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嵐
【摘要】課程思政是一種綜合的教學理念,它強調“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課程為例,淺析本門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應用,力求做到課程思政教育落到實處,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課程思政? 思政元素
【基金項目】2019年四川護理職業學院人文社科類課題:“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編號:2019RWSY 31)。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055-02
在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習總書記曾說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結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我們可以看出,未來藥學學生都將投身于祖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們教學的根本任務。在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有利于對學生價值塑造和德行培養[2]。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是藥學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習得與用藥服務相關的技能。因此,本文就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學策略作簡要分享:
一、從加強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出發
在藥學服務及其模式內容中,提到早期的藥學服務集中在藥品的調配和發放,著重關心藥品的保障供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藥品的合理使用需求使藥學服務向臨床用藥實踐轉變。面臨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用藥咨詢的日益增長,以及個體化、精準化用藥需求的不斷攀升,藥學服務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過程藥學服務模式。該部分內容通過結合“四史”,介紹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難歷程。我國現代藥學的發展變化,藥學服務模式的轉變是新中國七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冰山一角。這些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當然,帶領學生回顧過去的同時,也向他們勾勒出藥學服務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激發學生為祖國醫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跟黨走、聽黨話,不斷拼搏奮進,做一個砥礪前行的藥學人。
在藥物經濟學單元學習時,指出藥品以招標形式集中采購,可以讓醫療機構更規范化開展藥品購銷工作,同時以量代價,大幅度減低藥品費用,為社會醫藥費用總開支減輕負擔。藥品集中采購充分展現了國家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它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一大措施,大大增強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引導學生用初心砥礪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為新時代有擔當的好青年。
二、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出發
在常見病癥流行性感冒用藥指導學習單元,介紹流行性感冒的健康教育環節時,強調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的重要手段,減少或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場所,必要時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聯系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一條心,聽從國家的統一指揮,人人居家隔離,做好個人防護。展現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人都有的大局觀。當然,在疫情期間涌現出很多先進事跡,例如醫護人員不分東西,從全國各地趕來馳援疫情嚴重地區;日益堅守的快遞人員保障居民生活需求;有求必應的志愿者服務等等眾多舍小家為大家的事跡。通過這些先進事跡的講述,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從全局出發,從長遠觀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在大是大非面前,舍棄自己利益,顧全大局。
在心血管疾病用藥指導學習單元,介紹冠心病治療藥物時,常常會提及一個較為特別的藥物——地奧心血康。它是我國第一個在發達國家上市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性藥品。也是世界首個非歐盟成員國獲準在歐盟上市的植物藥。結合地奧心血康的研發路程,展現了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命健康力和醫藥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而這種歷史悠遠的優秀傳統文化,給了我們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引領學生文化自信,我們走自己的路,借助今天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對中醫藥的認識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三、從敬畏生命、珍愛生命的生命教育出發
在特殊人群用藥指導學習單元中,我們會講述到一些安寧療護的知識。其中,對于癌癥末期患者鎮痛治療上,我們會介紹鎮痛藥物的規范使用,例如采用嗎啡滴定等手段,摸索每個患者的鎮痛劑量等。但我們常常都強調成年患者如何提供臨終關懷,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兒童也需要我們藥師的藥學照護。通過北京“雛菊之家”案例,與學生一起分享一些兒童臨終關懷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樹立學生珍視生命質量、尊重生命尊嚴的生命觀。同時也提升學生自身職業認同感。
在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指導學習單元中,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是我們必學的一個內容。大家都知道,消化性潰瘍是胃癌的疾病基礎。借助花季少女患胃癌晚期的案例,告誡學生珍惜生命?,F在的青年學生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已成為普遍現象,青年學生一邊“揮霍”著自己的身體,一邊忽略了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告,導致胃癌的早早發生。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胃癌的患病呈年輕趨勢,35歲以下的胃癌患者已占到所有胃癌中的12%。這足以警醒我們的學生,應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樹立生命至上、珍視并熱愛生命的價值觀。
四、從加強誠信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出發
在皮膚科病癥用藥指導學習單元中,對于手足蘚治療,常常會用到抗真菌藥物。其中有一個網紅藥品是由日本小林制藥企業生產的伊曲康唑片劑。但是這個藥品中混入了超限量的催眠成分,已導致多人服藥后失去意識,發生交通事故。經過調查,還發現該企業在多個藥品生產中有虛假制造記錄。借助這個案例,告誡學生,藥學人員應該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實事求是。誠信意識的缺失,其實是法律意識的淡薄,最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當然,在麻醉藥品的管理與使用學習單元,我們也一定會強調法律意識。通過案例分享,例如醫生藥師聯合倒賣麻醉制劑、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利用技術之便,自己研制并販賣毒品等。警示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容易越過法律底線,從事違法犯罪行為。
五、從辯證思維、提高專業技能出發
各系統疾病的用藥指導是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依據患者自身情況確立恰當的藥物治療方案是藥師的基本專業技能。往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辯證思維。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同時也會有不良反應。我國明代醫學家在《藥治通法補遺》中說到“是藥三分毒”。說明藥物的不良反應不可避免。如果藥師沒有精湛的專業技能,有可能會放大這一后果。例如在2005年春晚亮相的千手觀音節目,它的21位演員全部都是聾啞人,其中有18位都是由藥物導致的耳聾。因而,具有耳毒性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應慎重用于兒童。又比如辛伐他汀與伊曲康唑合用,導致患者橫紋肌溶解事件[3]。這些案例給予學生心靈的沖擊,深刻理解辯證思維及整體觀在確立藥物治療方案中的應用,并促使學生追求精湛的專業技能,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
六、討論
盡管,我們在課程設計中盡力挖掘、開發與專業內容相關聯的思政元素,力求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將思政教育融于其中。但我認為只靠課堂上的案例穿插,教師的情感講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不夠。缺乏了學生的真實體驗,課程思政的教育可能不夠深刻。因而,我覺得應該積極尋找或搭建第二課堂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去體會上述思政元素要點[4],踐行作為藥學服務人員的職業精神,以及作為新時代有擔當的新青年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
七、結語
在對本門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與應用探索中,課程的專兼職教師都得到了成長。通過集體研討修訂課程標準,制定教學大綱,集體備課、磨課,共同討論思政元素的融入點等過程都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素養。在專業課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教師的政治情懷、促進團隊的師德師風建設,身體力行的做到“四有”好老師。同時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強化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繼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形成這種理念,開展好課程思政教育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只要每一個專業課的教師都將“立德樹人”深埋于心,水滴石穿,終將收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
[2]賴金茂.“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建設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 18(4):149-152.
[3]畢綺麗.辛伐他汀與伊曲康唑聯用致橫紋肌溶解并繼發心肌損害1例[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9,39(1):107-108.
[4]鄭彩娟,曾尾女,周學明等.第二課堂在大學藥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初探[J].廣東化工,2021,48(5):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