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菊芳



【摘 要】 在我國教育制度不斷改革和完善中,新課改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重要學科,在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將思維可視化,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將研究分析基于“思維可視化”理論下,小學數學課堂重建的有效策略,以此提供參考。
【關鍵詞】 思維可視化? 小學數學? 課堂重建? 數學素養
1. 在教材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優秀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尋找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教材。經過實踐教學的驗證,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教材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優秀教材之一,它的數學課本中設置了許多具有趣味性的數學題目(如圖1所示),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重要的難點進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在課堂上也可以設置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活動,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學會發散思維進行思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理性的數學思維邏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方案,將內容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過程向學生講解知識,并且講解的方式要深入淺出,更有利于學生學會自我思考。
2. 布置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個積極探索和好奇心強烈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一特性開展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將問題設置得更加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帶著問題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教師也可以在旁邊給予一些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通過自己的思考有效地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開發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充分地利用現有的條件,必須有效地實現問題設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科學合理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角的認識”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詳細地講解直角的概念以及形狀,然后讓學生在教室的周圍找一找、看一看哪些東西具有直角的特征。學生找到直角后,教師接著引導說在尋找直角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什么,學生就會說出發現了一些角度比直角小,而有些角度比直角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開發自己的思維,將知識與看到的物體進行聯想,進而使得學生的思維逐漸向可視化發展。
3.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分享自己思維邏輯的同時還能學習到別人是如何思考的,進而不斷有效地鍛煉思維的形成和完善。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互動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質疑、再學習,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將概念進行詳細地講解,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不同的圖案(如圖2所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驗證這些圖案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4. 圖示教學促進思維可視化
數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從小學階段開始,它的知識就比較具有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才可以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把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出來,比如簡單的繪圖,讓學生在繪圖中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方向與位置”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的形式將具體的方向和位置標注出來,比如教師說淘氣同學坐在第2組倒數第3個位置,笑笑同學坐在第1組第1個位置,那么同學們該怎么在圖中具體地將他們標記出來呢?教師也可以在黑板上畫一部分的圖畫進行一些引導:“假如笑笑相似第一組第一個位置,可以用數對(1,1)表示,那么淘氣同學該怎么表示呢?”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繪畫(如圖3所示)。
5. 總結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思維可視化”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數學思維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鍛煉的實踐過程,小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使得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學習,以此不斷地開發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宜秀.基于“思維可視化”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重建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3(S1):25-26.
[2] 魏輝.基于“思維可視化”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重建[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10(3):65-68.
[3] 劉漢石.“思維可視化”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之重建分析[J].贏未來,2018,10(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