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枚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抽象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科,單一的說教式教學已難以讓學生輕松理解所學知識。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高中生物教學,能夠把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變得簡單形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從而從本質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本文基于信息技術探討優化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以期為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作出努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教學;信息技術應用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自達爾文《物種起源》問世以來,生物學這門學科取得了迅速發展,已成為初、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作者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發現,生物學是一門抽象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科,但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已難以讓學生輕松理解所學知識。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想要對生物學各章節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比較困難,因此,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在高中生物課堂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把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變得簡單形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從而從本質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興趣
由于高考壓力的存在,很多高中課程的教學重點都是提高成績,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也是從應試角度出發。其實對于建設高效課堂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感興趣,產生自主探究的動力,才能真正獲得高效學習的良好結果。很多高中生物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的障礙較大,往往容易失去學習興趣,主要驅動力都是為了考試。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情境,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趣味性更強,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高效課堂的建設具有積極作用。例如,很多高中生物知識都是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能夠讓這些知識呈現得更加直觀形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比如,在講解“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這些元素和化合物在細胞中的種類和作用,使授課的趣味性顯著提升。以血液中鈣元素的作用為例,教師可以將血液中的鈣元素制作成一個擬人化的形象,當血鈣增多時,這個擬人形象增多,然后通過動畫展現人體肌無力的情況;當血鈣降低時,這個擬人形象減少,然后通過動畫展現人體肌肉抽搐的情況。通過這樣生動的學習情境,學生對于鈣元素調節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的作用,記憶將更加深刻,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另外,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很便捷地展示一些動態過程。例如,在講授“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內容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變等變化過程,全景呈現細胞的生命歷程。相對于文字或圖片的形式,這樣的教學情境更加生動,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更強。而且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很好地掌握教學節奏,涉及重點內容時,可以暫停視頻進行講解,或者反復播放視頻加深學生的印象,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助力實驗教學,回歸學科本源
生物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實驗學科,當今最前沿的生物知識,都來源于實驗的觀察和發現。在很多學校的教學中,為了應對高考,對于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而且教師講解實驗的重點是考試的出題點,這種實驗教學,就背離了生物實驗的根本。實驗教學,應該啟發學生進行新的思考,對于相關的生物知識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僅僅記住操作步驟和操作規范。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例如,高中生物實驗雖然非常重要,但受限于課時,很多實驗學生無法親自動手操作。而且一些比較危險的實驗,或者條件比較苛刻的實驗,學生也很難動手實操。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很好地重現這些實驗,而且能夠將那些費時較久的實驗進行加速呈現,提升教學效率。比如,植物向光性生長的實驗、植物向重力性生長的實驗、觀察青蛙的發育過程等,完全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整個實驗過程,不僅提供了生動形象的實驗信息,還能夠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另外,一些對實驗條件要求較高的知識點,如“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等章節,教師通過視頻播放一些實驗案例,對于學生深入掌握這些知識非常關鍵。另外,在實驗教學之前,往往都需要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這樣的演示過程對于減少學生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操作非常重要,但往往需要占用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通過多媒體視頻進行課堂展示,不僅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還能夠將實驗操作過程多角度呈現。在實際演示中,學生不容易看到的角度和細節,都可以通過視頻進行展示。而且教師可以將重點的實驗步驟和操作手法進行暫停強調,學生的印象會更深,自己操作時犯錯的情況會顯著減少,對于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微課教學,促進課堂延伸
建設高效課堂,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高中生課業負擔較重,生物課本身課時就有限,教師很難只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借助信息技術,促進課堂延伸,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快速、便捷地學習知識,是每名教師都需要考慮的事情。微課是一種立足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教師通過制作微課短視頻,幫助學生梳理重點和難點,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良好的課前預習,對于學生掌握新知識非常關鍵。教師在微課中,將新課程的主要知識框架呈現出來,讓學生在預習時形成初步印象,在課堂聽課時就會更加有針對性。比如,在講授“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章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在微課上對整章內容進行梳理,提煉出核心內容;也可以將主要內容繪制成思維導圖,讓學生一看就知道新章節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通過激素的調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免疫調節”,這樣在聽課過程中就會過濾掉眾多次要信息,抓住核心知識點,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總之,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運用,遵循了新課改的教學規律,也符合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要求。大量實踐表明,信息技術能切實提高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信息化背景下輕松愉悅地學習知識并運用于實踐。同時,信息技術又能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技能,不斷優化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促進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勇.以信息技術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02):51-52.
[2]劉曉琴.信息技術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8(08):27-28.
[3]胡麗姣.探究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融合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