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雄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成績,值得高中英語教師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分組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4-0033-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2年,廣西全區高中課程改革和教材改革開始,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與合作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但是在中學英語尤其是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習任務繁雜、學生基礎良莠不齊,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應用起來比較麻煩;加上受高考升學率壓力的影響,該策略在教學實踐運用過程中一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沒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造成學習低效,最終也沒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特別是一些普通班、民族班、貧困生班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教師更不敢讓學生嘗試這種新的學習策略。因此,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這些班級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法
主要調查在課題研究之初,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現狀、師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情況,并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后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發現、分析存在的問題,擬訂改進計劃,采取改進措施,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二)案例分析法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個案。
(三)經驗總結法
積極做好課題相關理論、實踐經驗總結,過程與結果并重。
三、實踐與成效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實踐前后對比,課題組發現,此學習策略可以增強普通班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具體表現在:
(一)增強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技能
要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技能,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
筆者所在學校“圓夢班”在某個學期開展了運用詞匯分組互助學習策略的實驗,相關問卷調查情況見表1(50名學生提交問卷):
在實驗后,實驗班的詞匯默寫得分率明顯提高,說明詞匯分組互助學習成效很好。此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使得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得到了增強。
1.傾聽的技能。筆者所在學校普通班中的一些學生不愿、不想也不會傾聽其他同學發言,因此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學生不是只有自己說才是參與,聽別人發言同樣也是參與學習,要養成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并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別人的發言,邊聽邊想,邊想邊分析別人發言中的對與錯,并取長補短,充實完善自己。
2.表達的技能。筆者所在學校不少學生來自邊遠山區,有些學生不太活躍,表達能力欠佳,所以要引導學生首先要敢說,特別是要敢于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其次就是要表達清楚。最后是要用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通過期末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個人面對面溝通了解、作業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觀察等多種方式,課題組發現實驗前后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有顯著的變化,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習態度更加端正,其中一些學生由厭惡、恐懼英語轉變為覺得“學英語有方法可循”“ 一起討論學習挺有趣”等。特別是在單詞學習和閱讀理解方面,學生學會了運用構詞法記憶單詞,懂得注意詞性,在閱讀中記憶新詞和欣賞好詞好句,并通過討論逐步明確做閱讀理解題的思路:大意—題目—信息源—選項—答案。
3.交往的技能。學生初步掌握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技巧,增強了自信,上課不再是沉默寡言、死氣沉沉,而是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甚至大膽挑戰老師。學生課前、課后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再依賴教師填鴨式講解,不再是等到教師布置任務之后才動手,而是主動學習,并且學習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信息資料的整合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有了相應提高。通過系列分組合作學習活動,學生明白了:與人合作時,要尊重別人,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要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
4.贊賞的技能。筆者所在學校不少學生是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因此課題組老師引導學生多鼓勵其他同學,練習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表示對同伴的支持和肯定,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上述合作技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了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增強,合作能力在提高,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善于思考,善于交流,在教師指導下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例如,08民族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后,學生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渴望、期待上英語課,上課時不再是沉默寡言、死氣沉沉,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思維活躍,樂意參與師生共同設計的活動,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學生不再是等教師布置任務后才動手,而是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并且任務完成質量也逐步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了鍛煉,通過和其他同學交流意見和看法,彼此分享心得和經驗,取得了1+1﹥2的效果,同時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得到了拓寬,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也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人與人之間合作的技能,強化了合作意識,增強了自信心。
(二)學生的成績得到了提高
以高一兩個普通班10班和17班為例,兩個班第一次月考成績相差不大。第一學期,先在17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從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后的兩次月考成績看,對比10班,17班各項指標都有所提升甚至超過了10班較多。第二學期,在兩個班同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實踐,10班學生成績也慢慢趕上來了,期末考試成績相差無幾。實踐發現,學生對閱讀理解、語法填空和書面表達這三個題型的做題能力提高較快,這類題型更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閱讀與詞匯學習方面的效果。
四、應注意的幾點
(一)學習小組的建立
一般一個小組3~7人為宜,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合理搭配。課題組老師主要以學習能力作為參照基礎,然后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組,保持每組力量均衡。同時,考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每個組里既有活潑外向的學生,也有穩重內斂的學生。另外,每組都要有具備管理能力的學生,作為小組的主心骨,帶領全組良性發展,這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
教師引導各個學習小組按照“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自主合作學習、課后自主延伸”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模式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創設條件,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樂學;指導有效學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的一種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成員之間既分工又合作。要有目標導向,并以各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關鍵是教師,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適時評價。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模式才能由“滿堂灌”順利變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每位學生都有展現自我、主動創新的機會,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合作中得到啟發,使學生的思維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發展。
(四)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基本要素
要想運用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教師應認真學習研究并掌握5個基本要素:①積極互助。要求學生知道他們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所在小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小組成員之間是沉浮與共、休戚相關的關系。②面對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要求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組內學生相互促進,彼此學習,共同成功。③個人責任。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④社交技能。要求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些社交技能,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合作。⑤小組自評。要求小組定期地評價本小組活動情況,開展自評,以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