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琴
摘 要:新課標強調(diào)“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高中地理教師要想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落實這一理念,他們就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當學生擁有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后,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就能夠收獲地理知識。這樣的話,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會變得更加輕松。那么高中地理教師該如何做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本文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并且在本文中給出了自己的思考結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培養(yǎng);高中地理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輔助者。為了讓自己的教學活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需要不斷地研究有效的培養(yǎng)策略。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嘗試使用這四種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預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
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高中地理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都是被動地聽從教師的講解,被動地接收知識,他們根本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此時高中地理教師就需要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需要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高中地理教師就需要為學生進行預習提綱的設計,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進行《自然災害的成因》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課堂教學之前,如果筆者沒有為學生設計預習提綱,而是讓學生展開自由預習的話,學生就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而不是關注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因而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如下預習提綱:1.辨識常見自然災害類型;2.歸納自然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3.分析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4.理解自然災害的主要危害。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自然災害,并且圍繞提綱來展開探究。學生需要將探究的結果記錄下來,并且對筆者所設計的預習提綱進行分析。這樣的話,筆者下次就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預習提綱,進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二、融入趣味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魅力,這樣學生就能夠有著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而不是需要教師的再三督促才被動地進行學習。為了做到這一點,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各種各樣的趣味因素,如多媒體、游戲、競爭等。這樣的話,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會充滿趣味,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可以讓學生愉快地進行地理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索。例如:在進行《自然災害的成因》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課堂教學時,學生會帶著充分的準備走進課堂,此時筆者就會給學生留出展示的機會。筆者會將研究不同自然災害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并且為學生設置搶答活動,學生需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搶答。筆者會設計各種各樣的習題,當筆者向學生呈現(xiàn)了習題之后,各小組需要派出一名成員舉手,最先舉手的學生獲得搶答權。這樣的搶答活動會讓筆者營造出緊張激烈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好勝心也得以激發(fā)。此時學生就會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積極地將自己所積累的地理知識展示出來,筆者還會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為他們答疑解惑。.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有些地理知識具有抽象復雜的特點,高中地理教師要做的不是直接為學生進行講解,而是要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所學的地理知識有著深刻的認知,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yǎng)。高中地理教師要意識到,地理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因而他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通過為學生進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例如:在引導學生對“地震”這一自然災害展開研究的時候,筆者就會引入近年來各國發(fā)生地震的真實情況,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國近70年來發(fā)生的最嚴重的兩次地震,筆者會利用多媒體將地震時的各種情況呈現(xiàn)給學生,如震級、震源深度、死亡或失蹤人數(shù)、直接經(jīng)濟損失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就需要研究地震所帶來的損失以及造成這些損失的原因。筆者會給學生留出自主探究的時間,旨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當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時候,筆者就會走下講臺進行巡視,進而對學生進行督促,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時間。這樣的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四、引導學生反思,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地理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諸多困難,他們需要努力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還可能存在不足,他們需要改善不足之處。如果學生在完成一次自主學習活動之后沒有進行反思,他們很快就會忘記自己從自主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解決困難的方法和需要改善的不足之處,進而讓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高。例如:當學習了《自然災害的成因》這一節(jié)內(nèi)容之后,筆者就會為學生布置反思的任務,每一名學生都需要對自己的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將自己解決困難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之處記錄在紙上。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交流討論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所搜集的資料并不全面,這就是他的一點不足之處。該學生就需要詢問其他學生和筆者,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資料搜集行為更具效率。在反思的過程中,該學生就需要將這一點記錄下來,其在下一次的資料搜集活動中就能夠有著好的表現(xiàn)。在學生反思的過程中,筆者會考慮到學生自制力不強這一點,進而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中的成員彼此督促。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重教師教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如學生過度依賴教師,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提高等。為了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利局面,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高中地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需要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吳勇.高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7(36):75-76.
[2]楊洋.淺談如何在高中地理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祖國,2017(17):267.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