢、缺點進行對比來培養學生的區域認識素養。
2.3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多的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更好的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地理本身就源于自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身體驗來感受課本上所描寫的相關的內容與知識。比如在學習《城市與環境》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進行實踐從而了解城市的各種景觀,并且讓學生對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從而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習。也能夠借此來加強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及區域認識能力與意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開展具有特色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積極應用新課改理念,打造趣味、愉悅的地理課堂,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實際的學習需求和地理知識水平來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內容,并且通過實踐活動來各方面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使學生能夠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下更好的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形成良好的區域認知素養,從而提升自我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程云.解讀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J].科學咨詢,2019,(6):71.
[2] 劉婷婷.高中生區域認知能力結構解析與評價模式[J].地理教學,2019,(1):20-22.
[3] 頡怡平.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9):121.
[4] 林達欣.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5):65-66.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