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軍
摘 要:高一階段是學生開始高中語文學習生涯的伊始和萌芽階段,學習效率和效果對今后高中三年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必須加以重視,想方設法為學生構建更優質、精彩的語文課堂,為接下來的學習開一個好頭,打下一個好的基礎。為此,本人理論聯系實際,綜合文獻資料、理論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以人教版教材為根本參考,就此問題展開了分析,希望能夠為一線教師更好的展開教學實踐活動給予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關鍵詞:高一語文;優質課堂;構建策略;案例分析
從初中到高中,學生經歷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高一則是連接初中和高中的過渡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要意識到初中和高中的不同,適應高中生的身份,適應新的環境,接觸新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可以說,要求更多,內容更難,此時,就需要我們教師發揮好帶頭引領和幫助的作用,為學生打造優質課堂,為他們的高中語文學習生活開一個好頭,讓他們看到語文的精彩。為此,很多教師做出了努力,給出了一些建議和策略,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這些策略、方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適宜性,因此,有必要在既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做更進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注重課程導入,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課程導入作為語文教學的開端,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好的導入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迅速地投入到語文課程內容的學習中來,更感興趣,充滿欲望,學起來也更加主動積極,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一線高三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課程導入環節的重視程度,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語文知識儲備、了解初中階段語文教師經常使用的導入方式,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新,通過故事導入、新聞導入、奇聞異事導入、生活化導入、音視頻導入、游戲導入等多樣化的導入形式,讓學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和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展開接下來內容的教學,一定能收獲事半功倍的語文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雨巷》這篇詩歌時,在上課前,我下載了許多丁香的圖片,一上課,就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播放,讓學生了解丁香花的樣子,由此想象作者描寫的人物形象,還為學生介紹了油紙傘,有了這兩樣物品,學生就能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個人物形象,此時,我再帶領學生進行文章深層次內容的學習,學生都想看一看文章描寫的姑娘和自己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樣,充滿興趣。
二、豐富課中施教,給予精彩學習體驗
課中施教作為高一語文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向來得到了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但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師講,學生聽,勾畫重點,背誦記憶,回答問題仍舊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更像是一個機器在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整個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比較嚴肅、安靜,學生也容易害怕自己的語文教師,效果可想而知。為了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能夠從“要我學”的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我要學”的主動學習狀態,看到學習高中語文的價值和精彩,并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們就需要加強對課中施教的重視程度,將情境教學、故事教學、小組合作、問題探究、任務驅動、分層教學、角色扮演、聯系生活、實踐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融入進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享受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時,我就讓學生分別扮演導演和演員的角色,演員按照課本的內容表演,荊軻刺秦王過程中,各個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語言……導演來進行有效的評論,并說一說,如果自己來導這部作品的話,在衣服、化妝、動作等方面會進行怎樣的指導,并說明理由,這樣一來,通過有效的表演,不僅讓課堂氛圍更為活躍,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表演的過程,在扮演導演的過程中,會結合時代背景、文章的思想來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給出意見和想法的過程就是一個有效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這對于學生更好理解文章深層次的內容,理解文章傳遞的思想感情有更好的幫助,可以說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三、靈活布置作業,發揮做作業的主動性
作業作為溫故知新的主要途徑,其重要性不可忽視,但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生都反應作業太多,壓力太大,而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倡導減負增效,所以,如何降低學生的作業壓力,讓學生做更高質量的作業就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之一。改變背誦課文、做大量練習題等單調的作業形式,將實踐活動等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融入進來,能夠讓學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學生做作業的熱情和主動性自然會有所提高,有助于減負增效優質作業效果的獲得。
例如,我在教學《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對新聞這一題材有更好的了解,明確新聞的要點、考點,在教學完這篇文章時候,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假如你是央視的一名記者,現在要求大家以“走進生活”為欄目來撰寫一篇新聞稿,請你們結合身邊的事,帶著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新聞,記錄下來。這樣的作業,既讓學生對新聞這一題材有了更好的了解,也會為了寫出更地道、精彩的新聞去主動復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文章,查閱更多的新聞稿,可以說,一舉多得,達到了不錯的作業訓練效果。
總而言之,課堂導入,課中施教,課后作業是高中語文學習三大組成部分,每一部分的質量都會學生的語文整體學習效果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本文給出的注重課程導入,豐富課中施教,靈活布置作業三個策略為的是激發語文學習興趣,給予精彩學習體驗,發揮做作業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通過相對輕松的過程獲得更好的語文學習效果,感受到高中語文學習的快樂和精彩,看到高中語文的獨特魅力,實現綜合成長。當然,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夠完善和具體,在日后展開高一語文教學活動時還會繼續探索此問題,也希望更多的高中語文教師能夠以此為參考,為更精彩、優質高一語文教學效果的獲得貢獻有效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邱楚龍. 做好初,高中語文銜接教學工作,切實提高高一語文教學質量[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00(004):94-94.
[2]由秋月. 高一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研究——以高一語文教材為例[J]. 課外語文,2016,000(009):11-11.
[3]姚淑偉. 高一語文教學"兩導五步"預習模式的實踐研究[J]. 長江叢刊,2018,000(006):95-96.
(山西省翼城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