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代芬
摘 ?要:數學是初中學習過程中地位比較高的一門學科,教師必須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但是由于數學的學科特點,學生配合度較低,教師面臨很多教學困難。轉變教學方式是當前最可行的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數學知識具象化,使課本內容更加生動,本文將對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教學
由于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比較枯燥,理論性較強,導致學生提到數學就先入為主地有了我學不會的想法,教師首先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和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
一、利用生活故事引入教學主題
與小學不同,在學生升到初中之后,會進行很多學科的學習,相對于數、語、外,這種分數要求較高,學習內容較為嚴謹的課程,生物、歷史、音樂、美術等課程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于最為枯燥的數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抵觸心理。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對于學生的影響,教師應該利用自己教學模式的改變,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每階段課程開始的時候,對于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每接觸一個新的知識點,教師都會最為詳細地進行講解,為學生這一章節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這樣也面臨著一個問題:教師過于詳細的講解會導致教學節奏較慢,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疲憊的感覺,使學生本身就不是特別集中的注意力更加的渙散,影響學生的學習進程。因此,采取更有趣的手段,對教學知識進行導入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教學步驟。[1]
正如成年人喜歡看電影、看小說一樣,青少年也同樣喜歡帶有情故事情節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故事引入課堂的教學主題,例如在《圓的有關性質》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生活情境,先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圓的相關知識:李華報名了學校運動會三千米長跑的比賽,最近一直在小區旁邊操場的跑道上進行練習,但是他不知道跑道的長度。已知操場是正方形的,最外圈跑道緊貼操場邊緣,李華一直在最外圈進行長跑練習,操場的邊長是300米。同學們可以利用學過的相關知識,算出李華需要跑幾圈嗎?通過故事的講述,教師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通過故事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并且引導他們自己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二、將課堂上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講解
學生對于數學內容學習興趣不高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數學知識距離每個人的生活過于遙遠,就算學習了數學理論,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在生活中。教師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會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
例如在《立體幾何圖形》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講解平面和立體的區別,首先可以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然后將這個長方形剪下來。這樣學生就得到了一個平面的長方形,學生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但是不能用它裝載東西。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觀察平時上課的教室,現在所有人都在教室里面,而教室就是一個長方體,所有立體的圖形都是有自己的內部空間的,這就是平面和立體最大的區別。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教室和自己手生上拿的長方形進行對比,尋找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讓學生自己對長方體的結構構成進行推理,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聯系實際,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除了將數學知識用生活常識進行講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學習《統計調查》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家里,分別對自己家里的人口,還有每個人喜愛的顏色、食物、穿衣風格、出行方式等等方面進行統計,回到課堂上之后,對于自己的統計結果進行一個闡述。最后將所有學生的統計結果合計起來,展示在黑板上,找幾個學生分別對總體的統計結果進行一個表述。這樣既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還通過在課堂的講述過程,對知識進行了梳理,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信息總結能力,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促進學生共同學習進步。
四、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教師除了要在課前和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課程結束后也要及時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利用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固然是一種效率最高的學習模式,但是由于這種模式下課堂氛圍比較輕松,學生很可能對知識點的印象不是特別深刻。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帶領學生將整個章節的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復習,將所學內容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方便學生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數學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學習時間最長的幾門科目之一,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無需強調,只有在學生年齡較小的時候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不會影響學生的后續發展,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鐔小英.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課堂更精彩[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4):82-83.
(貴州省正安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