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逸
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力軍,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漸下降。教師對此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學策略,但是實施的效果并不太好,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觀念不同,最了解學生情況的還是同齡人。所以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針對自身情況,進行學習。本文便以初中階段數學學科為例,從一名學生的角度探究高效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學習;策略探究
作為學生,數學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一門重要知識,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不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基礎相對薄弱,自身的知識遷移能力不佳,無法將知識進行整合;其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主要是被動的接受,無法將知識直觀的進行展現,學生自身的數學建模能力有限也是導致教學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隔閡,缺乏必要的溝通;學生對自己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合,構建知識網絡
在進行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注意,初中階段是培養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應該根據相關的學習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將相應的知識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還可以在課上進行交流,培養自己的提問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述《全等三角形》的相關內容時,學生可以進行三角形知識思維導圖的繪制,講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定義,同時對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方法以及相關例題進行總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錯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比拼,相互問答,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便利。同時作為學生還應該注意借助思維導圖夯實學習基礎,及時聯系初中和小學時期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二、鍛煉數形結合意識,培養建模能力,提升數學素養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還應該意識到,數學是一門以數字和圖形為主要內容的科目,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是進行高效教學主要前提。所以在進行八年級數學學習時,學生應該注意結合圖形進行直觀理解,同時還應注意培養自身的建模意識,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例如教師在講述《軸對稱》的相關內容時,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時,作為學生應該注意首先在生活中找尋相關的知識對象,培養學生的感知意識,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知識的時候,可以首先畫出相關的三角形,標注相應的條件,做出輔助線,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相應的便利。教師也應該適當進行幫助,解決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為接下來教學創造便利。
三、積極進行師生互動,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團隊意識
在進行初中數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地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結合問題進行教學。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結組,共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述《因式分解》的相關內容時,學生還可以自由進行結組,在組內一起學習這一章節的知識,在課下相互對因式分解的知識進行聽寫。隨后作為學生還應該注意,將自己不擅長的知識點進行記,。在課上及時向教師提出,不要在教師面前擁有拘束感甚至恐懼感。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充滿耐心,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團隊意識,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便利。
四、設置合理監督機制,設置錯題制度,鞏固學習成果
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相對薄弱,有時會喪失學習信心,進而影響學習效率。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注意設置合理監督機制,設置錯題制度,鞏固學習成果。借助相關的錯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述《整式的乘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列出幾個例題,讓學生進行解答。例題的難度應該不一樣,以便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適當設置合理監督機制。比如向學生規定錯題本使用制度,將錯題進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運用題海戰術,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在錯題本上進行題型的分析與整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為日后的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生應該注意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時夯實數學知識基礎,構建數學知識網絡。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培養自身的數形結合意識以及建模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也應該注意及時進行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也應該設置考核機制,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輔導老師:李克銀
參考文獻:
[1]王甫.自主學習,高效課堂——論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0):75.
[2]李忠.初中數學小組合作高效策略探究[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06):9.
(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賀集初級中學八(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