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麗
摘要:作為消防救援隊伍的“急先鋒”,應急通信在火災、地震、洪水、臺風等警情處置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確保救援工作更加科學化,確保科學技術運用更加靈活化,確?!叭旌?、全方位、全過程”的通信保障已經日益成為新形勢下消防應急通信保障的根本要求。認清當前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存在的短板和問題,有效的利用當今通訊信息技術的提升和發展這個大好時機,為消防救援隊伍在處置跨區域的重大災害事故時起著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消防;應急;通信;思考
中圖分類號:E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1)03-0133-02
隨著2018年消防部隊轉制改隸的完成,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應急通信作為消防救援隊伍的“急先鋒”,更是在火災、地震、洪水、臺風等警情處置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習近平總書記在授旗儀式上就提出了“練就科學高效、專業精準的過硬本領”的要求,應急管理部黃明部長更是對應急通信提出了要時刻做到“組成網、隨人走、不中斷、聯得上、聽得見、看得清、能圖傳、能分析”的總要求。認清當前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存在的短板和問題,有效利用通訊信息技術的提升和發展這個大好時機,使救援工作更加科學化,科學技術運用更加靈活化,確?!叭旌?、全方位、全過程”的通信保障已經日益成為新形勢下消防應急通信保障的根本要求。
一、當前消防救援隊伍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存在的短板和問題
(一)消防應急通信指揮組織機制亟待完善
近年來,國內重大社會事件和災害不斷發生,消防應急通信指揮作為應急處突指揮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時刻經受著考驗。從大量實戰中發現,目前的消防應急通信指揮層面普遍存在著分工不夠明確,層次較混亂,與其他部門缺乏協調配合等現象,備勤預警和分級響應等應急通信保障機制在實戰中也無法有效地實施。此外,應急救援策略的收集、整合、形成機制也不夠完善,很大程度上救援前端的信息采集工作由消防救援隊伍自己完成,不夠全面,應急指揮通信系統不能很好的完成信息的匯總、處理,在指令傳達和信息下達時指揮層次不清晰,不能做到逐級逐層規范使用通信指揮體系發送、接收,導致救援指令和信息混亂,不能夠充分發揮“決策參謀”的職能,將應對部署指令傳達至負責事件處理的第一線,嚴重影響救援效率和效果[1]。
由于各職能部門工作性質的差異,各地區應急救援部門還未形成完善的應急通信組織體系。消防救援隊伍與各部門、各行業、各區域、各警種之間還未建立有效的聯勤聯動應急通信組織機制,資源共享、信息反饋、遂行保障等協同工作還有待完善,快速反應行動中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各地通信部門的跨地區通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此外,各職能單位間在日常也缺乏立足實際、著眼實戰的聯合演習演練,導致了救援實戰時各參戰單位不能做到積極協調聯動,無法形成有效的聯動通信體系。消防救援隊伍現有的調度權限,不明確的職責分工,欠缺溝通的協調聯動,并不完善的通訊保障機制,都使消防救援的指揮和調度工作舉步維艱。
(二)消防應急通信保障手段亟待提升
消防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經過多年不斷的建設、完善,無論是科技手段、硬件設備,還是建設規模和普及程度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數字集群網絡、車載(單兵)4G圖傳、布控球、高清視頻會議系統、動中通(靜中通)衛星通信、無人機等科技成果都應用到了消防救援指揮的實戰當中。盡管如此,消防應急通信保障還是存在容災抗災能力弱、通信系統功能單一、通信設備多而雜、公網傳輸不可靠等問題。
1.消防應急通信保障抗災能力薄弱
消防救援隊伍在面對城市重大災害事故及地質性災害事故救援時,無論是接報警情、力量調集、遂行出動還是途中、現場通信,這整個過程的通信保障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城市公共通訊網絡來實現的,這些基礎設施對重大災害的抗擊性救災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防救援隊伍的抗災能力。此外,在面對城市高層、地下、大跨度大空間建筑和石油化工火災事故、隧道及地質性災害時,信號屏蔽嚴重、公網癱瘓也制約著災害現場圖像、語音和數據的采集、匯聚及研判,嚴重影響消防救援隊伍處置災害時的快速反應和通信聯絡。
2.現場應急通信保障瓶頸明顯
近年來的災情處置呈現出突發性強、技術要求高、處置難度大等特點,消防應急通信在災害事故現場的保障時常出現以下問題:一是通信裝備器材屬精密儀器,對操作環境的溫度、濕度、防水防電、防止電磁波干擾、避免障礙遮擋的要求很高。特殊環境下,消防(衛星)通信指揮車無法通行,發電機、衛星便攜站等重型通信裝備的運輸需耗費大量人力。這些都影響著現場通信保障工作的開展。二是救援現場情況復雜,煙氣、火風壓等對信號有一定的干擾,救援現場指揮層次多,異地作戰等問題,也容易導致各級指揮信息出現延遲或者傳達遺漏,從而降低了作戰效率。三是現有通信保障能力不能滿足通信現場的需求。特殊災害現場救援時無法保證網絡的穩定和暢通,通信設備出現盲區,其他輔助設備不能發揮效用,技術要求達不到救援工作所需的通訊效果。
3.通信裝備配備存在不適應
目前,消防救援隊伍配備的通信裝備大多只滿足在常規環境、氣候下的使用要求,不能達到防塵、防震、防水等標準,尤其無法避免救援中通信設備浸水后無法使用的現象出現,通信設備超高的電量耗損無法及時補充也為應急通信保障制造了難題。洪澇、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現場通信環境惡劣,公共網絡運營商基礎設備癱瘓無法使用時,衛星通信等裝備配備尚不能滿足現場救援需求。此外,通信盲區、通信最不利點等特殊救援環境下的通信保障裝備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消防應急通信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日漸復雜的災害處置環境要求每名通信保障人員要具備較高的技術、體能等綜合素質,不僅能夠單獨執行繁重的通信任務,還需具備團體協作行動能力。而目前的消防救援支隊級應急通信保障分隊大部分是由支隊信通干部和指揮中心消防員組成的,他們大多人員職責不固定,崗位配備不完善,而且日常承當著接處警等事務性工作繁多,日常鉆研技術時間少,技術不足,業務不精;基層消防救援站從事通信崗位人員不固定、人員流動性大,很多通信崗位人員戰斗素養和技術水平難以滿足快速反應和機動通信需要。信通業務培訓方面也有待提高,部分總隊每年的集中培訓內容單調,培訓方法枯燥,培訓方向沒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無法滿足日常實戰的需求,制約著消防應急通信的發展。
此外,消防應急通信崗位人才建設還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專門的院校或者機構專業培養適合消防應急通信保障的“高精?!比瞬?,對前沿應急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敏感度不高;同時,對基層消防站一線具有實戰經驗的通信工作人員的培養還存在著不足,在培養專業人、留住技術人、用好骨干人方面沒有專門的制度保障制約了他們的成長晉升渠道。
二、加強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救援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健全嚴格高效的應急通信組織指揮程序,建立層級分明、功能互補的通信保障體系[2]
隨著應急救援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應急通信指揮也要逐步向層級化和扁平化方向發展,要結合救援隊伍可能的遂行保障任務和所屬通信力量的變化,逐步把通信保障任務分工具體細化,力量分配精細確切,組織應用切實可行,做到明確人員、明確車輛、明確裝備、明確責任,確保組織指揮程序的靈敏性和高效性。在災害處置過程中,各級消防救援隊伍的通信保障力量應隨時根據現場地形、氣候、水文及事故災害性質的特點,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組建通信組織機構,規范組織指揮層次、信息采集分析、命令上傳下達等程序,整合有線、無線、計算機、衛星和自組網絡,檢查配齊應急通信器材裝備,調整人員、明確分工、確保配合,時刻保證隊伍的應急和指揮能力。在日常,要逐步建立完善定期聯席演練機制,由各地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定期組織各級救援力量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通訊演習和相關測試。在實戰演習中可以通過測試來檢驗不同組織指揮層次的可行性,保證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各部門、系統、行業的應急通信工作能夠做到通訊通暢不間斷,信息傳送準確、迅速,通過演練不斷增強隊伍的實戰保障能力和協調配合能力,全面提升應急通信保障在不同情況下的指揮和實戰能力。
(二)大力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的應急通信手段,提高隊伍科學化指揮水平
先進實用的應急通信技術手段是消防應急救援通信深度發展的基礎,利用它建立完善智能化、現代化、物聯化、可視化的消防網絡通信,構造數字化智能平臺,實現圖像和語音的實時傳輸,更是應急救援通信適應時代發展的急切需要。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在現有通信建設基礎上,要繼續發展4G/5G公網單兵圖傳、無線數字網絡、衛星等網絡傳輸手段和無人機、公網對講機、衛星電話、PDT/POC對講、短波電臺等通信設備進行音視頻保障,且確保多種手段互為備份使用,滿足音視頻通信暢通。當公共網絡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和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癱瘓無法使用時,要充分利用衛星通信、無線電專網、北斗有源終端、傳感器、音視頻傳輸、軟硬件數字集成等技術提供現場通信保障和指揮信息的上傳下達;而地下、森林、跨區域等特殊災害現場的通信保障,可以通過組建自組數據傳輸網絡、架設中繼臺等技術手段來完成。此外,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進行信息采集、分析、研判,為救援現場指揮決策提供有效地信息支持,也是應急通信發展的方向。
(三)加強消防應急通信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提高應急通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隊伍的整體作戰能力
打造一支專業的應急通信保障隊伍,是維護通信應急系統穩定性的基礎。在通信隊伍的組成上,既要有兼通通信業務和應急技能的專兼職通信人才隊伍,也要建立一支負責常態化值班備勤的應急通信保障隊伍,保證做到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現,哪里有問題就能解決哪里,使應急通信保障真正成為應急救援、作戰指揮的“千里眼、順風耳”!為此,要繼續完善應急通信保障建設,采取總隊集中培訓、支隊分階段考核檢查以及社會資源開展知識拓展教育等方式,開展普訓普學;要重點培養優秀應急通信人才,通過外出學習等方法促進掌握更多先進技術和專業技能,以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開展實操訓練和培訓,模擬各類災害現場,測試各類應急保障方式,不斷增強通信人員的實戰保障能力和應用水平。此外,為防止人才流失,還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通信保障分隊的福利待遇,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圍。
號角已吹響,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建設將在不斷學習實踐中,全力加強能力建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應急通信響應機制,切實做好“打大仗、打惡仗、救大災”應急通信準備,在搶險救援、處置突發事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GB50313-2013,消防應急通信指揮體系建設規范(試行)[S].
[2]譚炳文.淺談新形勢下消防通信保障如何進行新職能的轉化和作用發揮[J].中國新通信,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