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蕊 吳曉青 鄧小燕 郭燕 王曉芬
摘要:我國湖北省武漢市2019年12月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迅速于2020年1月20日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措施[2]。根據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疫情發布情況,截止3月20日,重慶累計確診576例,累計治愈570例,死亡6例,疫情控制向好發展,重慶所有區縣連續22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生產生活次序正在逐步恢復[3]。在這關鍵時期,市內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不容忽視,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把嚴境外輸入風險[4]十分必要。醫院門診作為一個人群密集流動聚集性場所,優化發熱等疑似新型冠狀肺炎患者的就診流程,及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對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門診就診患者播放傳播,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控制至關重要。
關鍵詞:門診、新型冠狀病毒、就診流程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135-01
1一般資料
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重慶市截止2010年2月14日0時累計確診新冠狀病毒肺炎患者529例。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型三甲醫院,門診量約400萬人次/年,人群及其密集,病種復雜,發熱患者多,鑒于新冠狀病毒肺炎癥狀隱秘及危害極大,在門診及早篩查疑似或感染病例,優化門診患者分診流程,對減少門診患者交叉感染及保護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維持醫院工作正常有序開展至關重要。
2建立四級預檢分診篩查
隨著重慶疫情控制向好,大型綜合醫院門診就診人數爆發性增加。截止2020年3月17日,我院門診總計監測體溫人數已增至2萬人,當日患者就診量已增至7000人。針對就診人數的增加建立了四級分診管理措施,在門診入口處設立一級篩查,發熱預檢分診臺由初期的一個分診點增至2個,設置為兩個入口,減少患者因測體溫帶來的人流聚集。關閉車庫及其他出口入口,只留一個出口。發熱預檢分診處,安排2名護士(5年以上護士)及1名醫生,對普通就診患者及醫務人員的體溫進行篩查(紅外線感溫儀、額溫槍、腋下水銀溫度計)。A.B護士對佩戴情況不合格或未佩戴口罩的患者進行糾正或補發,利用紅外線感溫儀器進行初篩。體溫超過37.2度以上者行腋下水銀溫度計測試,若體溫仍超過37.2℃,交至醫生初問診篩查。C醫生詢問患者病史、癥狀體征、流行病學史情況,14天有無湖北省等疫情嚴重地區居住史、疑似或確診病例接觸史、有無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若可疑專人陪同、專用通道至發熱門診就診,對發熱患者進行詳細問診并行胸部CT、血常規及核酸等檢查檢驗。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暫時性隔離,確診患者分流至隔離病房,非新冠患者轉至專科病房治療。(見圖1)
2.1診區內普通患者接診措施
掛號實行實名預約就診,采取分時段提醒患者就診,在患者預約信息里注明就診時段,減少就診人數的擁擠嚴格控制門診就診人數。鼓勵就診人不留陪伴或陪伴人數只留一人,減少人員聚集,嚴控患者及陪伴人員出入。在診區入口處設立二級篩查,安排一名護士對患者掛號進行初級分診,及時發現患者掛錯號的情況,以便患者及時更改。指導患者按時段就診,對于就診序號相對靠后的患者,告知患者就診時間,以便合理安排時間,按時間段進入診區等候。初級分診護士及時告知診區外等候的患者診區內就診的序號,就診序號大于分診登記的10個號數,才能進入診區內等候。建立診患者候診區及家屬等待區,快到號的患者在診區內等候,陪伴在診區外等候,減少人群聚集。在診區分診登記臺建立三級篩查,由患者本人填寫《新冠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情況說明》,登記時由分診護士統一審核,如有流行病學史,及時由護士專人陪同至發熱門診進行就診。導醫人員定時在診區進行巡視,指導患者在診區內座椅實行分開就座,座椅上貼明標識,讓患者與患者之間留一個空位,兩者距離大于一米以上,減少交叉感染幾率。患者登記后,到醫生接診處進行四次篩查,病室嚴格執行“一室一醫一患”的就診原則,再次嚴格進行排除潛在可疑發病情況,再次確認患者填寫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情況說明》,詢問患者有無流行性病學史。發現可疑流行病學史情況,伴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的患者,由指定科室內分診護士將患者陪同至發熱門診就診,并在醫囑單上準確記錄患者情況。如患者無流行病學史的患者,醫生在遺囑單上注明患者無流行病學史,方便普通患者進入下一步檢查。
3加強消毒防護
加強培訓防護,培訓形式以自學為主、結合多種形式培訓,避免人員聚集。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做好消毒工作,嚴格執行手衛生,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來實施[5]。門診預檢分診及陪患者前往至發熱門診就診的專科工作人員,按照一級防護標準做好防護。門診其他工作人員需穿隔離衣、工作鞋、戴帽子手套及醫用外科口罩進行防護。每次接觸患者前后立即進行手衛生,脫手套后立即洗手。醫療廢物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6]和《醫療衛生機構廢物管理方法》[7]的規范處置。
4小結
傳統的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管理模式,不能滿足此次大型公共衛生事件需要。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快,對人民生命健康危害極大[1]。國外疫情呈爆發性發展,大量華人及國外人員尋求來中國治療,目前有許多國家發現輸入性病例并呈增加趨勢[4]。我院作為重慶地區優質醫療資源單位,門診就診人員數量巨大,目前就診患者中不排除處于無癥狀肺炎潛伏期、自行服用退燒藥降溫、隱瞞病情及外來輸入性病例前來我院治療。隨著重慶地區疫情控制向好發展,門診就診患者數量劇增,給發熱預檢分診增加了難度,因此優化門診發熱及疑似新型冠狀肺炎患者就診流程對減少患者間交叉感染及維護醫務人員健康十分必要,對疫情控制亦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Yang F,Liu N,Hu JY,Wu LL,Su GS,Zhong NS,Zheng ZG.[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in the principle of 4S for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J].Zhonghua Jie He He Hu Xi Za Zhi,2020,43(3): 180-182.
[2]http://www.nhc.gov.cn/jkj/s7916/202001/44a3b8245e8049d2837a4f27529 cd386.shtml.
[3]http://wsjkw.cq.gov.cn/tzgg/20200320/260546.html.
[4]http://news.youth.cn/gj/202003/t20200320_12248717.htm
[5]《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_313—2019》,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0601.
[6]《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0號,20030616.
[7]《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20030814.
作者介紹:唐蕊,護師,本科,臨床護理。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重慶?4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