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志
摘 要: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學評價的結合不無關系。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老師既要用心教學,也要收集學生、學校、家長對于地理教學評價的反饋,保證老師在教學中傳遞的關鍵信息、主要知識點以及思路等能讓學生接收到,并能產生關聯性的思考與跟進。所以,老師要重視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作用,并讓客觀、全面的評價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素質教育深入教育的各個環節,初中地理作為升學必考的一門“副課”,成了學生中考路上比較容易的加分項。但是,盡管如此,老師和學生對地理認識上的誤區,使他們在教與學中采用的方法比較單一。雖然老師努力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結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老師太執著于自己所謂的反思,所謂的以生為本的思考,而忽視了學校、家長、學生對于地理教學的評價。我們知道,客觀的評價對于一個人來說有指導意義,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也不例外。所以,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就要正視各方面對地理課堂教學的評價,并且要認識到評價對于地理教學的作用。
一、評價對于地理教學過程有診斷作用
老師在慣性的教學模式下,會產生一種封閉式的自我認識,看不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認識不到其中存在的錯誤。盡管在教學質量不高的情況下,老師會進行反思,但反思也僅僅局限在自己的認識范圍內,作用不大。就像初中地理教學,老師明明看出無論是教學模式還是學習方法,已經陷入了條條框框的知識點中,教學內容干巴巴,沒有溫度,讓學生走進死記硬背的死胡同,使學生花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還學不好地理。可這種現象就是得不到徹底的改變。雖然改變天天有、時時有,但問題不但存在,還越來越突出,這就是因為老師的自我認識不全面。所以,地理課堂教學評價,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或者更高的層次上審視教學過程,從老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等方面,找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老師也認識不到的問題,發現地理教學質量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并對癥下藥。評價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得清楚,發現的問題不但準確、客觀,還能讓老師恍然大悟,“哦,原來問題在這里。”教學評價對課堂教學過程、方法、效果作出正確的診斷,就像病人找對了醫生,一定會達到藥到病除,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
二、評價對于地理教學過程有導向作用
初中地理雖已經被列入中考內容,成了學生中考路上關鍵的一個內容、一個跨欄式的障礙,但是初中地理在副課的位置上待得太久,以至于讓老師和學生都忽視了它的作用,即使是到現在也轉不過彎來,教學還是一板一眼,沒有新意,也不夠靈活。這就讓老師很茫然,課件用心設計了,方法也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了,也站在以生為本的角度了,可為什么教學質量不提高呢?老師會陷入這樣的迷茫、無措,學生就會受到影響,也覺得地理不好學,地理成績很難提高。而初中地理教學評價站在全局視角下,從課堂的整體效果出發,能發現老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用客觀的評價標準給老師指明改革和改變的方向。比如,在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老師自己并沒有引起注意,這一點在評價中指出來,老師就會反思,“是呀,為什么學生參與性不高呢?”從而糾正自己的目標方向,再調動學生參與,并在這一塊上下功夫,把學生點燃,讓他們參與進來,在互動中獲得更加靈活的知識,促進地理教學更好地進行。
三、評價對于地理教學過程有監督作用
人性中天生就有一種惰性,老師也不例外。在沒有評價標準的機制下,老師的教學難免會有松懈的時候,反正好壞只有自己知道,或者只是偶爾提醒自己一下。所以,教學時即使發現成績不好,效果不理想,也不會積極調整或者自己心理暗示,總想著明天再說,下次再說。一拖再拖,一學期過去了,教學質量仍不見提升。而有了評價這個機制,對于老師來說就會有壓力,壓力就會產生動力。在評價體制的強壓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就會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積極地做出調整,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也感染學生,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地理教學。
總之,評價就像一個“鞭子”一樣,會時時提醒老師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提升教學質量。所以,作為初中地理老師,要正確認識評價的作用,要在評價體制的推動下勤于思考,積極改變,徹底改變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參考文獻:
[1]魏晉,郭曉霞.“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赤峰市“實施生本教育,構筑陽光課堂”課題研究階段性評估掠影[J].內蒙古教育,2017(23):6-11.
[2]歐本谷,劉俊菊.多元教師評價主體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27-130.
[3]許桂玲,張桂珍.關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3(0S2):132-13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01)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