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首要問題,而《思想道德與法治》是大學生進入高校的第一節課,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上培養無限愛黨、愛祖國、愛人民、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高校思政教師的首要任務。怎么樣才讓思政課堂“活”起來,讓課堂內容吸引學生,傳統教學講授方式固然重要,但是更要不斷的創新。文章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師課堂”基礎上,融合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出“六十度”思政課堂的教學模型。
【關鍵詞】翻轉課堂? 對分課堂? 思政課堂
【基金項目】內蒙古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融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與研究”(項目號:JY201903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050-02
《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的第一門課程,肩負著引領大一新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和人生觀的作用。教師要充分依靠課堂教學的45分鐘,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真真正正地承擔起“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重要使命。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混合式教育方式,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有其共性,兩者都強調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模式,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注重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挖掘學生的自主性研究學習能力,都是利用建構主義學習的理論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引導學生更新學習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自主發展的能力。革新教學模式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和認可。
一、翻轉課堂的度
近些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的教學改革中得到廣泛關注,這種模型構建的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的革新。翻轉課堂采取混合學習模式, “將教師滿堂灌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線下自主學習結合起來, 由任課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知識點的課下預習為主要形式, 學生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課下完成對教學視頻、知識點等進行提前預習,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問題的探究和互動交流”。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及時間,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判斷能力,將“知識傳遞”和“吸收內化”兩個階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1]。
翻轉課堂是在傳統課堂模式上的革新,傳統教學一頭是教師課堂時間的知識傳授,一頭是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吸收,翻轉課堂是把傳統教學翻轉一百八十度,即一頭是學生課下充分的預習相關知識,另一頭是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針對相關問題討論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對大多數的高校來說,實現翻轉的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對設定問題的查閱和預習,同時一部分學生對思修課不感興趣,所以雖然進行了改革,但是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真正走進學生中,沒有走進思政課堂,教師感覺翻轉效果不好,重新回到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怎么樣才能把這種全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地引入到思修課程呢?“翻轉課堂”的內在精髓是以學生為中心,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吸取知識,我們就要抓住這個實質,在課堂上以講帶學,以學促講。以課堂90分鐘為一條線,翻轉的角度為60°,教師利用30分鐘進行精講,結合學生課下有限的預習,發揮60分鐘的課堂互動討論學習,基于翻轉課堂的精講對話式教學,以教師的精講為引,以教學主體之間的語言、思想等的交流來使教學的雙方達到一種知識的理解、升華和共享。教師為了課堂30分鐘的精講擴大備課范圍,學生提前對議題和知識點大量查閱資料和線上師生交流探討對話議題實現知識傳授, 到學生課堂60分鐘開展師生間對話環節, 再到課后學生議題研究報告的提交實現知識內化,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理念,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將課程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 著力構建學生課前、課堂與課后的、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學習模式, 實現課堂的60°“翻轉”[1]。
二、對分課堂的半
復旦大學的張學新教授最先提出對分課堂的教學改革,該教學模式吸取了講授式的課堂教學與討論式的課堂教學的精髓,將傳統的90分鐘講授課堂一分為二, 45分鐘為教師講授, 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原有教學內容的講解;另45分鐘課堂時間為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分享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書中某一問題的想法,所以又稱為師生“對分課堂”,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對分課堂的創新點為講授和討論時間對等,的關鍵創新在于把講授和討論時間錯開, 教師能夠集中精力把知識升華,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預習準備討論內容,課堂上能夠展示自己的所學,教師能和學生很好的互動,使知識傳遞和吸收內化并駕齊驅,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對分是傳統滿堂講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一小節課的討論把學生拉近課堂,激發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學生積極參與與教師的專業引導有機融合。整個教學活動重心下移,由講臺上的教師,移位到歸屬不同學習小組、有備而來的學生中間。但是對分課堂不能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在一半的課堂時間討論議題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我們要從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出發,融合翻轉課堂的度把對分課堂的一半進行移動,重構教學模式[2-3]。
三、基于等邊三角形原理,重構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中把教師的講授全部轉變為學生的研討的180°的翻轉,不利于學生從教師課堂上汲取相關知識;對分課堂機械的把90分鐘的課堂,一半分給教師講授,一半分給學生討論,不利于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圍繞“教什么、怎樣教、為誰教”等問題,重構梳理課程教材的內容,抓住每個章節的重難點問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的全新課堂教學體系,并結合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和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全新轉化[3]。
等邊三角形為最穩定的三角形,利用這個原理把課堂的一條直線三等分,兩邊翻轉60°,見圖3。90分鐘課堂中教師精講知識點、布置下節課的討論議題占3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詢總結的資料進行初步討論上一節課的議題占30分鐘,學生小組代表深入發表研討觀點占30分鐘。三等分,翻轉60°的教學模型能夠充分融合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優點,教學調查表明,60°的教學模式,96%的學生能夠高效率的認真聽講。三分之一的課堂要求教師“精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課程觀,不斷鉆研教學內容,不斷提升講授技能。另外的三分之二的教學中,自己學和與其他同學的討論環節是大多數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充分展現過程。在這段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顯露出真實的學習情況,總結出高層次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這個過程既是大多數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更是學生對自己負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學生模仿、理解陳舊知識的低階能力得以實現,應用、創新能力就能夠得以鍛煉,而這正是“思想道德與法治” 課應達到的目標。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人文素養、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鉆研的能力,養成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質。
四、結語
當代知識經濟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是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念以及政治信仰的主要途徑。等邊三角形的“六十度思政課堂”有利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不再千篇一律的進行教學,能夠選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而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我們持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觀。運用多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實踐,需要我們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精講留白時需要遵循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論性”等原則,教師需要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依據課程內容的性質,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主要以理想信念、道德品質、中國精神、人生觀和相關法律為主要教學內容,旨在培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法律基本素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愛國愛黨的精神。我們要敢于打破“百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舊面貌,融合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等邊三角形教學模式,通過線上和線下教學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很好地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發揮大學生思想活躍的探索精神,把大學生引入思政課堂,將情感融入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意愿,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陳香珠.基于翻轉課堂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對話式教學改革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0):68-69.
[2]陳香珠.融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思政教學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7):49-53.
[3]喻小紅.高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2020(9):150-153.
作者簡介:
王珊珊(1981年-),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