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幼兒園 田 聰

從事0~3歲嬰幼兒早教工作多年,我接觸過無數孩子和家長,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中發現,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越帶越輕松,甚至感覺沒怎么費勁孩子就長大了;有些家長則吐槽孩子越帶越累,經常會招架不住孩子的各種狀況……為什么寶寶出生時身心發育良好,之后會出現這么多的不同狀況呢?蒙臺梭利曾在《家庭中的孩子》一書中提到:“0~3歲的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每個家庭養育習慣的差異造就了發展狀況不同的孩子。”因此,在0~3歲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家長應掌握科學的養育規律,重視陪伴、觀察天性、了解脾氣、定下規矩、給予影響,幫助孩子養成一生受益的良好習慣。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一種通過重復而自動化了的、固定的、下意識且無需努力就能輕而易舉實現的活動模式。教育專家關鴻羽在《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中提到:“習慣是后天環境中習得的一種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而重新建立一種習慣則需要21天不懈的堅持。”因而,習慣形成具有穩固性和可變性的特點。在孩子0~3歲大腦成長、神經元鏈接的關鍵期,家長應重視習慣養成教育,讓早期形成的習慣神經元有效鏈接,使孩子輕松養成良好習慣。
0~1歲是人生起始的第一個年頭,從表面看,這一年寶寶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做出有限的動作,但當我們日復一日地照料寶寶吃喝拉撒睡玩這些瑣碎的事情時,不經意間那個嗷嗷待哺的柔弱小嬰兒就成長為了會走、能交流的小寶寶。因此,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里,所有為孩子做的事情都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我建議家長從以下六個方面習慣入手,抓住好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機和具體方法。
0~2個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吃奶(注意寶寶的語言、神態、情感)。
0~5個月:換尿布后寶寶感到舒服。
這個階段是給出生寶寶種下親密基因的關鍵期——當寶寶餓了、尿濕了、發出急切的呼喚時,媽媽可親切地將寶寶攬在懷里,溫柔地看著寶寶說:“寶寶餓壞了吧,開始吃奶啦!”寶寶看到媽媽臉上的表情是愉快的、專注的,感受到媽媽是照顧他、關心他、珍惜他的人,心理自然是放松的、滿足的,同時寶寶也會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信賴的,可放心大膽地成長。因此,在一個愛和平靜的環境中長大的寶寶更有滿足感,他們會把這些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性格當中,并進一步強化。出生時家長對寶寶的關心和愛撫將對寶寶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2~10個月:養成吃、玩、睡穩定的生活作息。
寶寶每天有固定的生活程序:起床、如廁、洗漱、吃奶、玩耍、睡覺。生活內容可預測,心理表現就越安穩,那如何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的作息呢?
1.摸索合理的日程安排
當新手媽媽抱著嬰兒從醫院回家的頭兩個月里,流水賬似地記錄寶寶一系列生活順序后,就可找出寶寶吃、玩、睡等常規程序。每天重復同樣的動作,寶寶漸漸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井井有條的、可預測的生活是獲得安全感的前提保障。同時,媽媽可暫時緩解焦慮或不知所措的狀況,當寶寶哭了,根據時間判斷寶寶是餓了還是困了?哭聲就更具參考性,為未來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奠定基礎。
2.為寶寶的生活劃分區域
將照顧寶寶的場所劃分出幾個固定區域,如喂奶區、玩耍區、盥洗區、睡眠區,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寶寶通過重復刺激很快便能識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當一切都在掌控中,寶寶生活規律、內心穩定安全時,其情緒發育就會更加穩定。
3.改掉奶睡更健康
寶寶睡醒吃飽奶之后就會呈現出“酒足飯飽”的狀態,接著換尿布,利用這段時間和孩子互動,可以將他放在活動墊上自己玩,也可以和他聊天、給他唱歌來增進親子感情,總之要以各種方式讓他保持清醒狀態;這段時間過后,孩子就累了,開始表現出疲憊、煩躁的狀態,還可能會莫名其妙地哭,這時我們就知道他是想要安撫、想要睡覺了,而這次孩子需要更長時間的睡眠,等他醒來后,再重復這一過程。只要家長堅持這樣做,寶寶就會感到安全和滿足。
2~12個月:養成洗臉、洗手和入睡前洗澡的習慣。
每天早晚起床或者睡前完成洗臉、洗手、洗腳、洗屁股的清潔程序;同時養成定時洗澡的習慣。
1.被動操游戲
將每周的洗澡當成寶寶一次重要的活動日。在洗澡前為寶寶脫掉部分衣物進行一個洗澡前的身體預熱,如伴隨兒歌做被動操,使寶寶身心愉悅放松,便于寶寶配合感受洗浴的快樂。
2.提前準備洗澡用品
洗澡前準備清潔過的澡盆、毛巾、寶寶洗發水、衣服等用品放在隨手可拿的地方;洗澡時室內溫度控制在26℃左右,水溫控制在37~40℃為宜。
3.把握好洗澡時間
寶寶洗澡的時間不易過長(5~1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容易讓寶寶疲勞或著涼;洗完澡后將寶寶包在干爽的浴巾中按摩,稍事休息后再穿衣服。
3~12個月:建立有節奏的睡眠習慣。
出生3個月內寶寶的生物鐘和睡眠節律還未完全形成,不建議做睡眠訓練;3個月后可為寶寶培養規律作息:白天3短覺夜晚1長覺;7個月后白天2短覺夜晚1長覺或整覺。
1.培養睡眠好習慣三要點
不哄睡:從出生就讓寶寶習慣自己躺在床上睡,盡量避免把寶寶抱在懷里或者放搖籃里搖睡;寶寶睡覺時盡量少與其講話、游戲,營造安靜柔和的睡覺環境,寶寶才能安靜放松地進入睡眠狀態。
按時睡:讓寶寶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進入夢鄉。充足的睡眠與寶寶的生長發育密不可分,生長激素在深睡1小時以后逐漸進入高峰,一般在晚上10時到凌晨1時為分泌高峰。對孩子來說,固定時間做固定事,久而久之便會逐漸形成規律,習慣準點入睡。
自然睡:不刻意制造特別安靜的氣氛入睡,盡量讓寶寶習慣在自然環境下進入睡眠(安靜和吵鬧的環境都不會影響睡眠),這種睡眠習慣的養成對寶寶身體和心智都大有幫助。
2.建立固定的睡前時間表
為寶寶建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后,全家人都要配合執行同樣的睡前儀式。長期堅持,寶寶就會知道當開始某一程序時就該睡覺了。
3.及時處理睡眠中的突發事件
寶寶睡眠中常有突發事件發生,如4~6個月的寶寶夜間睡眠不安穩,家長要及時排查原因,如吃多脹氣、空氣干燥、白天太過興奮、出牙腫脹等,處理后及時安撫引入睡眠流程并固定下來,始終堅持一貫固定的睡眠程序。
5~6個月:品嘗除母乳外其他不同的味道。
8~12個月:體驗獨自吃飯,養成雙手抱杯喝水的習慣。
1.開啟味覺
從寶寶5個月大開始,可將新鮮果汁滴在寶寶舌頭上,讓寶寶品嘗除了母乳或奶以外的其他味道,提高味覺及腸胃的適應能力。
2.體驗輔食
由于攝食方式的改變,8個月后可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還不習慣吞咽食物,多次練習后,寶寶漸漸掌握勺子進食、水杯喝水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可以清潔寶寶小手,將煮好的食物放在小碗中讓寶寶抓食自喂,提高寶寶獨立進餐的能力。
5~8個月:寶寶睡得香,必須白天玩得好。
5個月后是寶寶大動作集中發展的階段。當寶寶學坐時,可用靠墊輔助獨坐;開始爬行時,準備地面活動墊;當活動范圍超出活動墊時,撤掉活動墊,準備有趣的玩具,安全的環境可讓寶寶充分活動身體。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各自發揮優勢,開展豐富的家庭游戲,如躲貓貓、撓癢癢、鉆紙箱,讓孩子坐在毛毯上拉著走,抱著他看墻上的畫,看鏡子里自己,看陽臺上的花草,以增強感知力,消耗旺盛的精力。
《撒切爾夫人傳》里說:“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語言;你要小心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你要小心你的行動,它可能變成你的習慣;你要小心你的習慣,它可能成就你的命運,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么形成的。”每個孩子的命運都緊握在家長手里,而養出“聰明伶俐娃”的秘密在于:寶寶幼年時,家長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認真對待寶寶的每個成長點,使其逐步養成了良好習慣。每個父母都應重視人生起始的習慣養成教育,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人生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