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英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運用創新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從而提高數學學科綜合能力。創新學習模式改變傳統教學的固化性和陳舊性特點,注重創新、創作能力的培養,受到教師和高中生的推崇。本文對創新教學模式的作用進行介紹,并從多個方面闡述策略。
【關鍵詞】 創新學習模式? 高中? 數學課堂? 應用策略
引言: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創新學習模式引領高中生開展學習,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改變了傳統的重教輕學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全能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展示出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環境,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創新學習模式,有效拓展高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高中生將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作用發揮出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創新學習模式的特點
(一)具有內容非固定化特點
在高中生運用創新學習模式開展學習時,要認識到“非固定化”的概念,即:在學生選擇數學學內容、學習方式和解答結果后,并沒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只要過程科學、合理,那么數學學習過程和解題過程就都是正確的。創新學習模式遵循的就是“非固定化”特點,引導學生在學習、思考、解題等過程中,有效發散思維,拓展思維,達到非固定化的目標,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思維,進而提高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具有思維非定勢化特點
在進行創新學習模式前,我們要注重“創新”二字的含義,創新就要突破傳統、打破固化,要將高中生的思維打破定勢化特點,實現非定勢化。在深入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學生要充分發散思維、拓展思維,在思考問題時可以大膽嘗試,做到充分、全面、開放、多元地進行探究和學習,要結合具體的高中數學內容,進行創新嘗試,并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等,鼓勵學生突破思維定勢,開展高效學習。
(三)具有結果非唯一化特點
創新學習模式具有非唯一化特點,準確來說就是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學習模式,要根據具體的數學知識點,來進行解題學習活動,注重解題過程依據基礎理論知識,突出解題解決非唯一特點。另外,在進行具體學習活動時,教師要根據解題過程中的不同結果,來設計出詳細的解題過程,促使解題非唯一化特點突出,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創新學習意識,進而提高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創新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培養主動學習習慣,促進師生地位互換
在我國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創新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學習,一方面,可以促使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進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另外,創新學習模式突出創新性,可以將師生地位進行互換創新,進而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深入學習。
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人教A版(06)“集合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創新學習模式,來引導學深入學習集合知識,促進學生地位互換,幫助學生高效開展學習活動。比如:師生進行身份互換,學生進行主動備課活動,深入探究集合的概念相關知識,并制作出詳細的教學設計:(1) 集合和集合相等的含義;(2)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及記號(屬于“∈”、不屬于“?埸”);(3) 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等,進而幫助學生創新學習模式,感受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趣味性。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水平
獨立思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思維,進而提高高中數學整體學習水平。教師運用創新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使學生建立獨立思考意識,幫助學生探究數學過程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力量等,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數學解題方法、提高數學綜合技能。通過提高高中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與此同時,在開展創新學習模式時,教師要突出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答疑解惑,進而提高學習綜合水平。
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人教A版(06)“雙曲線”相關知識,教師就要運用創新學模式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比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獨立思考雙曲線的概念、幾何性質、雙曲線范圍、對稱性、頂點等,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習慣。
(三)注重創新學習模式,引用信息技術手段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科在教學手段上不斷創新,促使創新學習模式的逐步推進。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多閥體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和幫助,促使學生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簡單、形象的數學知識,降低數學學科的學習難度,促使創新學習模式發揮重要作用。另外,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的存儲、傳輸等功能,還可以將數學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課、電子課件等等,及時傳輸給學生,幫助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開展高效學習活動。
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人教A版(06)“等差數列”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相關知識做成微課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的深入學習,進而實現創新學習模式輔助教學的目標。比如:(1) 判斷100是不是等差數列2, 9, 16,…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 求等差數列 3,7,11,...的第4項和第10項。教師通過微課給出答案,要求學生來具體演示過程,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結語:
總而言之,結合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師模式來說,說教式、灌輸式教學模式不能引起高中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導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成效降低,難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成績。因此,教師運用創新學習模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能力,有效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彭炳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創新學習模式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3).
[2] 郎志媛.創新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7).
[3] 唐昌炎.創新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