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元
【摘要】數學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知識吸收率和學習興趣,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要求下,要將以前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學”的角度入手,去關注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而不是教師主觀地認為學生的學習的難點在哪。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去思考,反思自己的學習思路,幫助學生把自己的核心素養培養起來。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 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128-03
數學活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活動中融合基本的數學理論,并且明確教學目標。將原本枯燥的課堂變成有趣靈活的數學活動,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基本數學應用技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了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所以要及時更正教學模式。
一、樹立以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教育理念
在數學活動課程當中,主要是對學生的一個全面素質教育進行培養,并且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當中既能學習相關知識,也能夠有責任擔當。培養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這也是國家對未來人才的需求。對于數學來說,數學需要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數學過程當中,需要對知識進行綜合性利用,并且去完成課題[1]。
目前的新課標明確了數學學科是很重要的,需要培養核心素養。第一個是對數學的感知,第二個是對數學符號的學習,第三個是對數學模型空間的相關概念的學習,第四個方面是雙向思維的培養,第五個是需要具備基本的數學運算和數學分析。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個人的數學方面的成績的提升,更多的是需要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的本質,并且了解數學知識背后的思想,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過程當中形成比較完善和綜合性的能力,并且能夠將這種能力持續地利用起來。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活動課設計與開展的原則
(一)合理性原則
教學活動是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以及提升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過程,只有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達到最優。為此,教師就要保證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性,是否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是否有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而這就需要教師仔細研究學生以及教學的特點,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實現觀察、操作、比較、猜測、驗證與推理的實踐,從而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
(二)有趣性原則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數學的教學是必須要結合學生的特征以及他們的知識層面,才能夠很好地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核心素養是目前時代對學生的素質的要求,為了很好地培養出時代需要的人才以及現需要的才能和素養,采取數學活動教學是很好的方式。加之初中生由于年齡比較小,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時期,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就要思考如何將數學這些難懂難理解的知識點變得有趣,使學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所以,教師就要尊重有趣性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2]。
(三)簡潔性原則
教學活動雖然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遵循簡潔性的原則,不能將所有教學因素都堆砌在教學活動中,要懂得取舍才可以。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山區的學校中,由于教師、教具等的缺乏,教師就要保證盡量使課堂教學簡潔化,但又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所保障。盡量將學生置于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即使教學活動簡潔,但是教學效果不簡單。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活動課的開展策略
(一)在新授課,培養學生的數學模型空間觀念
重視動手實踐。這個做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思考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質,建立空間觀念。在教授“圖形的變化”這一小節內容時,可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和小組合作的機會,通過動手“移一移,轉一轉,拼一拼”,感受圖形的平移、旋轉、組合過程,體會圖形的變化。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主要包括數學概念、數學計算、數學應用題以及幾何數學等的講授與學習。學生的學習經過理解、轉化才能成為自己的知識,教師要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感悟其中的情感,對于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融合使得教育不僅僅是簡單地掌握數學的邏輯知識,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有更好的情感體驗,能夠遵循學生的認知能力,一步一步地讓學生掌握知識,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品格[3]。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面積的復習中,引導學生想象將梯形的上底延長,變為的新圖形面積與原梯形面積有什么樣的關系。如果將上底縮短直至為0,此時又成為了什么圖形,與原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基礎,想到了梯形上底延長變為平行四邊形,上底為0成為三角形。這樣的想象促進了他們將知識的融合,也讓他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已掌握知識,促進了他們空間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模型空間概念,教師還可以將抽象的數理內容轉變為三維立體動畫或視頻,用微課的形式將學生的學習內容直觀的展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數理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微課作為近年來比較新潮的教學方式,關注度非常高。它短小精悍,直擊課堂的難點重點,在查漏補缺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微課的作用,并且嘗試著將更多的微課內容納入到課堂中,從而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加精確地理解知識點。
數學教學必須從整體方向來進行教學設計,因為每一個單元的教學以及知識內容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僅僅只是按照單元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并不能將已學的知識融合到后面學習到的知識里面,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難以形成。較好的數學思維并不能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所以從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教材來看,他們的內容是一個整體,并且需要將各個部分由淺入深地分布在初中各個階段,所以教學當中要從整體性出發,分析教材的內容安排,這樣才能前呼后應,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在練習課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運算能力是數學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解題技巧的運用以及熟練的運算能力,能夠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產生更多的成就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練習課上要注重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將豐富運算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多種運算場景下進行練習。比如教師在進行平方差公式講解時,可以先讓學生按照常規的方式對(3x+4)(3x-4)-(2x+3)(3x-2)進行計算,學生在復雜的乘法運算的過程中會感到有些復雜和吃力。教師由此可以引入平方差公式,簡化學生的計算步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學生既能夠對平方差公式產生較深的印象,又能認識到公式的便捷性,主動地在運算的過程中進行公式使用,達到課堂教學目標[4]。
在練習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就多設計一些游戲、比賽、故事等活動來調動學生進行數學練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這些形式的教學活動正好是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以及認知需要的。比如在講授《中心對稱》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中心對稱的圖形,并且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析這些圖像的繪制方式,學生主動思考和研究圖形,并且得出中心對稱的重要知識點和數理條件。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中心對稱的原則以小組的形式繪制圖案,并且進行圖案復雜度和美觀度的評比。通過這種競技類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通過實際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的思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感受長方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
數學活動不僅需要教授相關的知識,并且要有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動手,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聽枯燥的數學理論或者知識的時候,不會因為其枯燥而放棄學習,同時,能夠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以及相互交流溝通,嘗試去解決。利用合作解決、獨立解決等活動去發展自己的核心素養,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從很多方面深入研究數學的本質,從而能夠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在復習課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借助貼近生活的活動內容,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并且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里,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下主動學習,樂于思考。初中數學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直接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要不斷地深入挖掘教材與生活之間的契合點,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比如,學生在學習“有理數及其運算”時,可以創設“一起來玩撲克牌”的數學游戲,游戲規則如下:將一副撲克牌中的大王、小王、J、Q、K去除,每人從剩余的牌中選取黑色牌和紅色牌各3張,其中黑色表示正分,紅色表示負分,并要求這6張牌的總分為0. 游戲開始,兩人一組輪流抽取對方手中的牌1張,完成10次之后,算取總分,分數高的選手獲勝。為了避免復習課的枯燥乏味,教師就要嚴格遵循教學活動的設計原則,在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復習的興趣上,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有價值的、開放性的問題。
提高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當前很多地區都推行“智慧教室”的項目,人機互動已經成為了課堂互動環節中比較常見的內容。一些有條件的地區還為學生提供了VR設備,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學生對于這些高科技的融入持有非常積極的態度,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性,并且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5]。比如,在四邊形與函數的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相遇問題、時間問題、工程問題等,讓學生能夠在互動和交流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感悟,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出發,并且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習、生活相關知識進行結合。在數學活動的設計當中,要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的實際場景以及教材所需教授的知識來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樣也能夠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學習當中去,通過這種教學情境教學活動,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6]。
四、結語
核心素養是目前時代對學生的素質的要求,為了很好地培養出時代需要的人才以及現需要的才能和素養,采取數學活動教學是很好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有興趣學習,還能在數學活動中融入數學理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數學活動不僅需要教授相關的知識,并且要有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動手,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聽枯燥的數學理論或者知識的時候,主動去思考總結。較好的數學思維能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所以從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來看,這些內容是一個整體,并且需要將各個部分由淺入深地分布在初中各個階段,所以教學當中要從整體性出發,分析教材的內容安排,這樣才能前呼后應,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樟華,黃麗紅.初中數學教學活動設計四原則[J].新教師,2015(2):43-44
[2]王芝琳: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活動設計[J].江西教育,2017(18):76
[3]邵芹.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活動的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4):44
[4]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
[5]楊美卿.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有效作業設計探究[J].文理導航,2018(15):19-19.
[6]陳桂.例談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8(2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