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宏 李本旗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中職機械專業主要培養能體現工匠精神的加工制造類技能人才。作者在該專業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采用項目教學法,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與塑造融入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達成匠心培養,實現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完成了教師承擔的時代使命,本文即是作者運用項目教學法在中職機械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探究與實踐。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中職機械專業? 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TH122-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63-02
一、項目教學法與工匠精神解讀
(一)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項目教學法的理論認為,知識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自主構建獲得;學習是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長進;教育是滿足長進需要的有意識、有系統、有組織的持續交流(《項目教學法》凱茲[美國]、查德[加拿大]合著)。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中職機械專業教學項目的設置應針對學生就業崗位需求,突出項目的職業性、過程性、工程性和實踐性,并對學生具有一定吸引力,讓學生能夠以興趣為動力去努力完成該任務,其典型特征是以教學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為主題。項目選擇是教學實施的關鍵,在把項目轉化為具體的、有價值的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做到工作過程與學習內容相結合、課程體系知識點與職業崗位技能點相結合,讓學習者有充分的自主機會,項目教學現在已經成為中職機械專業的主要教學方法,通過機械專業各個科目的廣泛應用,備受廣大師生歡迎,教學效果顯著。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特質與稟賦,其基本內涵可解讀為勞動敬業精神、專注奉獻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及創新精神。具體內涵可以理解為,對個人,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對企業,是守專長、制精品、創技術、建標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企業文化;對社會,是講合作、守契約、重誠信、促和諧,分工合作、協作共贏、完美向上的社會風氣。
工匠精神的培養各行各業方式多種多樣,主要以德育滲透和專業滲透為主,機械加工專業主要是培養制造類人才,是培養工匠的搖藍,在工匠精神培養方式上主要以專業滲透為主,只有將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內嵌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系統模塊中,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機制,讓學生在完成知識學習的同時,道德品質得到潛移默化,通過人才培養過程去實現工匠精神對質量提升的內在推動作用。
二、在項目教學法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方法途徑
項目教學法共分六個教學步驟,即情景導入,明確任務;收集資料,制定方案;自主協作,具體實施;點撥引導,過程檢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評估檢測,拓展升華。工匠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融入在學習和從業的每一個環節。著裝、工夾量具的擺放、設備的規范操作、工件的工藝安排和加工、加工精度質量檢測、設備的維護保養及工作場地的清潔整理等都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的能力在過程中得到錘煉和提高,養成學生敬業奉獻、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筆者在實踐中,充分利用項目教學的特點,從四個方面注重了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一)在項目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敬業精神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應樹立勞動光榮的理念,強調要熱愛勞動,熱愛本職工作。工作中要確立精益求精的原則,在專注鉆研的過程中提升質量。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國家、社會、個人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體制機制、獎罰分明,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從項目模塊設計開始就讓學生了解到敬業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對工作的一種熱愛,是勤奮盡職、精益求精以及貫徹始終的一種工作理念,是學生對自我品質要求的高度體現。它體現了學生的奉獻意識,是一種完全忠于工作的服務態度,也是一種勤奮進取和積極創新的精神品質。在項目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完成一個項目就是一個辛苦的勞動過程,我們設計的項目要對學生有吸引力,讓他們帶著興趣去體驗整個勞動過程,他們對項目的完成就有敬畏感和成就感,當親自完成一個項目,他們就會體會到獲得勞動成果的樂趣和不易,就會尊重勞動成果,在日常學習中就逐步自覺地養成熱愛勞動、熱愛專業、熱愛本職工作和尊重勞動成果的優秀品質。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觀察,中職學生因各方面原因流失率都比較高,但我校機械專業學生卻越學越喜歡專業,流失率相對比較低,這說明他們的勞動敬業精神已逐步形成。
我們在項目教學的內容、教學目標考核要求中,要注重工作過程的考核,著重體現學生參與勞動及學生職業素養養成方面的考核權重,要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內化成工匠精神。通過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促使學生對學習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以敬畏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產品和工作。另外,在項目教學中也要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的用人要求,讓學生學會尊重企業的傳統文化,學習汲取企業文化的精髓,尊重企業文化,嚴格遵守企業的管理制度,讓學生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學習來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用企業中的優秀員工或大國工匠為學生樹立典型和榜樣,用榜樣的力量作用來引領學生建立勞動敬業精神。同時,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危機感,教會學生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明確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培養學生適度的職業危機感,反推學生產生職業技能上升動力,樹立講合作、守契約、重誠信、促和諧、分工合作、協作共贏、完美向上的社會風尚。
(二)在項目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
精工精神是機械行業從業人員的必備素質,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的這種高貴品質。機械專業從業者都把每一件產品的精度控制作為個人專業加工的不懈追求,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通過每一個項目的完成使學生懂得精度對每一個零件或產品的重要性,通過嚴絲合縫的配件加工使學生認識到公差與配合之間的關系,通過反復的練習不斷提高零件的精度,養成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習慣。精益求精是產品的品質和靈魂,同時通過大國工匠的典型事跡讓學生樹立起做工匠的信心,通過大量反復強化訓練,學習大國工匠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懂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在將來也許就能夠成為大國工匠。
(三)在項目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注奉獻精神
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于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通過每一個學習項目的完成,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反復練習過程中體會“業精于勤”的道理,養成不厭其煩、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的專注奉獻精神。讓學生通過在項目教學每一個項目的完成過程中都切實體會到一個好的作品的完成都需要腳踏實地、認真負責、踏實肯干,需要擯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思想,同時結合企業文化,讓他們懂得企業和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自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才。使學生懂得“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一個行業,就一門心思扎根下去,只要心無旁騖,不斷探索機械加工的新方法、新工藝,在每一個項目的細節上不斷積累優勢,必將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
(四)在項目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古往今來,熱衷于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通過每一個項目的完成鍛煉學生的基本技能,同時讓學生通過在項目中既定圖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圖紙進行改進,制作出不同的產品,通過相互之間的對比評價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我們要求每一個學生在課程結束和畢業前夕都能夠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的設計和加工的全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形成,近年來學生自行設計制作的一些飛機、大炮、坦克模型和煙灰缸、筆筒、象棋等工藝作品也備受各界好評。
三、結語
項目教學法是中職機械專業非常適宜的、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培養工匠精神也是中職機械專業當前的時代使命,在項目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培養工匠精神是一個很有必要的探索與實踐,是當代中職教育中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凱茲[美國]、查德[加拿大].項目教學法[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