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越
摘要:”三全育人“的目的是更好的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接班人,其中課時量占比較高的專業課的思政教學是”三全育人“非常很重要的一環。為了避免思政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在專業課堂的思政教學上應該有整體的、全新的、無縫溶入式的教學設計,在思政德育教學目標框架下,分別設計線上和線下教學的不同教學方式,包括課上和課后的社會實踐環節的設計。
關鍵詞:三全育人 課堂思政 教學設計 混合式課堂
引言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中強調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加強對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
在“三全育人”德育體系中,思政課程是高校的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專業課程的德育則主要以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目標,共同完成“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的教學目標。課堂思政的教學需要重新根據思政教學目標進行全新的融合式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考核幾個方面。
一、確定課堂思政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和位置
“三全育人”包括了思政德育和專業課課堂的德育。其中,思政課堂是德育的主戰場,課堂思政和思政課堂應該互補與融合,課堂思政和思政課應該建立互不互助的協同聯系。
思政課和專業課堂思政的教學目標相同,但內容各有側重。思政課是德育的主要陣地,解決方法論的問題。思政課和相關的素質課包括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政治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從觀念上體系上幫助學習者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課堂思政是德育的運用環節,是在為思政教學的教學目標提供具體的實踐環境。課堂是專業課堂,以專業課為主體,融入德育教學應該做到無縫對接,而不能是簡單拼湊。因此,在專業課培養崗位技能的基礎上,融入培養職業素質、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和思想觀念等德育內容。在德育的教育體系中,專業課承擔如何在模擬的或真實的生產實踐環境、社會人文環境中的德育實踐任務,回答:學什么、為什么人服務和怎樣服務的問題。
二、確定課堂思政的德育目標
課堂思政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應依據“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框架,來確定德育“成人、成才”的教學目標。在“三全育人”的大德育范疇內,進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引導;進行政治思想、信念、信仰的教育;促進學習者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引導,具體應該包括:學習者的全局視野、法制意識、創新能力和革新意識,和學習者的人文素質、家國情懷、歷史文化的傳承等方面。
具體到課程思政教學,是指在原有的技能目標+通識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政德育目標。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大類和汽車營銷與服務技術大類為例做分析,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應包括且不限于:大局觀、法制意識、創新意識、家國情懷、為國家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傳承優秀文化、具備健康的審美能力、健康的幸福觀并獲取幸福的能力。并結合課程的專業培養目標、交流溝通能力、數字和語言處理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目標,對課程整體進行重新設計。
三、確定課堂思政的德育教學內容
1.打開全局視野,建立大局觀,建立法制觀念。在時代的國際國內環境下,能正確認識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明確專業和就業的方向選擇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理解短期收益和長遠發展的辯證關系。同時,遵守行業規范、遵守企業的管理制度,遵守并尊重社會法制的相關規定。只有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才能最大的創造社會價值,否則就是產生等量的社會危害。專業課程中尤其應該不斷地通過案例、故事、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習者,使其能建立良好的是非觀,從而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理解規則的作用,能尊重規則、遵守規則,進而參與規則、完善規則。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在實訓任務中引導并觀察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是否能展現出相應的遵紀守法的意識,是否能主動遵守和維護相應的法律法規,守住職業規則的紅線,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習者的職業道德素養。
2.具備家國情懷和社會主義信仰。物質文明的財富需要精神文明的厚重才能承載。專業課培養專業人才,首先是具備扎實的、能增加信用的專業技術能力,在為他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時才能產生高附加值、創造社會財富,并獲得應有的物質報酬。付出勞動,并獲得相應的報酬,是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但如果能在工作中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客戶為中心“、站在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上完成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會極大滴肯定我們自身的價值意義。學好技術,走遍天下的意義不僅僅是手上的技術,還包括為人處事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為國家和社會服務,國家和人民需要什么,我們的學習方向就選擇什么,建立終身學習和終身以服務大眾為方向的擇業理念,則更容易獲得歷史性的發展機會,修身養德,厚德載物,從而可以更快更好的發現商機、抓住商機。才會在專業技術道路上走的更遠。否則即便在短期內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也很容易出現職業迷茫和失去方向的問題。專業課教學活動中應通過綜合案例融入家國情懷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習者理解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辯證關系,幫助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人生觀、職業觀。
3.學習科學的方法論、培養創新能力和革新意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的建設者,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以外,還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在專業課中的思政教學需要“授人魚還授人漁”。在傳授和培養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除了教授已有的能力模塊和知識,還應該引導學習者從已知到未知,拓展、摸索和推廣已會的通用規律,尤其是應該鼓勵關注、學習、綜合使用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進行創新性實踐,或革新性地對既有的任務模塊進行PDCA循環的分析或改進。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內容的實施,來實現對學習者科學方法論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包括:糾正學習者原有的等、靠、要的學習舊習慣,培養鼓勵學習者獨立、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學習使用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進行修身、修心,培養敬業、樂業的人生觀。
4.學習歷史和文化傳承。中國的歷史悠久,是唯一不曾中斷過傳承的古文明。在專業課的教學設計中,應該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將中華文明的精髓對應到專業崗位的工作中、生活中和學習中。使其不僅能欣賞工程設備和機械結構的結構之美、精巧之美、邏輯美、力量之美;待人接物有心靈的純真、善良、信仰之光;友好社會人與人之間互通互助的友誼之光。幫助學習者逐步形成健康的幸福觀,并幫助其具備通過主動學習去追求幸福、獲得幸福的能力。
四、混合式課堂的線上思政和線下思政
專業課的思政教學,實施方式建議以教學活動為載體展開,無縫融入專業課中相對應的能力訓練環節。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來引發對時事問題、人生問題等的思考,可以采取場景模擬、角色扮演、提問、討論、小組作業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展開思政德育知識點的對比分析。2020年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結合的混合式課堂教學展現了的巨大生命力。因此,在進行專業課程的德育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到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就課堂思政的教學內容來講,線上和線下并沒有什么不同,完全可以使用相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但是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成果檢驗這2個環節上應該有不同的設計。
線下課堂的優勢是面對面教學的師生互動性好、反饋及時,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教師的學術魅力,可以從教師所傳遞的信息中感受到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采用線上教學的特點是信息量大,時間利用的效率更高,但在線的互動不如線下課堂直接,學習反饋也需要使用大量的網絡時長和人力來完成。線上教學與純線下教學的方式不同。純線下的可以采取各種形式,例如一對一、一對多交流;探究、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可以采取課上、課后交替進行的方式進行。但線上教學部分,只能以教師引導啟發為主、在線討論為輔。尤其在對觀念養成、職業素養的看法等的反饋往往流于文字交流,缺少真實的展現。
在德育學習的檢驗環節上,建議使用線下課堂活動的過程觀察法+課后社會實踐記錄系統,來共同完成德育教學的檢驗。通過社會實踐,運用和展現學習者的學風、人格、文化、思想道德和情操,也通過真實的社會實踐來服務大眾,體會民生,培養家國情懷。專業課思政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是模擬構造一個社會環境,教學過程就應該讓學習者進入這個環境,引導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行為規范。同時,將專業課堂延伸到頂崗實習或假期社會實踐,通過承擔真實的工作,在社會中在崗位上來實現德育的過程性引導、過程性展示、過程性考核,并全程無縫融入科學方法論和鼓勵原創鼓勵創新的意識。
五、結論
“三全教育”的目標是要將愛國、愛民的三觀融合到高職學生的價值體系,要將顯性的思政課堂教學與隱性的課堂思政教學進行協同化、融合化、體系化,需從教學設計上和教學實施環節中進行深度融合和全新設計,只有實現課堂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全程無縫融合,才能避免德育“兩張皮”,守好課堂這一段渠,種好課堂的責任田。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
[2]《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思想基礎——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綜述》,2019-03-17,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