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敏
摘要:本文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的現狀為出發點,就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以期進一步完善學院專業建設和行業融合的渠道和方式,拓寬教學思路和創新教學方法,讓教學更具實效性。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實施方案
分類號G258.6
一、產業融合、校企合作現狀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是我院的省級重點骨干專業,是學徒制試點專業,作為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我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研究生畢業以后直接來學校工作,缺乏實踐經驗,即使有一些老師來自企業一線,但由于國際貿易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原有的經驗也會過時或與脫節,導致學生對教學的內容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思想。研究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就是進一步完善學院專業建設和行業融合的渠道和方式,進一步加強學院和企業“共育人才”的機制建設,讓我們的教師時刻聯系現在行業的發展動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更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同時,更多更好的校企合作模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提高實踐操作能力,讓我們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二、產業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校內外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1.我院重視產業融合、校企合作但實施不夠
我院非常注重產業融合、校企合作,但多流于表面,僅僅與有關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合同,卻沒有開展實際合作。這種形式的合作不能從根本解決企業崗位需求和學生職業技能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度介入和體驗。
2.課程教學模式和缺少合作平臺是限制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學校和企業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引導下,基本都有合作意識和意愿,但是主動性不夠,在限制校企合作的因素中,課程教學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適用于校企合作和實踐實訓教學。另外校企合作雙方之間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口徑或模式順利解決,需要政府出面成立合作平臺,起到一個橋梁和紐帶作用服務于企業和學校。
3.產業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落后
現階段,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國際貿易方式不斷更迭,B2C業務逐漸成為主流趨勢。此外,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方式、托收結算方式比重在不斷降低,而新型的移動電子支付比重在不斷增加。鑒于此,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根據行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調整。
三、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實施方案的制定原則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實施方案在研究制定中,首先從國際貿易企業對人才能力、素養和技能需求入手,明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培養任務,進而依據國際貿易行業發展現狀,規劃好行業體系總體要求,立足于專業人才的綜合性培養,革新專業人才培養格局,保證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向和教育教學體系與產業發展能無縫對接,保證專業教育能促進國際貿易行業的科學轉型升級,從而實現校企各取所需,樹立合作的目標,以此為校企合作提供保證。 明確行業對人才需求后,需要統籌我院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產業融合、校企合作資源,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制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配套制度。
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辦法和步驟
1.產業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1)國際貿易行業調研
對京津冀國際貿易行業開展調研,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首先主要對我院所在秦皇島地區國際貿易企業進行調查,然后調查周邊城市例如唐山、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國際貿易企業。對企業狀況、人才需求、政策支持和未來趨勢等進行長期有計劃的調研統計分析。
(2)崗位需求分析
對京津冀區域范圍內的國際貿易企業人才需求崗位進行跟蹤研究,對崗位需求數量、質量和技能等要求進行分析,并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與時俱進。
(3)產業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學校和企業共同商討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企業派專業人員到學習進行實訓課程授課,形成共同培育鏈條。教師按項目運營需求開發崗位課程,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包括:
①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服務地方經濟實現校企合作,形成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②人才聯合培養,我院采用 2+1 模式,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前兩年學院進行學習,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專業課講授,為職業能力準備;最后一年,采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為職業能力形成教育;企業提供綜合實踐課程和真實實踐崗位,提供統一食宿,發補貼獎金,畢業后可安排就業。對自主創業的優秀學生,政府和企業要扶持,免費提供創業環境、創業項目和創業指導。
2.實踐和學習一體化
有償承接企業外包項目,企業化運作,教師學生按時打卡上下班,項目團隊取消寒暑假,按照公司規章制度執行。
3.實現項目運營與實踐教學的融合
(1)理論知識點,技能知識點傳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大班授課,講授基本理論,傳授基本方法。
理論課程分為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為從事國際貿易工作提供基本的經濟知識。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對學生英語能力要求較高,故需要設較多英語課程。同時開展專業核心課程,通過專業核心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為以后實訓課程學習提供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
(2)技能轉化,以項目為單位小班化授課---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崗前培訓。
主要通過開設實訓課程來進行,即通過國際貿易模擬平臺來進行實訓。通過模擬企業實際運作,為實習做好準備。
(3)基于真實項目分崗位進行頂崗實踐,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
(4)方法和經驗總結提升。項目負責人組織工作例會,項目成員進行項目匯報和經驗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再來指導實踐,全面形成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寧莉.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策略研究與實踐[J].商訊,2020(3).
(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