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學院 聶 娟
隨著時代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在席卷全球各行各業,傳統的教育行業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教學改革。2010 年5 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技術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各大高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當中,其中翻轉課堂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2000 年,美國邁阿密老師格倫普拉特和邁克爾特雷利亞等人在論文中介紹了教授《經濟學入門》時采用“翻轉教學”的模式和取得的成績,但是并沒有明確提出“翻轉課堂式”或“翻轉教學”的名詞。2007 年美國2 位化學老師為了幫助缺課的同學,專門錄制了視頻供他們網上學習,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此方法受到學生一致好評,開啟了翻轉課堂的初步嘗試。2011 年薩爾曼·可汗在TED 大會上發表了關于《讓我們用視頻再造教育》的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迅速引發教育界對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討論與關注。2012 年翻轉課堂引進到中國,迅速風靡各大高校和教育行業,我校積極響應時代發展要求,將翻轉課堂的模式引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中,以期摒除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開發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素養。
我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針對大一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限定選修,共34 學時,分為上下兩個學期授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負責該門課程的管理和安排,2 位專職心理咨詢老師和行政人員、輔導員組成了授課團隊,授課對象是全校3000 余名學生。經過調研和訪談,我們發現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是龐大的學生人數,另外一方面是專職心理教師嚴重不足,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從愿意承擔此門課程的行政人員、高校輔導員等,他們所學的專業各異,有的是學語言類、有的是法律類,有的藝術類、有的思政類和心理學,并不是所有的授課教師都經過心理學、教育學的系統培訓,對于 一些心理學概念和原理、團體輔導和心理測驗等基本知識知之甚少,加上鮮少有機會參加專業的培訓和學習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系統和授課技巧,基本停留在應付完成教學任務的淺層階段,無法深入開展生動有趣的體驗式教學,硬生生將一門好玩又有趣的課程變成了一門“布道式”、“說教式”、“填鴨式”的課程,不符合中共教育部黨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黨〔2018〕41 號)文件以及《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的精神,也無法達到開設本門課程的目標——從“引導學生客觀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調控自我、適應環境的能力”等方面著手,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的學生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課課時有限,但是授課內容卻相對較多,加上師資有限,學生人數眾多,為了在規定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一般采用大班授課——2—3 個班級合班上課,基本上每個授課班級人數超過了80 人,上課地點一般只能采用大教室。通過調研我們發現90%以上的教師表示為了完成教務任務和管理如此龐大的班級,只能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理論講授為主,70%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教師課堂說教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師生互動較少,即使有互動效果不佳。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數據顯示,截止2020 年3 月我國網民數量突破了9 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97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當代大學生多為“00”后,成長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在整個網民當中占比較大,他們思維活躍、思想前衛,喜歡新潮和新奇的事物,喜歡“網紅”文化,是當前網上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根據調查,當代大學目前最大的消遣之一就是網上沖浪,每天會花大量時間在網上購物、瀏覽新聞、觀看視頻、聊天、打游戲,有時候在上課時間也會不自覺地玩手機上網。甚至有部分同學對手機產生了深深的依賴,甚至手機成癮,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和學習。調研中90%的教師表示課堂管理最大的困擾來自手機,學生上課會被游戲、視頻、新聞吸引走,一不留神就一頭扎入手機當中無法自拔,出現了“身在課堂,心在手機”的尷尬局面。尤其是如果授課內容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或者吸引力不夠的話,他們會很快從課堂轉向了手機,達不到教學效果。
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師生配比嚴重失調、授課方式陳舊單一、互聯網日益沖擊著教學課堂等困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要與時俱進,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迎合時代發展、尊重學生需要和客觀情況,開發既能突破現有困境又能滿足學生需要和符合學生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出現對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說,就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和突破口。教學中我們初步嘗試了采用翻轉課堂的理念來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的本質就是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引導他們成為學習主體。上課前他們通過視頻或者其他學習軟件、課件來完成教學任務,傳統的課堂將不再拘泥于理論的傳授,而是開展個性化教學和體驗式教學,課后師生可以通過網絡繼續互動,教學相長。翻轉課堂的引入,不斷增進了課堂效果,提升了教學質量,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經采用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互聯網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提供支持,一部手機加Wi-Fi,學生就可以迅速獲取清華北大教學名師的授課視頻或者講座視頻,還有抖音、B站、騰訊會議等可以觀看各種生動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或者直播。不可否認專業性、趣味性、權威性遠超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現有教學水平。教學差距的鴻溝無法逾越,但我們可以利用好網絡教學資源為現有的教學服務。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前的碎片化時間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利用釘釘教學群,引導同學們通過B 站、智慧樹、抖音等觀看TED 的心理健康講座、國內名師授課視頻、學習資料的分享、經典電影和書籍的推薦等等,讓學生開展先行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后進入到傳統課堂,授課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現有水平開展答疑解惑、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小組討論等等。翻轉課堂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豐富了教學內容,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困境。
傳統課堂,手機逐漸成為了授課教師的“頭號公敵”,加上教學班級的龐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課教師為了管理課堂,一般采用考勤或者其他方式來督促學生,但是效果甚微花費時間較多,翻轉課堂的引入,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同學們翻轉課堂平臺——釘釘、微信、微助教等現代信息化手段進行考勤和管理課堂,大大優化了課堂的管理和組織。同時上課前,同學們通過各種平臺開展了學習,帶著疑惑或者適量的知識儲備來到課堂,此刻他們是課堂的主體和中心,小組討論、答疑解惑、團體輔導等等課堂組織形式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激發,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都大大提高了。實踐證明,采用翻轉課堂后,學生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玩手機的現象逐步減少了,師生互動逐漸增多了。
海沃德(Hayward)最先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得到了美國學者杜威的支持,他提出了相似的理念“以兒童為中心”,20 世紀 80 年代,卡爾·羅杰斯將“以學生為中心”發展成為一種學習理論。隨后,在美國以至于全球教育界掀起了“范式革命”,推動了全球范圍眾多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浪潮。以學生為中心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和主體位置,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位置的“顛倒”和轉換,由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單一講授者,而是課堂和知識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扮演主角,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主體。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模式可以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傳統課堂實行的統一授課、統一考核,沒有辦法考慮每個同學的差異性或者前期基礎,課堂講授知識的難度較難掌控,太難不利于同學們的吸收和理解,太容易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就失去了公平性和吸引力,無法滿足他們求知需求。同時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他們除了學會課本知識,急需要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惑,課堂短短幾十分鐘時間也無法實現課堂所學知識的遷移。翻轉課堂可以提供個性化服務,課前各種豐富的講座、授課資源、各種心理知識、電影、書籍都可以供他們選擇學習,課堂中可以利用小組討論開展朋輩輔導和學習,團體輔導活動可以讓他們學會遷移和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課后的討論交流、課后作業助他們鞏固和提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實施分為4 個階段——課程資源整合階段、“翻”課前階段、課堂深化階段和“翻”課后階段。具體實施模式如下圖1。

圖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模式具體是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幾個問題。
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不能偏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目標,不能違背國家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針政策。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以模塊為主體構建了六大主題——基礎知識、大學適應、人際關系、戀愛與性、生命教育和自我意識。課程旨在使學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內涵,明白心理健康對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性,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并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無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如何翻轉,都不能背離這一課程目標,杜絕流于形式流于活動的“假翻轉”。
課程設計圍繞“2 翻1 定”來進行,所謂“2 翻”是指“翻”課前和“翻”課后,“1 定”是指傳統課堂的作用不能忽視,必須很好地守住,定住?!胺闭n前——利用課前的碎片化時間,引導同學們隨時隨地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自主學習,提前掌握下一章節所要講授的基本知識框架,通過釘釘課程群發布課前學習參考內容,比如直播課程、視頻、心理美文分享、經典電影鑒賞和經典心理書籍推薦。心理健康課教師引導同學們先行學習,為后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同學們之間的差距,并且通過前期學習了解和掌握同學們的現有水平,后期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和教學,因材施教?!胺闭n后——課后利用釘釘課程群、微信、QQ 等各種平臺引導同學們開展課后討論,對教學進度、形式和內容進行教學評價和提出改進意見,同時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小作業,督促同學們強化和復習所學知識?!岸ā闭n中——翻轉課堂不能完全顛覆傳統課堂的作用,課前和課后的翻轉基本是在網絡平臺完成,師生互動交流基本局限于互聯網,但是虛擬世界的交流學習并不能直接照搬到現實世界中,現實世界的問題需要現實世界來處理和解決。尤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視學生體驗感和交流溝通的課程,所以傳統課程的幾十分鐘必須“定”住,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不是全盤否定。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的實施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改進現有教學的不足,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德育人效果。如何評價教學改革效果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學生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和受益者,教學改革效果好不好應該由學生來判斷和評價,所以課程的評價和打分需要學生來完成。翻轉課堂的課后時間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教學評價的過程,同學們每次課后都要對本次教學效果進行打分,并提出積極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結束后會對任課教師開展教學評價,同時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改革的教師深入同學中訪談和調研,虛心聽取同學們的意見,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成效和實效,而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益處必須最大化,方可彰顯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和推廣性。
總之,將翻轉課堂引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注重了教學是時效性和創新性,采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提供個性化教學輔導,為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