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娟
摘 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期,人們對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也愈發關注。特別是小學階段,此時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和觀念發展的初始階段,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首先必須正確認識素質教育和傳統應試教育之間的區別,能夠深刻領悟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理念,落實好素質教育,提高小學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為了提高人們的整體素質,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需要,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時代背景下,知識經濟已經成為主流,教師必須勇于接受知識經濟的挑戰,加強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綜合性的人才,這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視的課題。那么如何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呢?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圍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本著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知識水平、身心素質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勞動技能水平所開展的基礎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提出了“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必須堅持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實現國民教育根本目標,提高國民整體道德素養水平。
(二)教育教學改革迎接全新的科技挑戰的需要
新時代背景下,科技發展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發展速度飛快;學科高度分化;知識和信息傳播過程可以超越時空。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國內外產業結構都處于調整和優化當中,職業的流動性特征也愈發明顯,這一背景給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時也給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所有人都要積極學習,終身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和發展自己。終身教育理念下,基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才能在未來更好地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發展自己的學業水平。
三、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推進素質教育,不僅要求教育界率先轉變教育觀念,而且還要求社會各界都要轉變傳統的觀念,為推進素質教育創造更加良好的內外環境。我們要從推進素質教育與國家的興衰成敗息息相關這個歷史高度去認識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全社會的觀念都轉變了,認識提高了,那么推進素質教育才能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有了廣泛而堅實的社會基礎,有了良好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那么推進素質教育,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改變現行的教育體制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往往是教師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因此導致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一個狀態,使得課堂經常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師講得一臉期盼,學生聽得一臉茫然,總的來說就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那么在素質教育模式下,就需要教師轉變角色,一改往日嚴肅的形象,真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朋友,并且注意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接受知識,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留出自己獨立思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疑問,然后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組織不同形式的解決方法加以解決。比如,小組之間互相討論、自己查閱資料、重點講解等。另外,針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給予科學貼切的總結。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還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學習現狀。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活躍課堂氛圍、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改變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書本進行的,教師理論知識的傳授嚴重脫離了生活實踐,學生極少數會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因此導致了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大多為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再加上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 ,想要讓他們規規矩矩在課堂上聽40分鐘的理論知識是非常困難的,教師如果強制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形成聽課開小差的習慣,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十分不利。
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盡可能多地引入一些趣味性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比如,(1)適當組織開展競賽活動。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勝負欲,在參加比賽的時候,因為想獲得冠軍,思維會變得異常活躍,課堂氛圍也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改善。(2)編排游戲。根據教材內容編排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將學習和玩耍結合起來,在玩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教師要盡可能設置有趣的游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需要做到游戲和教學內容相符合,要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另外,游戲活動的設置要盡量適合所有的學生,不能僅僅針對特定的一些學生,否則就會挫傷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導致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3)幫助學生建立一些生活實踐和知識學習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知識,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在活動中學習,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中,因為課堂時間較為有限,教師要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習新知識和培養學生學習技能方面,同時還要通過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帶著學生對舊知識進行一些適當的復習,這里應該注意,為了節省之間,教師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復習舊知識上。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和培養學生技能技巧工作中,教師也要做好平衡,分清主次,抓住重點,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的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只有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目標教學、技能培訓、思想教育有序進行,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潛能。
(四)建立教學質量考評機制
教學質量評估不僅可以評估教學方法的實現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還對教學過程有指導的作用。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考評時,要把各門功課都看得同等重要,要看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將“個性特長培養”作為質量考核的目標,使學校重視對學生特長的培養,一年一評,不搞“終身制”。拋棄應試教育來考評學生的做法,代之以新的素質教育質量考評為標準。
(五)堅持提高教學質量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相結合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區別主要有兩個: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學生課業負擔是否過于繁重。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惜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甚至周末和法定假日也在加班加點為學生講課,教師的教學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時間都延長了,但是學生課業負擔越來越大,讓學生毫無時間和空間去發展個人愛好。
另外,學生沉浸在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很容易喪失數學學習興趣,這對于其未來學習和發展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素質教育模式下,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時間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模式的研究,旨在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將課余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個人愛好,發揚個性。素質教育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實現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改善,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欣喜之余,所有教師都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實施不是在短時間都可以完成的,這項教學任務任重而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具有緊迫感和危機感。
(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教師要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實質上就是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主動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學習提升自身素質,或參加各種培訓等方式提升自身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盡快掌握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加快教育發展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水平的關鍵內容和有效途徑,而想要實現教育發展的提速,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不僅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還影響到了國家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領域中,提高教師師資水平已經成為國家教育改革的關鍵內容。
四、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教育初始階段,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落實好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有利于提高國家基礎教育水平,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端正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促進其更加全面地發展,使其在未來可以真正地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綜合型人才。
[1]胡蘭英,燕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內蒙古科技與經濟(文獻版),2000(S1).
[2]呂欣玲.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5).
[3]劉艷.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09(9).
[4]李潔.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引文版:社會科學,2015(4).
[5]卓晴君.群策群力切實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