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月明
【摘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數學課程要求實現對于學生政治素養、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推動“課程思政”理念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有效融入,本文從教師和學生的四份初心出發,以數學學科的四大特點為著力點,對“課程思政”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路徑進行研究和探析。
【關鍵詞】課程思政;小學數學;融入路徑
新時代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一方面要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思維,另一方面還需要整合、挖掘、創新和充實數學課程的內在思政元素,在“育知”“育人”的基礎上加強“育德”,將思政與數學有機的融為一體,學“思”悟“數”踐青春,培養嚴謹態度,崇尚理性精神,提升數學審美,養正家國情懷。
一、學“思”悟“數”,源于四心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新時代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四心”的重大意義:學習本心,育人初心,思想正心,振華強心。
學習本心,是指新時代下培養學生的求知之心。學生對數學學習有強烈的求知欲,認識學習數學的價值,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享受邏輯思維鍛煉,并懂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常識問題。
育人初心,是指新時代下教師要堅守培育之心。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的初衷。正如習總書記所說“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思想正心,是指新時代下師生思想同頻的素養之心。要求教師本身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認識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目標中深挖“思”“數”融合點,實現兩者育人相通,在數學課堂中潛移默化融入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觸動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振華強心,是指新時代下培養學生的愛國之心。振興中華需要代代相傳,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傳統德育,更應與時俱進,加入新時代抗疫背景,讓學生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發出中國聲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向上學習。
二、學“思”悟“數”,著于四點
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是聯通人們心靈感知的抽象世界和完全沒有生命的真實物質世界的天橋。數學課程主要圍繞基本概念、公式、運算方法、解題技巧等開展,所以“思”“數”相融有一定難度。小學數學教學可著于以下“四點”,踐行學“思”悟“數”。
數學運算是學“思”悟“數”的切入點。數學運算最為基礎,一步算錯,滿盤皆落索,因此,要重視從小培養孩子們對計算的興趣,磨練堅強的計算意志,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持之以恒,方能達到計算的最佳效果,準確,迅速。
數學方法是學“思”悟“數”的落實點。數學方法就是在復雜問題與已有知識間產生聯系,建立數學模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形成一種“思”“數”相融的合力。
數學思維是學“思”悟“數”的關鍵點。關鍵是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再進行數學運算,形成數學感知,思維靈動地經歷“想問題、問問題、挖問題、延伸問題”的創造性過程。
數學文化是學“思”悟“數”的立足點。教師要從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和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傳承中華數學文化,做具有數學核心素養可持續發展的人。
三、學“思”悟“數”,行于四徑
推進“課程思政”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是新時代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應從學生的基本發展規律出發,立足“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對外交流”五大職能,回歸常態的數學教學路徑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因此,新時代數學教師踐行學“思”悟“數”,必須行于四徑:
1.統一教學目標,明確“思”“數”價值維度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此目標不僅是數學維度目標,也是思政維度目標,不容忽視,而應作為課堂教學目標中的統一維度加以明確,并將此目標維度是否達成,作為衡量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因素。
2.基于教學內容,提煉“思”“數”教材元素
數學教師要努力提升思政水平,并向思政教師請教,緊扣教學內容,采用點對點的方式挖掘提煉“思”“數”教育元素。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知識產生以及曲折發展的歷史背景,可以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3.創新融入路徑,優化“思”“數”教學手段
數學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創新教學路徑,博學篤行,與時俱進,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創新“思”“數”相融路徑,增強“思”“數”教學的思想性、交互性、時代性,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教育和思政課建設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也是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4.更新教學評價,保障“思”“數”融入效果
教師應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和態度,關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關注學生數學品格的形成,充分發揮更新教學評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反饋、導向與激勵作用。
四、結語
新時代,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學“思”悟“數”踐青春,源于我們的學習本心,育人初心,思想正心,振華強心,而數學教師更要以數學運算、數學方法、數學思維、數學文化為著力點,思考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踐行統一教學目標,明確“思”“數”價值維度;基于教學內容,提煉“思”“數”教材元素;創新融入路徑,優化“思”“數”教學手段;更新教學評價,保障“思”“數”融入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http://WWW.moe. gov.cn/srcsite/A26/jcj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2014-04-08.
[2][美]R·柯朗.什么是數學(第二版序言)[M].左平,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