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對培育青年提出了期望,高職院校作為青年人才培養的“聚集地”,肩負著培養具有特殊使命青年的時代責任,理應順勢而為,因勢利導,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高職院校教育就要注重高職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堅持“五育”并舉;就要加強高職院校新時代“三有”青年培育工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傳統文化,躬身社會實踐,打牢基礎根基,練就過硬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提供高質量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三有”青年? 培養路徑
【基金項目】2020年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精品項目《“五鷹”孵化營》研究成果(2020XGJPB3020);2020年校級科研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三有”青年培養路徑研究》研究成果(2020C2012138)。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005-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注青年成長,支持青年發展,也發表了一系列關于青年工作思想的重要論述,在論述中深刻揭示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根本性內在邏輯,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是從全局、整體著眼民族復興偉業,著眼于對青年的偉大期許。這對于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藍本和根本性指導。
面對高職院校在新時代承擔的歷史使命,如何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自信和職業精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作者從加強高職院校教育就要注重高職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堅持“五育”并舉;就要加強高職院校新時代“三有”青年培育工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傳統文化,躬身社會實踐,打牢基礎根基,練就過硬本領,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提供高質量技能型人才。
一、新時代“三有”青年培育的突出價值
(一)“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青年凝聚思想共識明晰了前進方向
培育新時代“三有”青年,激勵廣大青年提神振氣,奮發有為,將個人理想和價值追求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相互關聯,鼓勵廣大青年踴躍投身民族復興偉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努力實現青年學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人盡其才,人人人生出彩的終極目標。一方面,為青年凝聚思想共識明晰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精彩論述。
(二)“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青年勇挑歷史重任謀劃了成長軌跡
習近平指出:“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2]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也深刻闡明了當代青年的成長路徑。
(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高職院校培育時代新人把牢了方向盤
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高職院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本質要求。這就要求青年學生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更加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價值觀教育,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體系相互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高職院校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育新時代青年價值觀,這有助于樹立青年正確的價值取向,進一步豐富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的內容體系,真正促進新時代青年成為堅定理想信念、明辨善惡是非、篤實本領能力、敢于責任擔當的青年一代。
二、深刻理解新時代“三有”青年的深刻內涵
(一)有理想
“有理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脊梁的時代召喚。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1]這就表明,中國夢,既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也是每一個時代青年的成才之夢。因此,“時代新人”首先要有理想信念,有人生夢想。
(二)有本領
“有本領”強調了練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扎實學識。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大學生的素質與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兩個百年”宏偉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青年大學生能否掌握“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過硬本領。“時代新人”作為青年中的優秀分子,應該積累寬厚知識儲備,練就過硬的本領。
(三)有擔當
責任擔當是大學生立身之“本”,“有擔當”強化了新時代青年投身于中國特色偉大實踐的責任意識。“時代新人”要有時代責任和政治擔當,要有愛國精神和民族情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在偉大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書寫奮斗篇章。
三、培育新時代“三有”青年的有效途徑
(一)實施文化育人工程,描繪人生藍圖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責任。面向新時代,高職院校如何培養既有扎實專業理論與職業技能,又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自2010年以來,經過長達10年的探索與實踐,構建了具有高職特點和地域特色的“一主線四融合”校園文化育人工程,即一主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四融合:汲取“紅色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現代企業文化、區域名人文化”精髓,用紅色革命文化培育學生愛黨愛國、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向真向善、現代企業文化培育學生敬業精業、區域名人文化培育學生勵志勵行,創新構建了“價值引領、學生主體、多維驅動、協同共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該模式已于2016年寫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章程》,并為學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增添了特色和亮點。
(二)實施“菁英工程”,涵育時代新人
近年來,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大別山精神為引領,以新時代“紅色精神家園”為載體,以系統化的志愿服務活動為抓手,通過“五鷹”進階式孵化與培育,逐步探索并實施了“菁英工程”,致力于培養新時代“三有”青年。一是依托“十紅”實踐,傳承紅色基因,構筑新時代“紅色精神家園”,培植青年學生“有理想”,把青年的思想共識聚起來;二是實施“五鷹”孵化,用“工匠精神”厚植菁英沃土,培育青年學生“有本領”,把青年學生的學習熱情提起來。學校以“五鷹”孵化營進階式培育工程為契機,把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人過程以“鷹”的孵化呈現,同時植入“鷹”的超越、高貴特性,從五個梯度“挖掘雛鷹、孵化飛鷹、磨礪雄鷹、錘煉精鷹、引領群鷹”引導大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三是開展志愿服務,用“志愿者精神”激昂青春,培養青年學生“有擔當”,把青年的現場作用集起來,形成涵育時代新人的蓬勃力量。
四、新時代“三有”青年培育的成效
(一)愛黨愛國的政治情懷日趨濃厚
校園文化育人工程的實施,提高了學生愛黨愛國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生接受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意識增強,向上向善青年大批涌現。應征入伍人數一直居湖北省前列,大學生征兵工作多次獲省級表彰,青年學生愛國愛黨情懷逐漸濃厚,“最美學生”“凡人壯舉”屢見不鮮。
(二)敬業、精業的工匠精神日益牢固
菁英工程項目之“五鷹”孵化營活動的開展,學生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氛圍逐步形成,青年學子勇于追夢,敢于筑夢,善于圓夢,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新氣象。近年來,在湖北省舉辦的7屆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有6次榮獲總分第一名;700多人(次)榮獲國家級技能大賽獎,其中一等獎近200人(次)。“學在黃職”的社會認同逐步形成,忠于學業的跡象已成常態,敬業精業的工匠精神日益牢固。
(三)德技雙馨的先進典型不斷涌現
菁英工程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生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氛圍逐步形成,先后涌現了榮登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余康穎,團中央“踐行工匠精神先進個人”柯艷麗,“最美赤腳導游”王定,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楚天兵星彭善輝等閃耀荊楚、叫響全國的典型。
(四)匠心筑夢的文化成果廣獲贊譽
“菁英工程”項目工作案例入選《湖北高校團學改革優秀成果集》,項目相關案例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遴選入圍案例。學校匠心筑夢的文化育人系列成果先后榮獲湖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獎1項;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
五、新時代“三有”青年培育的思考
新時代“三有”青年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堅定黨的領導,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釋放青春激情,奮力建功新時代。
(一)社會要關心支持時代新人的成長
青年的成長成才,尤其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呵護。正如古人云,地薄者大木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中華民族素有扶持新人、獎掖后進的傳統,我們黨從來都把青年的成長看作事業必定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社會要光納賢才,更要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為時代新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與優質資源[3-4]。
(二)學校要切實履行立德樹人職責
高職院校要在事關辦學方向的問題上旗幟鮮明、站穩立場。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理直氣壯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持續不斷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師生頭腦;持之以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生態。
(三)家庭要時刻關注優良家風的感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家風不斷形成胡關鍵場所。培育和營造優良家風要著力提升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完善家庭教育理念,更要樹立正確家庭價值觀。
高職院校“三有”青年培育是一項極其艱巨和復雜的工作,“三有”青年典型選樹是抓好學生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優秀學生典型的成功選樹,就是在學生中樹立一面旗幟,一個標桿,確立一種導向、一個目標,教育工作者努力讓廣大學生學習典型、靠近典型,最終必將有效推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王穎.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青年培養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5):101-102.
[3]黃燕.新時代青年“有擔當”思想的踐行探討[J].山西青年,2019(18):31-32.
[4]劉亞兵.開展“三有”青年教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9(1):19-21.
作者簡介:
黃偉(1984年-),男,漢族,湖北十堰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