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明
摘 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采用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這種教學模式會對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等培養形成一定的阻礙,造成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及能力不斷弱化。所以,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成為教育者思考探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文章首先探討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現狀,然后指出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與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64
在新課改背景下,突破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創新能力等,是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幫助小學生形成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彰顯出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當前,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導致學生在學習期間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在構建數學教學體系時,習慣于將教師當作主角,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較強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思考意識及能力。由此來看,若要扭轉這一局面,需要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概述及現狀分析
(一)概述
小學生正處于重要的啟蒙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做好鋪墊。所以,在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給予”,還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思考與探索來尋找正確答案。由于教育觀念的不斷變化,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現代化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也屬于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1]。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與傳授,還要逐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現狀分析
對于我國傳統教學理念來說,很多教師受“填鴨式”教學觀念影響較深,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獨立觀念的培養。盡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持續提升,不過實質問題依舊存在,需要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進行全面的關注和重視。
1.教師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滿堂灌”“填鴨式”等教學理念的存在,造成學生無論知識吸收效果如何,教師都會按照既定的教學進度進行授課,使一些學生缺乏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索與思考,對某些知識存在疑惑。教師變成課堂的主導者,這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及地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比如,一些教師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會通過周期性的測試方式,將考試成績當作評價學習成果的唯一指標。另外,教師在調整教學內容及進度期間,并未給學生留足夠的用于獨立思考的空間及時間,導致學生的思維往往被動地跟著教師的要求走,缺乏獨立思考的主動性。
2.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如果過于注重“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使用,則會導致學生無法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進而出現死記硬背知識內容等情況,這會使學生的思維愈發僵硬、愈發固定化。如此一來,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喪失自主思考意識。尤其是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會造成很大的限制和阻礙。另外,家長及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放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特別是一些教師習慣于實施題海戰術,導致學生的學習負擔過大,慢慢喪失了獨立思考的意識及欲望。
3.課下任務重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欲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其認知能力、接受能力有限,再加上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師必須通過課后的鞏固與訓練,方可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也導致教師所布置的課下作業較多[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布置的課下作業較多,會導致學生的課后負擔過重,這不但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當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時,便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問題,逐漸養成“敷衍了事”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愛動腦筋思考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一個人如果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那么對于日常生活、工作與學習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過,如果想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一定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教導,使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及能力是極其關鍵和重要的,要與整個教學過程全面融合在一起。一方面,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能夠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結合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來看,主要是為國家發展培養大量的優秀人才,而非是墨守成規的機器。人才和“機器”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才具備獨立的意識及思想,對不同的事物能形成獨特的自我認識,且擁有正確的思維觀念。若要讓人才具備這些素養,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礎條件就是培養人才的獨立思考能力。而小學生具備較強的可塑性,此時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極其關鍵和重要的。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3]。
(一)創設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大包大攬,而需要有選擇性地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與分析。并且,教師需要將一些重難點知識清晰地羅列出來,以便學生在聽講的時候,能夠發現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理解和記憶。
由此來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發揮“引導者”“組織者”作用,逐步強化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所以,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有秩序、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逐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觀念,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相對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另外,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務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給予個性化、針對性的引導與激勵,利用一些鼓勵、表揚性話語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產生獨立思考意識,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當然,對于教師的“教”而言,學生的學習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夠讓教師動態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而促使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積累和沉淀,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深入互動,使師生關系更加協調。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人公意識不斷強化,也便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糾正和指導。
(二)制定新穎獨特且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課堂內容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特點,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抽象性。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看,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比較吃力。當面對一些晦澀難懂的教學內容的時候,如果學生在理解層面出現問題和阻力,他們通常習慣于質疑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例子進行引導,使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具體化、形象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與學習效率。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現象當作例子對學生進行引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一些實際案例的過程中,需要篩選出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由此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使學生慢慢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大力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氣氛相對嚴肅和緊張。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偏小,過于嚴肅的課堂氛圍會使小學生產生焦慮感、恐慌感。這時,教師需要發揮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作用,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活動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認識。教師還需要扮演評判者角色,對學生的看法與想法等進行評價與點評。這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進行積極的思考與探索,這對于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一些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雖然師生及生生之間具有一定的互動性,但是教師所設置的一些問題往往存在答案唯一或固定的情況,這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為了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自由和輕松,教師需要通過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如此,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意識更加活躍。這樣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通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來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思考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制訂一套系統性、規范性、長期性的教學計劃。不僅要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而且需要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配合,主動思考。教師除了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外,還要以身作則,幫助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而促使其相關能力得到鍛煉及提升。
參考文獻:
[1]方群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9(7):200.
[2]蘭世鳳.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策略[J].山西青年,2016(2):237.
[3]羅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