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 要】 小學數學的策略教學伴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全面推行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基礎教育學界的討論熱點之一,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與方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策略教學的實際應用意義非常大。策略教學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并多樣化地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進而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與發展,最終讓數學知識內化于心,以理論指導實踐。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研究教學實踐中策略教學的具體化策略,意圖能夠為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參考,共同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策略教學? 教學策略
一、巧設教學情境,激發策略教學
策略教學的重要內核之一是教學具體情境的創設。在解題實踐中,學生才可以真正地切身體會到怎樣才能將教學內容內化于心,體悟到數學解題策略的內在含義。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節采取轉換策略解決實際問題。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兩幅天平圖:天平的兩端分別由一個鴨梨、兩個蘋果,另一幅天平圖的兩端則是三個鴨梨、四個蘋果。結合兩幅圖片,引導學生對此展開進一步的觀察并思考:一個鴨梨和一個蘋果之間是否存在一定關聯?怎樣才能求出各自的質量?在完成對問題初步的思考之后,可以進一步為學生展示曹沖稱象的相關資料來進一步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印象,并從簡單的推理計算開始進一步激活學生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從而推動認知效率的進一步發展,為獲得新知識做出認知層面的鋪墊,內化于心,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二、引導自主探究,生成策略教學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僅僅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授會很難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課本內容的具體含義,只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探究,以此為基礎來生成解題策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在創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水平。鑒于此,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調整課堂形式,發揮其作為主導者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地轉變已有的解題經驗來生成新的策略。
三、積極類比反思,改進策略教學
策略教學的有效構成是必然伴隨學生對學習生涯的不斷反思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中應當穿插對過往學習生活的反思來提高學生對自身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也推動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進一步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首先,在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該課堂中主要采用了哪些策略?隨后,進一步結合課堂的具體內容,挑選代表性較強的題目,并選取與其相似或看似相同的題目,引導學生將兩道題目進行對比,思考例題的策略是否可以運用到新題之上?從而完成了策略的遷移。最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在變換與不變的關系中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聯系,感受規律在數學中的作用。
四、開展鞏固聯系,升華策略教學
數學的學科核心意義在于引導學生不斷發掘生活中蘊含的實際問題,并靈活地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高效化的解決。在學生初步形成策略的基礎之上,教師應當準備具體化的課后練習進行進一步的鞏固與提高,通過豐富的情境,層次分明的課后練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策略解題的優勢,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策略解題的自覺性,靈活地運用課堂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課后的鞏固練習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層次:首先是模板性的練習,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首先安排一些解題過程相同或相似的題目進行鞏固,在已有知識得到鞏固之后進一步對題目類型進行轉變,讓學生發掘兩者之間的相似點與不同點,進一步推動了學生靈活分析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最后,教師準備綜合性的習題來引導學生在課后練習中發掘課堂中的細節,從而達到對解題策略的深度理解與運用,提高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五、課后反饋總結,內化解題策略
學生在經歷一節完整的課堂學習之后,并不能保證對每一個問題的細節實現全面的掌握,這個時候便需要課后的反饋與總結來對課堂內容進行綜合性的梳理,引導學生鍛煉數學邏輯思維。學生在課堂中獲取的解決問題策略伴隨著學習程度的不斷深入,會逐漸意識到數學學科的學習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的,并不能僅僅通過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來對所有題目進行規律性的概括,只有通過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內化解題策略,培育解題思維,才能真正做到面對數學問題的時候真正得心應手,并以此為基礎來給日后的知識遷移打下牢固的基礎。
結語
策略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是鍛煉學生邏輯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的關鍵途徑,教師在課堂中應當重視課堂導入,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知識探索,在課后輔之以層次分明、邏輯能力強的練習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及時總結并升華課堂知識,將解題策略內化于心,實現教學質量的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仕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