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要素之一。課題組以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作為重點調查對象,開展關于高職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調查研究,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的現狀,提出高職院校學生社團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 社團活動? 調查報告
【基金項目】2020年度雅安職業技術學院重點科研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的優化策略探究”成果(編號:YZY2020SKA02)。
【中圖分類號】G71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030-02
一、調查目的
高職學生社團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對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調查、整理和分析,為四川乃至全國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發展建設提供有效的參考建議。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以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作為重點調查對象,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校內共發放問卷1100份,對學校內的31個社團會長、副會長、部長、副部長、干事、普通會員,以及未加入社團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走訪,調查共回收問卷1026份, 有效回收率93.27% 。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以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共有學生社團31個,主要分為四大類,社團主要劃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文化體育類、志愿公益類、文學科學類以及創新創業類。其中,文化體育類社團有藏文化協會、網球協會、籃球協會等;志愿公益類社團有情暖夕陽社團、益微青年協會、綠色環保手工協會等;文學科學類社團有夢墨軒書畫協會、瀚文文學社、中藥協會等。通過調查顯示,在回收的1026份有效問卷中,有399人參加了志愿公益類社團,占總人數的38.89%;有122人參加了文化體育類社團,占總人數的11.89%;有286人參加了文學科學類社團, 占總人數的27.88%;參加了創新創業類及其他社團的有219人,占總人數的21.35%。在本次調查中,各年級參與調查的人員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通過調查,在目前存在的31個學生社團中,社團指導老師情況統計詳見圖2。雖然學校給大多數學生社團安排了指導老師,但由于大多數指導老師自身還承擔著教學科研任務,并且自身也不是社團相關專業的老師,由于其在精力和專業性上無法滿足社團活動的需求,從而導致部分社團依然缺乏專業的老師指導。
目前社團成員所參加社團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會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強,活動質量不高,會員間接觸少、沒有歸屬感,活動過多或過少,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等,具體數據如圖3所示。
對于學校社團普遍存在問題進行調查,主要有活動場地、設備不足,活動流于形式、缺少實際內容、沒有吸引力,活動經費少、使用不透明,會員對活動的實際參與度低等,具體數據如圖4所示。
關于影響社團活動質量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團隊協作、策劃質量、領導者能力、經費支持等,具體數據詳見圖5。
對于社團活動如何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方面,主要有活動要貼近學生、學校、社會生活,活動內容有創新,活動要盡可能地融思想性、實踐性、文化性于一體,增多活動的種類等,具體數據詳見圖6。
關于對學校社團開展活動方面的建議情況,主要有提高活動質量,創新活動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擴大活動場地,完善活動設施,加強社團活動指導等,具體數據詳見圖7。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自治有余,指導不足。目前,大多數社團存在活動質量不高、活動參與力度不強和社團管理不善等問題,究其原因,這些問題都與社團缺乏專業指導息息相關。二是規章有余,管理不善。雖然學生社團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則,但在管理制度的體系化建設方面依然還有所不足。三是靈活有余,計劃不夠。社團的總體管理方式較為自由靈活,缺乏明確的長期性規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動力。四是種類有余,質量不高。學生社團存在只重視社團數量而不重視社團質量的問題。社團活動質量欠佳,存在娛樂性強、內容單一的特點。五是熱情有余,保障不利。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的物質保障,大多數社團還需學校在活動經費、活動場地、設備器材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
四、啟發與思考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在專業指導、社團管理、發展計劃、活動質量和保障等方面普遍存在問題,特提出“1+1”雙指導老師工作模式來解決。首先,這需要學校為每個學生社團安排一位專業的指導老師,由專業指導老師負責指導社團制定專業學習計劃,定期開展專業性社團活動,以及各類文化交流、競賽活動等。然后,學校還應給每個學生社團安排一位具有思政思想素養的綜合管理老師,由綜合管理老師利用思政素養引導和培養社團學生,指導社團成員制定好社團章程、規章制度和工作計劃。[1]此外,思政綜合管理老師還需定期考核社團成員的素質素養,監督社團經費的使用,審核社團校內外活動的各項安全事宜,與專業指導老師相互合作,協同做好社團信息的反饋和疏導工作,及時幫助社團解決困難和需求,協同指導社團,共同促進學生社團育人價值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丁益梅.基于“1+1+1”模式的高校學生社團育人路徑探究[J].智庫時代,2020(6):235-237
作者簡介:
彭茜(1990年-),女,漢族,四川雅安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