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鸞
摘 要:朗讀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因此對朗讀能力的培養,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創新,還要有一定的實踐創新,需要對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途徑等進行重點研究。本文就簡要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朗讀能力;小學語文;培養途徑;興趣教學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常見的考核標準。有感情地朗讀,既需要小學生準確把握朗讀文章的基本要義,能夠將其中的情感結合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還要準確應用普通話,準確把握好每一個字以及句子、段落的讀音和斷句的節奏,朗讀流利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號召力,能夠準確體現出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現狀以及常見的問題
1.部分學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方式單一。目前,部分小學對于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缺乏科學的研究,對朗讀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特別是一些學校還存在著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的教育觀念,從而在教育教學上忽視了對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在具體培養途徑上,多數學校采取的是學生自由朗讀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沒有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讀音、情感把握、朗讀節奏、氣息把握等等做出一定的指導,因此雖然學生也參與到小學語文朗讀當中,但朗讀效果一般,對于朗讀素材理解不夠深刻等,使得朗讀能力培養取得的成效一般,因此這方面需要重點關注和改進。
2.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考核依舊缺乏系統性的考核標準。目前,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小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進入到了關鍵的階段,特別是對于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各級教育部門、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等都參與其中,成為小學生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引導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認的,當前的小學語文考核依舊偏重于客觀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標準制定以及具體考核辦法實施方面,都偏重于以考試為主的書面考評,而對于學生主觀性考核,如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主觀判斷、價值觀以及朗讀能力等方面考核,依舊缺乏系統性的考核標準。部分學校雖然引入了普通話考核,這對小學生朗讀能力培養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但對朗讀能力的培養提升依舊有限,無法從根本上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朗讀氣息以及語言的語音語氣把握等方面進行提升和考核。再次,有的學校將朗讀課程納入到精品課中,但在具體朗讀能力培養方面卻依舊存在形式主義,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方面僅僅局限于精品課的幾個課時,而對于學生真正的朗讀能力培養則缺乏系統性指導等。以上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朗讀能力培養方面的現狀和問題,需要著重進行改進。
二、為什么要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培養途徑
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培養途徑是十分必要的。朗讀能力培養在培養學生對于小學語文興趣、思維能力、學習主動性、審美以及價值觀培養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培養具體有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1.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其實是一門語言藝術,重點側重于聽說讀寫,而讀最主要的就是朗讀。書讀百遍,其中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會在朗讀過程中體現出來。特別是小學生由于其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豐富,對于周圍事物的理解和感悟都是被動的,機械的,因此需要他們將自己的感情借助于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表現出來。在具體的朗讀過程中,小學生需要克服許多的語言障礙,如生字、生詞、句式結構、長短句以及標點符號所體現的感情特點等等障礙,都需要小學生集中注意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克服,在克服這些思維障礙的同時,小學生的記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也在一遍遍朗讀過程中進行加深,將機械的被動的學習轉化為靈活的主動性的自身語文素材積累,同時也能積累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在朗讀中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朗讀過程其實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實踐課程,是將閱讀過程中的默讀、快讀所感悟的東西通過朗讀的形式再次表現出來,其本身需要在默讀以及快讀中再次對所要朗讀的素材進行分析和理解,這種實踐方式簡單易操作,且表現形式多樣,既可以讓學生群體朗讀,也可個體單獨朗讀,這些朗讀形式都可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教學中,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朗讀還是一項互動過程,特別是一些詩歌朗讀,其許多內容都具有較強的互動性,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朗讀,可以促進組員與組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使他們對于課文的把握更加準確和到位,同時他們在互動過程中也能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將傳統教學中的被動學轉化為素質教育中的主動學,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這些都是朗讀所帶來的轉變。
3.培養小學語文中的朗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是中華文明以及世界文明傳播的窗口。語文的文學作品有很多種類型,其不同的朗讀風格也各具藝術美感,是極具藝術的表現形式。在語文中,像古詩、現代詩歌等,都能讓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享受古詩、現代詩歌帶來的意境美和韻律美,讓他們的腦海中形成獨特的畫面感,朗讀還可以通過口語表達將文字轉化為富有節奏感的音符再次表現出來。這種思維之間的轉換以及腦海中畫面的形成是在朗讀過程中生成的,是一種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通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還能讓小學生在記憶、背誦古詩、現代詩歌以及朗讀其他文體如散文、記敘文等,腦海中自行構建符合美感的畫面,并通過這種聯想讓他們去體會自然以及周圍事物的藝術美,并再次將這種美用語文的表現形式進行加工和轉化,形成屬于自己的作品。
4.培養小學語文中的朗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是非觀。語文是小學生了解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工具和窗口,是他們成長成才的“天梯”,是他們獲取知識營養的重要途徑。在語文中,朗讀不僅是語文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同時也是學生理解語文教學內容要義,準確把握文章精髓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通過朗讀,小學生要將文字性的東西通過再加工和理解然后用音符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加深了他們對于語文文章脈絡的梳理和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而這種對于文章的理解,也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例如在《三字經》等文章的朗誦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理解“人之初,性本善”這句的含義,并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是非觀,即“善”是本性,是發現真善美的鑰匙,是人的初心。“昔孟母,擇鄰處”則表達的是濃濃的母愛,也表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父母之愛對于自我人生價值的影響,從而他們能夠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其次理解環境對于人性格的影響,從而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周圍環境的“美”與“丑”,通過自我思考去存“美”去“丑”。再次,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身體和思維是放松的,特別是口眼鼻耳以及各個器官都在朗讀過程中活動,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身體的肢體表現以及內心活動都處于活躍狀態,這更有助于他們加深對于語文文章的理解,并有助于他們將這些感悟融入到自己的行為習慣中,使他們的行為變得更加文明和諧,具有張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途徑
1.以學生為中心豐富朗讀能力的培養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多途徑開展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豐富朗讀能力的培養手段。即是通過豐富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朗讀能力。豐富教育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習也不再變得枯燥無味。通過巧妙利用多媒體設備配合視頻、音樂教學以及影視作品、動畫作品等教學以及巧妙利用計算機技術檢索海量的朗讀視頻、音頻文件,或借助于白板教學、情境化教學再現朗讀中的場景等等,都能從多種方面提升學生的感官,讓他們的口鼻耳以及多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小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和掌握朗讀的精髓,也可以讓他們觀看朗讀家的視頻等準確把握朗讀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朗讀的節奏、語調的升降、情感的抒發、生僻字詞等語言障礙的克服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們真正地將朗讀作為自己語文學習,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
2.多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為突破口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向以及策略之一。多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愛上朗讀,愛上語文,并將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多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專門的朗誦培養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既可以按照分類教學分層教學法對不同學生安排不同風格的朗讀作品,讓他們的興趣與朗讀風格相結合,提升他們的朗讀能力,也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向和長處,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電腦、手機APP軟件等對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挖掘,以點帶面對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培養。以多媒體、電腦等為主體的信息化技術手段還可以作為學生朗讀的大數據分析,按照大數據分析的基本要素對學生興趣點進行綜合分析,繼而在教學中主動引導學生改正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積極培養他們的興趣點,讓他們將朗讀作為文章學習以及自我作品修正的重要手段和長期學習的重要方式,繼而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
總之,朗讀是一門語言藝術,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在具體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興趣為導向,多途徑對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進行培養,讓他們在不斷實踐中學會讀,樂于讀,從而讓朗讀成為他們成長成才的重要工具,助飛他們的語文夢!
參考文獻:
[1]許益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J].學周刊,2019(32).
[2]張達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