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平
摘 要:微課是新時代下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相結合的產物,自推廣應用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微課的應用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增強教師執教能力、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然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不理想。就微課的教學設計而言,從教學主題、目標再到教學過程,并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聚焦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總結不足之處,給出切實可行的應用策略,以期不斷規范微課教學設計。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在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背景下,微課在學校中的應用范圍廣泛,但應用效率較低,實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研究微課的時間晚于其他國家,缺少足夠的實踐時間,有關于微課的理論以及實際操作經驗并不扎實,致使其在我國的發展根基不牢固,教學體系并不完善,不利于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廣大教學人士完善微課教學體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多加關注微課的使用,促使微課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微課的特點
第一,時間較短。微課以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每節微課的時間普遍控制在5-8分鐘內,不會多于10分鐘,不僅不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重難點知識。第二,教學內容較少。將微課和傳統課程教學進行對比,最大區別就在于微課主題更加鮮明,統一集中了重難點問題,促使教師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微課的主要應用目的是對重難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更加具體反映出某一課堂教學環節或活動,傳統課程教學涉及內容的范圍廣泛,而微課所展示的內容更加精煉簡化,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第三,資源組成“情景化”。微課呈現的教學內容主題更加突出,教學方向明確且內容完整,依托于視頻高度整合并呈現出教學設計、素材、內容、反思等多方面內容,最終形成了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1],營造出更加真實的微課資源環境。學生在具體性、真實性更強以及有著典型案例教學的學習環境中,可以更加專注地學習知識,培養和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通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促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相應提升。
二、小學語文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微課主題存在問題
我在經過實踐調查以后發現,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在于缺少明確的教學主題,部分教師在使用微課教學時,并未體現出唯一性的教學主題,還有一些教學主題中并未體現出具體的教學內容。由此可見,這些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在微課教學設計中微課主題占據著怎樣的地位,還有一些教師覺得給微課取的名字就是主題,導致脫離了后續的教學內容[2]。然而,唯一性的意思是指有且只有一個,微課的主題缺少唯一性則直接反映出很多教師都沒有深入理解微課的概念,在設計微課主題時范圍較廣,并未具體落實在教學內容上,與此同時,也不排除會有教師擬定兩個主題。
(二)教學目標有問題
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可知,在一些微課教學設計內,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教學設計按照標準要求擬定1個教學目標,剩余的大多數教學設計都擬定了2-3個或以上的教學目標,充分說明一些教師并未真正理解微課的概念,不清楚“微”的意義。與此同時,還反映出其他更多的問題。第一,無意義擬定的教學目標。微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知識技能,是很多學生都不能理解的內容,在那些擬定了2-3個或以上的教學目標設計中,大多數擬定的是情感目標,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很難完成,還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思考揣摩,想要在微課5-8分鐘的時間內完成基本可以說是不可能的。第二,擬定過多的教學目標。通過這一點充分說明了教師也不熟悉知識點的分層,由此可見,這些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小學生學習水平,通過一堂微課來掌握多個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是很難實現的。第三,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主體。在眾多教學設計中普遍都存在教師不能指明教學對象來制定教學目標的問題。殊不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規劃者,據此,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應圍繞著學生展開[3]。尤其是針對微課教學這種單向性授課模式來說,將學生當作中心來制定教學目標是非常關鍵的。
(三)教學過程存在問題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缺少適當的導入。縱觀大多數教師設計出的微課件,有三分之一的教學過程中都缺少導入環節的設計,不管是對哪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來說,導入環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吸引學生關注并明確課程主題。第二,教學活動的不完善。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是由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組合而成的,微課是單向性授課形式,教師占據主導權,想要確保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必然要求教師合理預設出學生的學習活動。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很多教師在設計微課時都沒有預設學生的學習活動,同時還未寫出教師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構成一個整體的教學過程的。第三,教學過程缺少精煉性。實踐調查表明,在眾多微課教學設計中某些部分的教學過程寫了兩頁,這一點并未體現出微課“精”的特點[4]。“精”有著兩個表現,一是精確的教學環節時間,二是精煉的教學內容。有很多教師都沒有在教學過程中提煉重點,單純把教學實錄看成教學設計里的教學過程,這是缺少科學性、合理性的。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遵守語文學科的本位原則
教師將微課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時,務必要深入理解其課程性質,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更加側重于豐富文化修養,提升自我。新課標也明確要求重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普及和應用研究式教學,教師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其作為參考依據,將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提出的總體目標、內容當作重要依據,除了總體目標,各學段還包含閱讀目標、寫字目標、口語交際目標、寫話目標和綜合性學習目標,這也是對微課教學提出的標準要求。實施小學語文微課教學,需要教師確保課程內容是符合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在制定具體教學目標時,還要劃分階段性和總體性目標。具體來說,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側重于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倡導“多讀、多寫、多生活”,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不斷激發和鍛煉學生思維,使其運用自身所學來體驗生活。第二,借助微課給學生創設相應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完成語言實踐。第三,引導學生應用合作探究學習法,開展交互性學習,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總的來說,將微課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在設計相應教學環節時除了要遵守微課的“微”原則,還要堅持語文學科的科學性原則。
(二)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
因為微課的教學時間很短,關鍵內容更加突出,所以教師可借助微課給學生創設相應教學情境,傳統教學方式下的課堂氛圍枯燥且乏味,微課的出現恰好彌補其不足,使得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在學習知識時很難做到專注且持久,基于此,教師就可給學生播放微課視頻,給其營造充滿趣味性的學習環境,讓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也能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聽講時不再走思。與此同時,教師也可借助微課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加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并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此外,在特定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并通過微課的講解,使學生可以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
(三)提高專業素養,為教育改革奠定基礎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形成更為先進的教學觀念,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追求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樹立起終身學習理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引領學生。進行微課教學時,懂得怎么錄制視頻,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可以借助智能終端設備錄制教學視頻,然而,很多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匱乏,基于此,就需要其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1.課前預習:微課可以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并帶領學生做出深入思考。預習過程相當重要,然而,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強,部分學生在預習環節都達不到要求,在預習過程中也沒能有效解決教師下達的學習任務。基于此,將微課應用在課前預習,要啟發學生思考意識,引導學生的思維,積極解答疑惑,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思索,提高預習質量,給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內學習:培養和鍛煉思辨能力。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寫背誦,還要鍛煉思維靈活性,強化語言能力,在這一階段應用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可運用微課實施針對性教學,將教學的重點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觀看微課內容,通過微課形象、豐富的畫面和情節,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教學的主旨,同時也能夠緩解教師的教學眼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3.課后復習:促進全面鞏固。通過微課教學指導學生的課后復習,增強學生記憶力,重點是復習難題。通過微課深入研究和分析課堂上的基礎知識、重難點問題,在學生完全掌握舊知識以后做出課外延伸,擴充知識廣度,開闊學習視野,助力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確保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更好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微課有效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微課在重點和難點知識講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科學有效地應用微課,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課堂上,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促使教學效率得到不斷提高。
[1]余彩輝.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學周刊,2020(5):128.
[2]徐娟.芻議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6):146.
[3]馬錦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應用微課的策略[J].學周刊,2020(4):133.
[4]胡維軍.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