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開展辨析式學習,需注重學生的情緒體驗與情感發展,強調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在幫助學生建構知識與提升思維的同時有效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文章結合《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人教版必修4)的教學設計案例,從精選辨析焦點、創設辨析情境、拓展辨析空間、組織辨析活動、鞏固辨析成果等方面展開,探討高中政治課中辨析式學習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辨析式學習;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4-0059-02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辨析式學習,是教師通過開展辨析活動實現的。課堂上,教師通過具體案例給學生呈現真實的生活情境,并將具有辨析價值的話題貫穿于序列化的辨析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對辨析活動中的真實情境與價值沖突進行深入思考與理性判斷,在對話題的辨析與爭論過程中進行知識探究與價值選擇,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與思維提升。
一、科學設計,精選辨析焦點
在高中政治課中開展辨析式教學,教師需結合教材重點及學情特點確定辨析話題及辨析材料,所選擇的辨析話題要體現情感與邏輯的契合,所選取的辨析材料要充分關注學科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使學生在辨析式學習活動中培養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在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前,教師調查發現,高中生價值觀混亂這一現象較為嚴重。通過分析,發現造成這一現象既有社會原因也有個人原因: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都是多元化的,而高中生的社會經驗較淺,人生閱歷較少,對現實中許多“包裝精美”的負面案例,缺乏相應的甄別與批判能力,容易作出錯誤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影響未來人生的發展。比如,某些影視劇打著“青春”的口號,以錯誤的價值觀誤導青少年學生,使其對“個性”“青春”“沖動型消費”等形成狹隘的認知,甚至有學生錯誤地將厭學早戀、逃學曠課等行為視為向應試教育發起挑戰的“英雄壯舉”。但同時,高中生的理性思維日益成熟,他們對社會及人生的思考日益加深,能夠對具體案例進行思辨與探究。在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時,教師不妨結合教材重點及學情特點,將“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作為辨析點,圍繞該辨析點,選取“當前經濟形勢下的世間萬象及人們的多元價值選擇”這一熱點作為辨析材料。
二、激活體驗,創設辨析情境
開展辨析式學習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與情感發展,結合城鄉學生在生活閱歷、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創設富有真實性、動態性、沖突性的情境,使其對教學情境所呈現的價值沖突進行辨析,從中感悟與思考、發現與辨別、分析與交流,真正在辨析式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出示圖片,啟發學生思考:小小志愿者,大大文明城,一個城市的美麗繁榮,往往離不開千萬個辛苦奮斗的市民,更離不開無數個戴著小紅帽的志愿者。在“大手拉小手,創建文明城市”的活動中,你參與了嗎?如果讓你每個周末抽出半小時的時間參與志愿者活動,你會參加嗎?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要參與文明城市的評比活動,你認為個人發揮作用的空間大嗎?你會為文明城市建設建言獻策或出力嗎?連續三問,涉及三個概念: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學生在辨析情境中激活了自身體驗,對不同概念的內涵及關系進行了思考,加深了理解與把握。在學生對三個概念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呈現辨析情境:面對“創建文明城市”這一號召,不少城市紛紛響應,具體措施卻又不盡相同。有的城市充分挖掘城市文脈,盡顯古都風韻;有的城市積極動員市民,做到“文明在我,人人參與”;有的城市則深入挖掘文明的典型個人及集體,以先進影響先進,以文明帶動文明。對于上述城市“因地制宜,創建文明城市”的做法,你怎么看?問題呈現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三、貼近思維,拓展辨析空間
高中政治是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開展辨析式學習必然要以實際生活為背景,所選擇的辨析材料要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思維規律,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對辨析話題的拓展與延伸要合理把握它們的“度”,引導學生對具有辨析空間與探究價值的問題展開研究,使他們在序列化的辨析活動中形成結構化的思維。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對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等因素與“文明城市創建”措施的理解往往具有局限性,其辨析深度與廣度不夠,這就需要教師引入多角度的新觀點,適當拓展辨析空間。教師可在學生初步辨析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投影出網友觀點及專家點評。教師設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么不同城市的文明創建思路及措施各不相同?為什么大家的看法如此不同?作為一個高中生,你對當前的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有何想法?對于周圍的精致包裝下的“偽文明”現象,你怎么看?在時代大潮中,個人的立場與選擇往往與社會息息相關,你怎樣將“文明建設”融入自身的成長中來?學生通過思考,明確以下觀點:立場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對待同一問題及社會現象的看法也不同;只有將自身成長融入時代的洪流之中,才能夠作出合理的價值辨析與價值選擇。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聯系教材、理解以下觀點:在階級社會,面對同一問題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往往會基于自身的立場,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比如面對春雨,農民想到的是莊稼的生長需求,詩人看到的是雨中的浪漫,氣象學家關注的是物候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組織辨析活動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辨析式學習的具體展開必須借助序列化的活動來實現,而活動的開展必須以知識建構與思維提升為主線,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情特點、活動特點、課堂氣氛、辨析過程等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點撥。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教學中,教師引入了以下材料進行設問:在我國城市經濟水平逐年提升的同時,生態環境、道德危機等問題也浮出水面,對此國家精神文明辦從傳統文化、“家風傳承”等角度倡導精神文明的回歸,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地提出“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在意識到發展經濟還要注重環境保護的同時,對北京當前的城市發展路線進行了調整,提出“雄安新區”的千年大計。為什么要改變原來的城市發展路線?這種路線調整對北京當前的文明城市建設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影響?學生結合教材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進一步明確:各種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都有其背后的實踐基礎,也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因此,當時間、地點和條件發生變化時,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也會發生變化。
五、遷移運用,鞏固辨析成果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開展辨析式學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沖突性問題,以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與價值判斷能力,使學生在對知識的遷移運用過程中,落實核心知識與關鍵能力的顯性呈現與隱性生成。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中,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在當前社會的發展新形勢下,究竟是要經濟增長,還是要環境保護,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嚴重不均衡,既有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有落后偏遠的中西部貧困山區,因此我國應該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特別是要通過國家政策傾斜等措施,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城市建設。還有網友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冬春季節持續的霧霾天氣、生態惡化等環境問題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對此我們應該強調精神文明建設,關注環境保護,減緩城市發展節奏,讓人們繁忙的腳步慢下來,陪陪老人和孩子,做做家務,以體會久違的家庭溫暖。也有網友提出,事物的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當前無論是我國經濟的發展還是世界經濟的發展,均處于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對此我們應當抓住時機,積極趕超發達國家,實現中國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設問:面對城市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發展的選擇,如果你是城市決策者,你會怎么選擇?如果你是等待發工資還房貸的“工薪階層”,你會怎么選擇?這樣,學生通過多角度的遷移運用,明確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最根本的衡量尺度:是否站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
總之,開展辨析式學習要從辨析焦點的精準性、辨析材料的新穎性、辨析活動的序列化、辨析空間的深廣性等方面著手,將價值沖突呈現并展開,使學生在辨析過程中實現知識與能力、學與用、探究與遷移的有機統一。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峰.辨析式學習過程的情境創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4):35-36.
[2]? 蔡賜福.辨析類試題啟發辨析式學習[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6):81-83.
[3]? 湯祖康.辨析式學習路徑的設計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31):46-48.
[4]? 唐蓓.政治課堂辨析式學習的“點”與“線”[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13):34-35.
(責任編輯? ?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