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孟霞
[摘? ?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構成。學習能力又由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渠道及學習效率等維度構成。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并拓寬學習資源獲取渠道,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4-0029-02
“核心素養”是教育部在2014年3月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的教學和學習。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課程,英語課程在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任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清楚地說明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構成維度。要將《課標》中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愿景在實操層面上轉化為學生的素養現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本文在相關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探討初中階段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和方法。
一、英語學習能力概念及構成維度
什么是英語學習能力?其構成維度有哪些?《課標》指出:“英語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贝烁拍畎擞⒄Z學習能力的基本構成維度。
首先,英語學習能力涉及學習態度,包括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持久力等。其次,它包含了學習策略成分,如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等。同時,英語學習能力還涉及學習渠道維度。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多元化學習渠道的開拓及利用是學習能力充足的重要指征。最后,英語學習能力還涉及學習效率。這四個構成維度將學習者、學習對象、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囊括在一個統一的概念系統中,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的動力系統,學習策略決定了英語學習的過程和步驟,學習渠道奠定了英語學習的資源和物質保障基礎,而學習效率是英語學習的歸宿和衡量指標。
二、研究設計
為了探索初中生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方法,我們參照《課標》,結合初中英語學科特點進行了研究。研究使用SPSS24.0獨立樣本t檢驗功能,對課題組所教八年級所有平行班課題實施前學期末英語考試成績進行了對比,篩選出4個差異性未達顯著水平(P>0.05)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三個班為實驗班,一個班為對照班。研究方法方面采用了問卷法和訪談法:問卷為已有權威問卷結合研究實際改編而成,在研究正式實施前試測,使用SPSS24.0檢驗內部信度,信度值為0.79;此外,在研究開始時及結束后對部分學生及家長進行了訪談。
課題組首先通過問卷和訪談了解研究對象在上述四個學習能力維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結合平時教學實際,分析原因,制訂以解決問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策略及方法;隨后使用此策略及方法在三個實驗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對照班仍采用原有教學策略和方法。
三、初中生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策略及方法研究
(一)初中生在英語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次問卷調查及訪談數據分析顯示,學生在學習能力的四個維度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如下(見表1)。
(二)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課題組因問題而施策,采取了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1.學習態度方面
就學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上存在的問題,課題組研究制定了“價值先導,提高認識,增強趣味”的策略,具體是指通過展示英語學習價值以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同時改變已有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趣味性。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根據此策略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感受應用。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改變學習英語是為了考試的不正確看法,我們著力創設體現英語使用價值的場景。其中,現身說法是一種有效手段。我們請班上有國外旅行經歷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其旅行中的英語語言需求感受;請從事涉外工作的校友作報告,分享他們在英語學習和使用中的感受。就地取材、名人示范也是有效措施之一。我們以幾位本地培養的院士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英語論文為例,展示英語學習的實際用途。此外,介紹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的時事新聞、要求有條件的學生觀看相關英語新聞也是有效的手段。
(2)確立目標。 在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采取師生協同的方式,幫助學生制訂學習目標。我們以學期為單位,在學期初制訂學期整體學習目標,并將目標細化為以學習單元為單位的短期目標。每教學完一個單元,我們會回頭對照目標的實現情況,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
(3)任務驅動。課堂是英語學習的主戰場,任務驅動改變了成績導向的灌輸式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單詞教學為例,過去的做法是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單詞,課中講解單詞,課后布置作業,且作業往往是單詞的多遍抄寫。其結果是學生體驗不到單詞學習的作用,只感覺到單調枯燥,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課前教師設置包含目標詞匯的基于語言應用情境的學習任務,課中師生協商共同完成任務,課后增設嵌入目標詞匯的真實活動。通過多波次的活動,學生在無意識中練習了單詞的應用,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興趣。
2.學習策略方面
(1)自我反思。如前所述,在師生協同制訂學習目標時,要求學生定期對比檢查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找出得失并分析總結原因。這個過程就是一種自我反思。通過這種內省活動,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權利,強化了成功的經驗,糾正或拋卻了錯誤的做法,逐步形成了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習慣。
(2)經驗共享。經驗共享指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經驗交流。前者的具體做法是每學期組織幾次經驗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其學習經驗和方法,討論這些經驗和方法的優缺點及普適性,并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融入自己的學習中去,在下一次的交流中將新方法作為交流的出發點和討論主題。師生之間的經驗交流主要指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及其他機會向學生介紹一些好的外語學習經驗和方法,如季羨林、錢鐘書等大家的外語學習經驗。
3.學習渠道方面
針對學習渠道方面的問題所采取的策略是“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任務驅動”。雖然大多數初中生多元化獲取學習資源的能力很有限,但為了培養他們的學習渠道及資源拓展意識,教師可向學生適度推薦一些好的學習資源,如可可英語、TED演講等。學生利用課余、周末或假期自主探索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同時,教師通過布置基于教材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主動搜尋各種資源,提升資源獲取能力。
4.學習效率方面
學習效率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原則上講,如果一個學習者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又形成了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策略,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還知道怎樣獲取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那么他的學習效率應該不會太低。除上述策略和措施外,課題組還采取了“任務分解,小步前進,限時完成”的辦法,要求學生將大的學習任務分解為小任務,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此舉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意識。
四、效果評估
在為期一年的實驗結束后,課題組實施了第二次問卷調查和訪談,隨后使用SPSS24.0對兩次問卷同一班級在同一關鍵題目上的數值進行了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大多數題目數值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部分P<0.001)。同時,課題組還使用SPSS24.0對上述四個班實驗結束后所在學期的期末英語考試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班相比,兩個實驗班的成績差異顯著性都在0.05水平上,另一個實驗班的成績差異顯著性達到了0.001水平。上述數據說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措施和方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DB/OL].(2014-03-30)[2020-06-0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4]? 夏谷鳴.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能力內涵分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4):96-100.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