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已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共識,但不同課程如何圍繞著“立德樹人”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元素,使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是課程思政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以小學教育專業語文學科課程為例,從教學過程總體設計、課程目標設計及教學模塊設計三個方面對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模式進行了初步嘗試,并獲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 混合式教學?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荊楚理工學院2020年度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模式研究——以小學教育專業語文學科為例”(JX2020-01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R-4;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03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必須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高校專業課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入思政元素,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習得技術技能的同時,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起到思想引領的作用。小學語文微格教學是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本文將以該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教學過程總體設計
在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方面,我們緊密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等重要文件精神,本著全面樹立寓思政于專業學習、寓思政于課程教學的理念,為確保在教學實踐中建立價值傳播與知識凝聚的有機聯系,我們將課程思政基因式地融入專業課中,總體設計如下所示。
從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和挖掘課程思政教育元素開始,到思政教育載體、教育活動、教學組織和評價等全教學過程,全方位形成小學語文微格教學課程思政總體過程的設計。
二、課程目標設計
結合小學語文微格教學已建的微格教學實驗室,為確保知識育人的同時達成思想育人的目的,我們將小學語文微格教學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模式的課程目標設計如下:
根據此課程目標的設計對小學語文微格教學的大綱與教案進行了重新梳理和編撰,做到著實讓教學內容成為小學語文微格教學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對學生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精神,進一步夯實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基礎。在梳理與編撰中既要遵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規律,又要積極創新與突破,努力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主動與課程內容、發展歷史及社會需求等相結合,以此落實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三、教學模塊設計
有了課程思政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明確課程目標后,關鍵就是落實到每個具體訓練項目上。因此,根據本課程的基礎與特色,結合當前形勢需求,設計了小學語文微格教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元素融合模式。
下面以導入技能訓練項目為例,第一模塊,先讓學生在課前線上瀏覽陶行知武漢大學演講的事例介紹。在激發學生對“開場白”這一概念的興趣之后,接著引入我國傳統詩詞:“地轉天旋,萬事開頭難。斗霜傲雪二十年, 堂堂劍氣尚寒。”用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生活體驗來解讀文本,既能調動學生小學語文的相關知識體系、又能把握“萬事開頭”的重要意義,同時堅定學生教育教學事業的決心、感受民族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再接著引入導入技能的理論學習,把握該技能的理論基礎(總體約40分鐘)。第二模塊,進入課堂學習,通過教師精選的文本解讀,結合導入技能運用視頻觀摩,讓學生從以上資源中總結出導入技能的實施要點,方式通過小組合作與集體討論來完成(約40分鐘)。接下來第二模塊的下半場則主要是在理論研習的基礎上,通過嘗試、研討來迅速進入狀態,活學活用,這階段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點撥(約40分鐘)。第三模塊則以微格訓練為主,通過以上的研討與經驗總結,學生能比較順利地把握訓練的步驟與重點,在進行1~2輪訓練后,小組形成訓練報告,教師通過線上進行一對一的及時批閱和反饋,學生在這樣“理論—實踐—理論”的現代學習模式中進一步促進了該技能的精進,形成一個濃厚的學習訓練氛圍??傮w教學模塊設計如下表所示。
表中內容再加上“流動金話筒”“一周一好文”等拓展活動,進一步加強小學語文微格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無縫對接和深度融合,使實踐課堂既活躍又充實,激發學生的教育情懷與使命、專業認同與信念,樹立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自信,塑造良好人格,真正實現思政教育在專業課教學中的“潤物細無聲。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利用各種手段來營造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讓翻轉課堂等活學活用的課堂學習模式成為常態,還要科學制定一系列的考核辦法,將線下的小組討論、展示、互動、評估等環節納入過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形成的個人學習報告與小組學習報告上傳至線上平臺,再由全體師生進行再現自評、互評,從而改善傳統的過程考核,使學生在本課程學習中切實有所悟、有所得。
四、結語
基于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立足高校的專業特點,將“混合式教學 ”+“課程思政”與專業課教學深度融合,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模式的教育教學功能,有助于推進專業課思政建設,突破課程思政的建設短板,實現專業課程“傳授專業知識”“引領核心價值”“提升綜合素養”的有機統一,最終在專業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全程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Z].2020-06-05.
[2]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 思想理論教育,2018.
[3]李娟.課程思政視域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
[4]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
[5]尹合棟.“后MOOC”時期基于泛雅SPOC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5.
[6]李雅欣.混合式教學中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唐珊(1984年-),女,湖北荊門人 ,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