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義務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所受教育的整個歷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以后學習的基礎。在初中階段接受到有效性的教育,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對于他們的學習生涯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引導初中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課堂有效性。并且道德與法治建設是一個人一生的修為?,F在網絡消息良莠不齊,對于初中生的影響也比較大。我們需要積極地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1]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于他們的人生發展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讓他們做一個遵紀守法,對自己有道德要求的人。而課堂導入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至關重要,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教學藝術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教育? 道德與法治教學? 導入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32-02
初中階段所受的德育教育,對于他們以后發展來說奠定了基礎。所以需要加強德育管理,重視對于初中生的德育培養。但是要想提高課堂有效性,并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做到的。我們首先需要找到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然后結合原因進行分析找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低效的原因
(一)教學方法陳舊
道德與法治的課堂開展時間比較久。很多教師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但是時代在變遷,法制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不斷改革。以往的教學方式,顯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師不能很有效地進行教學,不能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沒有結合時代特點改進相關教學策略。
(二)沒有實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里,課堂上主要是以教為主,他們更重視的是自己如何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沒有明確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接受教育的學生。機械性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這是十分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會影響課堂教育效果。
(三)教學理念及模式陳舊
受傳統教學目標的影響,人們傾向于把“沒有問題的課堂”視為一流課堂,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陳舊的教學觀念,但實際上它違背了學習的本質。[2]過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最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只有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底下只記筆記,不加以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卻實實在在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創造性,課堂也失去了原有的活力與挑戰,因此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而言要構建更加具有活力和學生參與度的新型課堂。
(四)教學目標帶有局限性和功利性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關注的是學生的整體的發展,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養成,如何將培養方向轉向綜合素養,培養擁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更是教學的重點。然而如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顯然很難做到這一點,教師依然更多關注考試結果,填鴨式教學依然存在,同時教師也缺乏對于教學設計的重視,教學設計能力不高,因而導致綜合素養高的人才培養仍是難題。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教學策略
(一)課前布置相關作業進行問題導入學習,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科學習當中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需要通過問題來導入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帶著疑問開始新的知識的學習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把握重難點知識,教師通過問題導入課堂教學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運用問題導學法,不僅有利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時還可以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自學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自主提問導入學習。
要注重引發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即要提高初中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自覺性,要讓他們由被動的學習轉換成自發的學習道德與法治,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只能發揮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引導學生自發進行學習。[3]由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力還不夠強,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差異來進行分類別,例如學習成績、學生性格、協作能力、交流能力等。還可以讓組內成員交流道德與法治預習經驗,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技巧有更廣泛的理解。同時,與組內成員共同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需要基于整體教學目標,改進教師的教學策略,最后達到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自發、自控、自糾”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理念,合理地規劃課程,提高學生自覺性。初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性地對初中生進行前置性教學。環境對于提高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思維培養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師還需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初中生,他們存在著很強的從眾心理。根據每個單元所學習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科普這一章節所學習的內容知識背景,讓他們了解這一單元學習的主題是什么,他們要掌握的重點學習內容是什么?讓他們在基于對單元知識大體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理解學習,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還應該通過前置性活動,將作業與趣味活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將教材中的案例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相結合,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理解。比如說在學習《守望精神家園》這一課題時,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說出一條自己認為自己家庭中優良的家風。然后讓他們相互學習每個人家庭中的優良的家風。這樣不僅僅有助于他們對于家風的理解也有助于他們對于優良家風的了解,讓他們對于優良的家風印象更為深刻。
(二)通過相關趣味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展開導入教學
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要讓他們徹底地對知識進行理解。組織實踐性活動是讓他們加深對于知識理解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作為課堂教育的引領者,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關的實踐性活動,比如說在學習《心系公共利益》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公益活動,比如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要讓他們參與實踐活動。
教師還應該定期召開班級的情感交流主題會,可以設置一個主題供學生進行討論,進行這個課題的導入性活動。比如說,在學習《在集體中成長》前可以召開“團結”主題班會,讓學生代表進行以“團結”為主題的演講,這種演講活動往往能夠帶來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時也可以舉辦主題相關的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準備演講比賽前搜集相關資料,對有關知識進一步了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他們了解心理健康有關知識,有助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結合文化背景,展開課堂導入學習
還可以結合相關課堂內容背景展開導入性教學。學習我國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了解五千年的中華發展史,可以讓學生對民族特色的思想、藝術建筑風格等產生自豪感。例如可以在課堂上教學儒家、道家思想文化來豐富課堂內容,并從儒、道家思想中提煉出適合學生的思想道德準則來幫助學生健全認識事物的本領,讓學生涵養品性。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鋪墊故事背景,在學習《守望精神家園》這個課時中,可以通過故事導入社會活動中傳統文化的教學,由教師先給學生講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再由同學們自愿舉薦,挑選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情景扮演,最后展現出《花木蘭替父從軍》這個傳統故事的情景小短劇,加深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印象。在新形勢下,多媒體教育十分普遍,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導入教學內容,往往視頻圖片會比文字更有直觀性,可以讓他們更快地理解。教師需要合理地將多媒體手段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法來導入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參與度更高。
同時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4]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加入紅色文化課程相關內容,通過適時引導來教育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如何做人。比如在課堂的開學第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明確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紅色文化課程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對相關紅色文化學習內容充分重視,切實深入學習。比如說在學習《建設美好祖國》這一課題時,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說出一個自己所熟知的革命故事。然后讓他們學習每個人革命故事中的精神。這樣不僅僅有助于他們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讓他們對于優良的精神印象更為深刻,從而達到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組織實踐性活動是讓他們加深對于知識理解的有效途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關的實踐性活動,比如說在學習這一課題前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紅色主題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觀抗戰紀念館,這有利于他們理解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
三、結語
結合上文所說,現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中,對于培養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重視起來,教師需要從多重方面共同努力,改進教學策略,實施前置作業訓練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導入性教學。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同時,也促進了老師的進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向榮.人教版《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探究與分享”活動教學策略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17(4):243
[2]張瑞,黃艷珠.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道德敘事法的路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7):34-35
[3]李國娟.課程紅色文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3):44
[4]邱偉光.課程紅色文化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75
作者簡介:
薛新成(1965年2月-),男,甘肅涇川人,大專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