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鑒于歷史學科蘊藏得天獨厚的育人價值,歷史教師應該在遵循歷史邏輯的基礎上落實學科育人。這就要求教師研究教學內容,梳理歷史邏輯,挖掘育人價值,并遵循歷史教學邏輯和學生思維邏輯,將學科育人價值落實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跉v史邏輯的學科育人可以從構建大歷史時空,閉合證據鏈,聚焦育人價值三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 歷史邏輯,立德樹人,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457-6241(2021)05-0063-04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發揮歷史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雹贇v史學科蘊藏著得天獨厚的育人價值,如何充分發揮之,是新時期歷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歷史教學既不能為了育人而曲解歷史,也要謹防拋開歷史空談育人。歷史學科育人功能的實現,是要在堅持歷史邏輯的前提下,研究教學內容以闡釋育人內涵,實踐教學過程以明晰育人路徑,加強教學反思以發揮育人價值。
歷史邏輯是指歷史發展的條理性、有序性和邏輯性,體現為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歷史學家從“歷史的過往”梳理和確定歷史事實的過程,旨在發現和揭示歷史邏輯的過程,而對歷史邏輯的發現與確定,反過來也是對歷史事實的確證。② 反映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邏輯是指從大量史料中梳理歷史事實,并按照時空順序排列歷史事實,尋找歷史發展的因果邏輯。因此,史料、歷史事實、時空順序和因果邏輯是構成歷史邏輯的四大要素。
一、基于歷史邏輯闡釋育人內涵
課標把唯物史觀作為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意在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作為解讀歷史的基本方法。因此,唯物史觀指導下的歷史解釋必須以客觀的歷史事實為依據,以歷史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為依托,以分析歷史因果關系、尋找歷史發展的規律為目標,最終樹立符合歷史邏輯的價值觀念。
統編新教材將“新航路開辟”置于西方社會轉型的大歷史時空下加以考察,時間跨度從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期。與傳統人教版教材相比,統編新教材增加了航海家英國卡伯特父子、法國人卡蒂埃、荷蘭航海家巴倫支、英國人哈得遜和德雷克、荷蘭的塔斯曼等,他們開辟的新航線連接了世界主要的海洋與大陸。另外統編教材中補充了哥倫布《航海日記》的節選史料;西班牙國王和麥哲倫等人訂立的關于發現香料群島的協定部分內容;麥哲倫船隊在太平洋上的艱苦生活。在內容選擇上更加符合歷史邏輯。首先,增加其他國家航海家開辟新航線的史實,說明這一時期航海探險活動并不是鄭和式的個案,而是西歐普遍的社會活動,能凸顯新航路開辟是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節點——有意識地頻繁地建立地區聯系。統編教材通過“問題探究”提出了鄭和之后再無鄭和的歷史之問。破解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16世紀前后的西歐,將新航路的開辟置于大歷史時空下考察。斯塔夫里阿諾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西歐的擴張是各種歷史力量的產物,包括技術進步、人口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生產力和資源的增長、充滿活力的資本主義的出現和新君主國的興起。他還從君主權力、商人地位、商業傳統等方面比較了中國與西歐的不同。他用一句形象比喻說明當時歐洲有一股強大的推動力——一種牟利的欲望和機會。那時的歐洲像一個靠他人“通過墻上的縫隙喂養的巨人”,但是,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識正在增長,牢獄的圍墻已不能長久地禁錮住他。①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新航路開辟在動機上以牟利和傳教為主,各君主國支持的動機是分享利益,航海家們還可以通過探險獲得巨額財富、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航海探險與殖民掠奪、殖民貿易融為一體。這樣就能很好地理解新航路開辟為什么持續了300年。其次,教材補充的3則史料也是別有深意:《航海日記》的內容節選以原始史料的形式實證哥倫布到美洲探險的目的——傳播天主教和掠奪財富;西班牙國王和麥哲倫簽訂的協定內容既反映西歐社會的“契約精神”,從側面反映當時西歐社會商業發展狀況,也表明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是一體兩面,航海探險的主觀動機并不高尚;麥哲倫船隊的艱苦生活更是將航海家兼殖民者的貪婪、忍耐的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歷史地、客觀地反映了航海家的真實面目。顯然,統編教材堅持以唯物史觀書寫全球航路的開辟,通過典型的一手史料客觀描述新航路開辟的歷史事實,構建了全球航路開辟的時空順序,全景式地呈現新航路開辟的狀況。因此在學習這一課時應該指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全球航路的開辟,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是西歐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航海家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他們的冒險探索精神是時代的反映,不宜拔高他們的形象,而應突出他們給世界歷史帶來的客觀進步性,即處理好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的關系。這節課的育人價值就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全球航路開辟的歷史必然性,客觀評價以哥倫布為代表的航海家。
在具體教學設計中還需要將構建歷史邏輯的諸要素逐一落實。筆者認為,首先要按時空順序將14—17世紀中期的西歐社會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構建大時空,建立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邏輯。其次要利用教材中的圖文資料或補充適切的史料,供學生在學習時尋找證據——歷史事實。以重大事件構建歷史時空,應注意選擇學生相對了解并能充分反映時代特征的事件,如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典型事件。在史料選擇上,筆者傾向于典型的一手史料和權威的二手史料,因為中學歷史教學中史料辨析訓練難度較大,應重點訓練學生的史料意識和證據意識。筆者認為,哥倫布《航海日記》和愛德華·埃弗雷特·霍爾的《哥倫布傳:我犯過的錯誤絕非出于惡意》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
二、基于歷史邏輯實現育人價值
基于歷史邏輯的育人價值必須通過歷史課堂教學得到實現和檢驗,否則就是“鏡中花”“水中月”。筆者常看到老師們先講解新航路開辟的示意圖,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并且塑造出了一個知識淵博、智勇雙全、形象光輝的哥倫布。這樣的歷史教學與通俗的講史、評書有何差異呢?有失客觀,也剝奪了學生的思考。下面筆者簡要呈現一例,探討如何基于歷史邏輯實現育人價值。
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筆者呈現了王斯德先生主編《世界通史》第八章的目錄,旨在讓學生將新航路開辟和西歐社會的歷史進程聯系起來,建立內在邏輯。
第八章 西歐走出中世紀
第一節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一、生產關系的質變
二、社會政治的新變化
第二節 開辟新航路
一、新航路的開辟
二、殖民擴張和反抗斗爭
第三節 文藝復興
一、意大利文藝復興及其傳播
二、中世紀晚期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發展
第四節 宗教改革
一、德國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
二、西歐宗教改革的發展
“西歐走出中世紀”和四個小節標題之間存在怎樣的邏輯關系,最宜用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影響,因此,我以“你認為‘開辟新航路放在此章第二節是否合適,如果合適請說明理由,如果不合適請提出修改建議”為問題,直指核心。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基于初中所學并結合教材內容,從宏觀上把握新航路開辟是西歐社會轉型的表現之一,進一步理解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興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新航路開辟之間的因果關系。學生的爭論主要在新航路開辟與文藝復興的順序編排上,這里涉及歷史因果邏輯,實際上原著是按經濟、文化次序編排,如果按時間邏輯應該將二三節對調。這樣的訓練、推演就是歷史邏輯思維的訓練。
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中,筆者通過《航海日記》《哥倫布傳:我犯過的錯誤絕非出于惡意》中的相關史料,還原哥倫布其人。旨在讓學生理解哥倫布身上有堅忍等品質,同時也有貪婪、殘暴、狡詐的一面。
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通過梳理其他航海家的成果,利用教材補充材料論證時代對航海家的影響,如商業精神、契約精神是那個時代航海家們的共同特征,追逐利益是航海家和西歐各國熱衷航海的根本動力。在總結全課時,筆者呈現了達·芬奇、哥白尼、布魯諾等人的畫像,寓意這是一個時代的群像——熱衷于探索和征服。筆者要求學生給這個時代命名。學生思維由此被激發,認為是“人文精神復蘇的時代”“近代科學興起的時代”“發現的時代”“走出中世紀的時代”“世界歷史形成的時代”,等等。
基于歷史邏輯實現育人價值,不僅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還應設計符合歷史邏輯的教學問題,遵循由淺入深的規律,以實現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
三、基于歷史邏輯明晰育人路徑
歷史教學按歷史邏輯梳理教學內容,理順歷史發展的條理、順序和因果邏輯,發現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最終要從客觀規律中獲取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是發揮育人價值的正確路徑。
(一)構建大時空。徐藍教授認為,歷史時序觀念是將歷史事物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進行考察和理解,認識歷史發展的全過程,辨明它在每個發展階段有什么新特點,尋找前一過程轉變為后一過程的原因;歷史地理觀念是要了解史事發生的地點、區域、范圍等,通過具體的空間定位,進而觀察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理解、認識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① 由此可見,只有在大時空中研究歷史,才能更好地探究前因后果和相互關系,更好地理順歷史邏輯?!叭蚝铰返拈_辟”必須置于近代歐洲轉型時期這樣一個大時空中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是14—17世紀,為什么是西歐,為什么世界史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閉合證據鏈。歷史育人價值是抽象的,需要運用歷史證據加以解釋,這種解釋又必須是完整的證據鏈,從而構成完整的歷史邏輯。這也就是歷史學科的特質,教學中要謹防以偏概全、孤證立論,甚至以論代史的現象。自信和探索的時代精神不僅在航海家身上體現,在當時的科學家、手工業者、商人、水手等身上都有體現。本課的教學總結應該特別提醒學生,大航海時代就是“發現的時代”,這正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生動體現。
(三)聚焦價值觀。日常歷史教學應該緊緊圍繞既定的價值立意,設計兩至三個教學環節,不能貪大求全,也不能有始無終,形成完整的歷史邏輯,層層遞進,聚焦核心價值觀。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將探索精神與全球航路的開辟緊密聯系起來,立意鮮明,價值觀培養水到渠成。
基于歷史邏輯的學科育人路徑探究,是要將歷史教學的“求真”和歷史教育的“揚善”結合起來。中學歷史教學本是既有歷史味道,又具有教化功能的,只有細細研究,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作者簡介】葛家梅,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歷史教師。
【責任編輯:王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