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榮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緊緊圍繞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有效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本論文立足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其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互動式教學;應用;核心素養
在2017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關鍵能力是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組織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借助互動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構建,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互動式教學法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內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互動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互動”這一概念有廣義和俠義之別。從廣義的角度上來說,互動主要是指一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從狹義的角度上來說,互動主要是指在一定社會背景和具體情景下,人與人之間而發生的多種形式和性質、不同程度相互作用和影響。互動教學法是建立在互動思想基礎上,并將主體性教育思想、建構注意學習理論進行了有機結合,立足于課堂教學實踐,而提出的一種全新課堂教學模式。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互動教學法主要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師生之間逐漸形成一種有目的的、有組織的相互交流、討論、促進的教學方法,進而促使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1]。
(二)理論基礎
互動式教學法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其理論基礎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單項知識傳遞,而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的主動構建中。可以說,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項的外部刺激、內化反應過程,而是通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雙向互動,在反復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完成了知識的構建。因此,教師在組織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單純性知識講解,而是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借助某種方法完成知識的構建。(2)人本主義理論:這一理論強調了“以人文本”的理念,主張實現自我發展。新課程改革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真正凸顯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恰好體現了人本主義理論的內涵。
(三)互動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就課堂教學這一過程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教”與“學”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有通過有效的交流與互動,教師才能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知曉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疑問,進而不斷調整和優化課堂教學計劃,不斷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將自己對教師教學中的想法和觀點進行反饋,通過雙方互動,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另一方面,互動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不僅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互動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進而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等均得到了有效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最后,互動教學法的應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誼,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互動教學模式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形態
(一)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是課堂的權威,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必須要構建一個平等的、民主的師生關系。針對這一點,在開展互動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自己置于學生的平等地位,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民主的溝通,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想法等,進而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保障互動教學法的順利開展。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是針對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應改變傳統的態度,給予耐心的幫助,并幫助學生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進而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二)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氛圍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輕松的課堂氛圍也是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限制,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較低,無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開展互動式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措施,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互動學習中。
(三)基于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為了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整個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基本上都是緊緊圍繞著某一問題開展。據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尋求問題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針對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一定的指導,并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以便于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
三、互動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具體應用
(一)創設教學情景,促進互動
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滿堂灌的形式開展教學,主導著整個數學課堂。在這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較低,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據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結合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充分借助這一教學情景,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互動教學模式,教師在創設完教學情景之后,必須要結合教學情景,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此一來,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知識的樂趣,強化了數學知識的理解于學習,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有效提升了師生互動效果[2]。
(二)借助游戲化教學模式,強化互動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知識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復雜性,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課堂互動,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游戲化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互動課堂教學中應立足于教材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特點等,科學設計數學游戲,借助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進而更好地開展課堂學習。在游戲化教學模式下,不僅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進一步提升了互動的效果。
(三)有效提問,開展互動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開展互動的常用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教學三維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科學設置出具有層次性、探究性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回答,最終完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保證提問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注意兩個方面。(1)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認知水平等,科學設計問題,確保所設計出來的問題,略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又在學生的發展區內,學生只要“跳一跳”,即可對其解答。否則,一旦所設置出的問題難度較大,就會導致學生產生畏懼的現象,進而制約了課堂參與程度。(2)在設置數學問題的時候,應保證所提出的問題具有層次性、啟發性和探究性,可引導學生從逐層進入到深層知識的探究中,并確保學生在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獲得相應能力的發展。
(四)小組合作,實現生生、師生互動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不僅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在高中數學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充分借助小組合作這一新型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良好的互動,并高效地完成數學知識學習。具體來說,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接著按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分組原則,將全班學生科學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指導小組成員緊緊圍繞這一問題開展交流和討論,最終完成知識的探究學習。在這一學習模式下,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實現了有效的生生互動。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針對遇到的困難,還可以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則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進而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五)借助網絡資源,強化課后互動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互動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不僅僅是課前、課中互動,還要注重課后互動。就課后互動來說,主要包括答疑解惑、向學生提供延伸類學習資源兩種模式。因此,在開展課后互動的時候,教師應充分借助網絡這一載體,如QQ群、微信群、班級論壇、學習平臺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這一載體,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中面臨的疑惑點、不理解的地方發放到群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供其他學生參考學習。另外,通過這一載體,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推送一些課外延伸學習資源,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下的育人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通過利用教學情景、游戲化教學、有效提問、小組合作、網絡資源等,開展有效的互動,進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互動過程中掌握并理解數學知識,進而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1]蘇志成.高中數學課堂中互動式教學法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81.
[4]王桂英.高中數學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