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玉
摘 要:在每篇課文中合理地設置傳神的彩色配圖,使得教材更加充滿生動性和時代感,飽含童趣,這將會有效吸引學生群體的關注,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體現。語文教材中的各種插圖色彩鮮艷、生動形象,其不僅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插圖的利用和課文教學相輔相成,是無法缺少的重要教學資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利用教材插圖充分展現出其特有作用,豐富充實語文課堂,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要。就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有效利用策略做出簡要探析,以求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插圖;有效利用;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積極地開發課程資源。”插圖作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可以成為教師大力開發的教學資源,這不僅是學生日漸增長的學習需要,更會成為教學活動中的活水,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促進催化的重要作用。但就目前來看,我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教材插圖的時候仍舊面臨著相應的問題,因而導致學生群體的成長發展受到巨大的影響,難以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巧妙利用教材插圖,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習興趣是學生求取知識的推進力量,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對學習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認識,并推進學生的積極探索、敏銳觀察,有助于豐富充實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其認知思維的成長,使得學生可以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保證其成功的關鍵支撐,在教材中的各種插圖采用的擬人化的表現方式充滿了趣味性元素,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要。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接觸課文前,有必要綜合應用課文插圖,幫助學生形成充實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進而保持有主動參與的意識。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小壁虎借尾巴》文章的初始階段,可以要求學生看圖說話,并要求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在觀看完插圖后,將會疑惑叢生:“小壁虎借尾巴的時候,小魚、小牛和燕子分別說了什么?”“小魚、小牛和燕子為什么沒有把自己的尾巴借給小壁虎呢?”“小壁虎最終借到尾巴了嗎?”當此類問題出現在學生的內心后,學生便會產生豐厚的閱讀興趣,迫不及待地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并感知課文內容,希望能夠獲得深層次理解和認識。正所謂學起于思,懸念的發生能夠促使學生產生急切的求知心理,想要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二、巧妙利用教材插圖,強化學生想象
沒有想象便不會存在創新,可以說良好的想象力是促進學生創新的前提支撐,而語文學習同樣無法脫離想象的有效支撐。教師可以綜合應用課文中的插圖,啟發學生的思維指揮,展開由外到內、由此到彼的想象,從而引發學生的大量良性思考,推進其進行創造性的想象或者寫作。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人教版《普羅米修斯》的時候,為保證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領悟普羅米修斯所承擔的痛苦,可以先行要求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山巒周邊狂風呼嘯,普羅米修斯卻衣不蔽體,寒風凜冽的情況下手腳卻仍舊被束縛在鐵環下,被鎖在極高的懸崖上。此后,教師可以迅速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如果你是普羅米修斯,此時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你,在缺少食物和水源的情況下陪伴你的只有炎炎烈日、呼嘯冷風或者禿鷲撕咬,此時的你將會作出何種選擇?是堅持下去還是交出火種?抑或就此放棄,向宙斯道歉?插圖的使用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更為豐富的想象,因此有的學生寫道:“無情的烈日,是否能夠收起你那龐大的光芒,你難道看不到普羅米修斯已經干渴萬分嗎?瘋狂的暴雨,是否能夠停止你下降的腳步,你難道看不到漫天雨滴就像刀割般侵蝕普羅米修斯的皮膚嗎?你們知道你們在傷害誰嗎?是普羅米修斯!是為人類帶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啊!”由此可以明確,教材插圖的使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意識、審美認知能力以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三、巧妙利用教材插圖,優化教學情境
教材中包含有大量插圖,此類插圖通常直觀形象,內涵充實豐富,往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教材插圖,充分掌握時機,靈活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來為學生提供口語鍛煉的機會,促進其實踐應用能力的成長。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少年閏土》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時候,其中有描寫“我”和閏土戀戀不舍的情境,用筆非常簡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借助看圖和表演融合的方式,促使學生真正地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當中,切實有效地感悟“我”與閏土所存在的深厚情誼,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更為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其健康成長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四、巧妙利用教材插圖,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最為基本的要求便是緊密貼合教材中的各種重難點知識,指導學生明確并理解相應的重點詞匯,這是掌握并明確課文知識的關鍵支撐,而理解課文中的各種關鍵語句段落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展現出學生群體的課堂主體地位,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完成突破。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促使學生感到好學、易學呢?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各種插圖,此類插圖通常具備生動形象的特征,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充分利用,通過以圖解文的方式來將其轉化為可供學生自由感知的形象,讓文字和客觀事物形成充實的聯系,這將會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所學語文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認識,從而擺脫重難點知識內容的束縛,最終將所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知識系統的組成部分,有效提升語文學習水準。
例如,古詩作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了解古代文化、明確文言文魅力的工具之一,但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卻發現常常有學生難以理解古詩的含義,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無法有效理解古詩中的各種詞匯或者句子的意思。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有必要加強對教材插圖的利用,使學生能夠充分明確古詩的意義,同時還能夠明確挖掘相應的背景知識,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游園不值》古詩的過程中,其中的“小扣”“蒼苔”“柴扉”等都是學生群體難以深刻理解的,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插圖中人物的各種動作,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明確“扣”的意思和“敲”非常相似,同時教師可以繼續提醒學生觀察教材插圖,明確“小扣”中的“小”并非是現代生活中對體積的代指,這樣部分學生便能夠明確“小”是“輕輕”的意思。當古詩教學能夠和插圖相互結合,學生便能夠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使得抽象化的文言文知識變得更為具象生動化。
五、巧妙利用教材插圖,訓練語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對口語交際的要求:“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應該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應對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文明地進行人際交談,形成良好的交際素養。”由于學生群體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字詞的掌握存在相應的限度,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插圖完全可以作為學生直觀形象觀察的最直接支撐,進而成為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述能力,促進其書面表達能力提升的肥沃土壤,以此來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經常利用教材插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趙州橋》第二段的過程中,課文內部結構相對復雜,學生難以有條理地表述出來,此時教師便可以用教棍來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暗示。首先,利用教棍來暗示趙州橋的長度和寬度,緊接著指著拱形橋洞,以此來幫助學生明確趙州橋下并沒有橋墩。通過暗示的方式,學生能夠清晰地觀察到趙州橋的所有部位,進而便能夠有條理地敘述課文,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通常具備生動性、趣味性和直觀性的特征,小小的插圖,只要教師能夠巧妙地創造并加以應用,便能夠使插圖變得更富有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呈現出其應有作用,從而使得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能夠事半功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將教材插圖和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相互融合,以此來有效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要。
總之,插圖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伴隨現代新課程改革步伐的推進,語文教育理念正在飛速變化更新,人教版教材中所設置的課文插圖具有極為顯著的具象化特征,圖文并茂的教材內容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群體的需要,增強其理解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所以,語文教師有必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1]王甜甜.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特點及有效運用分析[J].新課程(小學版),2019(8):66.
[2]張怡,查曉虎.新版部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科書插圖人物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19-21.
[3]蒲芙蓉.小學語文課文插圖有效運用的策略探究[J].教育,2015(15):241.
[4]黃海玲.小學語文課本插圖的使用策略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20):73-74.
[5]余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插圖資源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6):166.
[6]賴希博.提高小學語文插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270-271.
[7]崔麗麗,王冰.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