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
【摘 要】 小學是學生心智和身體發育的階段,對知識非常渴望,教師應該在教學當中對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當中。語文在小學學習階段是學生必須要掌握、重點學習的學科,因為語文的學習不只局限于小學,在以后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語文都是重點的學習科目。教師要重視小學階段學生的基礎培養,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這個時期年齡所表現出的特征,對教學進行調整,以提高學生知識儲備、核心素養為主,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充分對語文的概念進行理解。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教學探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多,不僅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同時也需要學生全面發展,核心素質得到提升。在小學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語文,對語文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時收獲更多的知識,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信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尤為重要,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學習過程當中第一次接觸規模性的學習,學生首先沒有經驗不知道怎么學習;其次,這個年齡的學生性格特征非常好動、愛講話。在課堂上,學生如果沒有對語文主動學習的興趣,那么就很容易開小差,這樣學習效率、質量也就不盡人意。要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更多的收獲,教師就應該調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一、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開展趣味化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第一次接觸語文的過程當中,對語文的印象非常重要,好的印象能夠給語文加分的,如果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感覺到語文學習非常的有趣,好玩,那么教師即使不對學生進行監督,學生也會專心致志地對語文進行學習和探索,減少學生開小差或者說閑話的現象。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可以極大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可以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運用信息化、趣味性的元素,將現有的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升華,使其整體性和生動性更強。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得到很好的提升,還會促進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對語文的探索意識。
例如,在學習《端午粽》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的方式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以及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在視頻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畫面以及聲音的雙重感受,對端午節和粽子的由來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充分調動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在開展端午粽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更主動地對這篇課文進行探索,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課堂引導學生靈活互動,潛移默化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以往的教學當中,教師占據著教學的主動地位,抹殺了學生的自主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僅會減少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還會讓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在之后的學習過程當中對學生造成不可彌補的影響。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應該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思維逐漸固化的情況展開針對的教學。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思維非常活躍,那么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這個年齡的特征對學生進行疏導,讓學生的特征能夠被正確的利用,從而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參與熱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組織自己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在內的各方面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望廬山瀑布》的時候,可以在開展課文學習前,用問題的形式向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引導:瀑布是什么樣子?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交流時間,讓學生講講自己的經歷。部分學生可能在旅游的時候看過各種各樣的瀑布,因此他們對瀑布的感受比較深刻的,可以向其他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看法。然后教師可以從《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向學生提問,這兩句話講的是什么樣的壯觀場景,廬山瀑布真的有李白詩中寫的有這么長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句詩詞進行更深的了解,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同時也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三、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拓展課外的閱讀內容
語文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閱讀,雖然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但是在學習語文的時候依然要對一些簡單的閱讀內容進行學習。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教學結束以后閱讀一些課外的內容,通過課外的內容對自身進行更好的彌補,課外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并且由于現在信息化非常的發達,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尋找更多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生閱讀起來的興趣也會更加高。在學生閱讀過程當中,學是通過自我的能力對文章展開閱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有非常好的提升,學生可以逐漸在課外閱讀過程當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閱讀方法,從而更好地帶入到課堂當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時候,學生對這篇課文非常的感興趣,教師可以以寓言故事為主題,為學生拓展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讓學生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結束之后,將這篇寓言故事主要表達內容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下次上課的時候,將自己所觀看的寓言故事以及感悟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讓學生閱讀課外的內容,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形成思維上的分析,找到學習的規律。
總結:教師需要先先調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通過趣味教學,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語文內容進行自己的思考、理解。教師要以學生的特征為教學策略的調整方向,將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和特征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加入更加個性化的內容,促進學生學習的適應性,營造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 馬真盛.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技資訊,2020, 18(24):24-25+28.
[2]李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5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