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衛民
【摘要】小學教育是比較重要的教育階段,也是學生的啟蒙階段,為有效地加強基礎教育,完成對于我國人才的培養任務,積極地進行小學教育是尤為重要的。現如今在開展小學教育的過程當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沒有重視對小學生開展人性化教育,認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完整的人格認識,所以有很多不尊重小學生人格的教育方法被應用到教學中。在新課程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要全方面充分地滲透以人為本這種理念的教育工作原則,徹底更新小學教育管理理念。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教育? 教育管理? 新課程標準?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8-0003-02
在進行小學教育管理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制度管理,因為小學生人格發育尚不完全,所以還需要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盡可能多地進行制度管理,這樣才能維持小學教育處于有序的狀態,對提升整體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制度管理存在強制性和規范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和“人本教育”的理念相悖謬,也不符合構建和諧社會與文明校園的原則。所以在具體的教育管理過程中應該進行教育管理工作的適當改革,盡可能在嚴格和呆板的管理制度當中尋求一種彈性的管理手段,能夠從人的情感和需求出發,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人格,以確保小學生可以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和制度,通過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激發小學生的生活積極性、參與性和主動性,這是實現小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基石。
1.“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意義
在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開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應明確“人本理念”的價值。所謂人本理念主要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在進行各項活動和相處的時候能夠本著尊重、和諧、共贏、互信、支持的原則。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社會發展和形成過程當中逐漸完善的一個產物,這是文明社會的體現,因為最近這幾年我們的生活方式都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人本理念也隨著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傳播得更加廣泛,更多的人認識到了人本理念的重要價值。現如今人們物質生活需求在日益得到滿足的時候,也迫切渴望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這也就是以人為本的雛形[1]
所以為了確保現如今的時代發展,能夠符合人們的需求,在開展的時候,應該對傳統的教育觀念加以轉變,在踐行教育教學中多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將其作為全新時代的一種新的教育原則。在當代的教育背景下進行素質教育時,應該將重點工作放在學生的素質發展和人文發展方面。人本理念的實施和貫徹,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弊端,防止單純地重視以課本教育為主而忽視素質教育的情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將尊重、互信、和諧、共贏、支持的各項原則理念融合到教育工作中,以便于最終實現對社會人才的培養。這一方面能滿足人們精神物質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求。
2.小學實施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的原則
在小學階段,開展人本教育管理的主要元素是“人”,從哲學角度而言,人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所以人同樣可以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前進。在開展小學教育的時候,將人本主義思想貫穿在整個小學教育管理當中,屬于一種科學的教育思想理論。這樣就能夠在教育開展的時候將小學生的人格放在首位,尊重小學生。在進行小學管理的過程中,需要以小學生作為主體實施高效的、合理的資源管理[2]。盡可能防止小學生成為學習的工具,避免在學習當中添加強制性和無人性的管理。應該為小學生創造快樂的學習環境,使小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認同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便于促進學習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
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主重點是“人”,小學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強調提高人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以便于保證各項管理工作都能夠落實到位。廣大的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對自己工作的狀況進行合理性的調整,這樣能夠調動自身工作的主觀性和積極認識。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確保采取高效的策略來調動人性化教育事業的開展,可以實現對小學教育管理的初級目標。
3.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
3.1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
最近這幾年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發展,小學的學校管理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工作狀態中。從新課程教育理念角度而言,學校逐漸地重視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管理教育,但是我國的教育理念長時間處于應試教育環境背景之下,使得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缺乏人性化的原則[3]。學校在進行教育管理中,只重視對學生的相關行為和實際學習教育管理,并沒有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文明和價值道德觀念的培養。在教育管理中無法將以人為本的原則滲透其中,教育教學管理理念較為落后,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思維能力。而且很多學校在管理計劃上也只重視短期的利益,沒有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學校的發展。通過需求發展和管理教育使得學校現如今的教育價值觀念很難滿足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求[4]。由此可見,現如今需要進一步對小學的教育管理方法進行調整,采取人性化的工作和管理理念來全面地完善小學生的身心和道德發展。
3.2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內容
現如今在進行小學教育管理中,缺乏教育理念和中心教育思想的表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學校只堅持應試教育理念,沒有重視人本教育理念的開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始終圍繞學校教學管理理念的原則,這樣也就導致落實在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顯得十分呆板。在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之下,為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的目標,未重視學生的主體思想,也不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學生長時間在被動的學習環境當中學習,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發展都產生阻礙。
4.在小學教育管理當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策略
4.1將以人為本和小學教育管理進行有機融合
以人為本的原則和小學的教育管理策略之間并非是各不相關的,實際上二者之間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只要策略得當,就可以進行有機融合。小學階段是基本教育觀念形成的階段,小學生在學校當中的行為以及所接受的教師教學方式,其主要的前提工作都是學校的規章制度[5]。所以,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小學的整個教育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學校的規章制度當中融合進以人為本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小學生提供高效合理和相對自由的教學環境,這對于促進學生發揮自我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能全方面體現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實施以人為本教育觀念的原則。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任課教師是最接近小學生的人,同時也是小學生最為信任和依賴的人。所以強化溝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加強小學教師和小學生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小學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之間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全方面地認識到小學生的真實想法,對于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更加方便地實施以人為本的原則。小學教師通過交流和溝通的方式來了解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想法,并將相關的情況反饋給學校的管理者,這樣就能有助于學校的管理者進行準確高效分析,真實地把握小學生的行為特征,積極地進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的改善,這促進了小學教學的制度化管理變得更為人性化和合理化。而且通過任職教師的引導,也能更好地使小學生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小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當中,能自覺地履行和遵守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這對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發揮了重要作用。
舉例而言,學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之前,可以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先進行一個摸底,也可以采用單獨咨詢或者開研討會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進行調查。總結調查所得的結果,有針對性地對于具有較高共同性的問題和反饋較多的問題來實施統籌規劃,以便于保證所制定出的教學制度,能更符合教育和管理的實際。同時也能夠對小學生的日常學習和行為進行彈性的規范,這樣能夠保證所制定的規章制度更加貼近于小學生的實際狀況,也能解決學生的發展需求,突出了以人為本的原則。這使得學校的管理不斷地朝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邁進,推動了小學教育管理的改革。
4.2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氛圍
在新的教育模式之下,在教學過程當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要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工作中。作為小學的教育管理者,應該多角度、多方面地對教師的工作狀況進行調查,根據教師的主觀狀態為其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以便于確保教師在具體的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具有更為充分的發揮空間,防止教師的教育模式太過于固定和刻板。教學工作者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積極地遵守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地引導小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地進行教育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將以人為本的原則融合在教育和教學方法中。
一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小學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原則,充分地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發展。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者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基本的原則,需要加大力度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力的重構,在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防止扼殺學生想象力的狀況,促進學生全方面、個性化的發展。小學生應該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樹立起對于整個社會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小學教育進行小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關鍵。對學校而言,無論是教育者還是管理者,都要認識到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結合實際狀況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
舉例而言,現如今的多媒體設備廣泛發展,學校在進行小學教育管理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充分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硬件設備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課件,比如在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施,將音樂的音節和音符、讀音等設置成為有趣的圖畫,以動態的可視方式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也使得學習變得更加直觀。
4.3引導中小學生學會感恩社會
感恩是開展人性化教育的一個工作手段,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可以在舉辦班會時,要求小學生對于本年度感動中國的杰出人物的事跡和頒獎詞等進行簡要的介紹,這是潛移默化地使小學生形成自我感恩和自我教育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能使小學生對于相關的感人事跡進行學習。也可以對于歷屆的中國杰出人物的杰出事跡進行回顧,回顧一些偉人和英雄人物所做出的英勇事跡,使小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他們會有哪些顧慮?在進行相關決定的時候又會面臨著哪些壓力?是什么鼓舞著這些英雄人物,不顧一切地朝著自己的內心目標走下去”。這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于對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引導,使小學生在學會感恩的同時也認識到做人的價值。感恩教育是進行人本教育的一個主要手段,所以現如今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手段來實現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在多媒體教室為他們播放一些感恩的視頻和畫面,主動地滋養孩子們的心靈。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用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相關內容。在小學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學習和主體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和教學原則,深入地滲透具體細節,充分地尊重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白久宏.探討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滲透[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9):117-118.
[2]陳秀麗.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6):105-106.
[3]鄒一鳴.以人為本視域下的小學教師管理創新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24):119.
[4]李廣印.淺析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9):44.
[5]金玉.試論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J].才智,2020(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