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虎
【摘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結果,也是當前各學科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建構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在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立足本校的信息化建設情況,聯系教學需要,應用多樣的策略借助信息技術建構高效課堂。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具體闡述應用信息技術建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 應用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482)。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44-02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要求。高效的課堂少不了適宜的教學手段。在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實現了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各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手段。《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發展信息素養,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靈活地組織教學活動。[1]盡管本校是農村鄉鎮學校,但是,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大力地建設了信息化教學環境。立足信息技術應用數學教學的價值,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依托本校的信息化建設情況,選擇適宜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應用,有效地建構高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一、課前:輔助學生自主學習
高效課堂的建構是需要學生踴躍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以儲備的知識為基礎的,需要遷移舊知,建構新舊知識聯系,由此建立出知識結構,實現對新知的理解。[2]由此可以看出,知識儲備對于學生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起著重要作用。儲備知識,是需要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的。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新知建構初步認知,如此方能在課堂上實現新舊知識碰撞。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這節課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學生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筆者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為要點,錄制了新知講解型的微課。在這個微課中,筆者先展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片,引導學生先整體觀察。接著,筆者利用量一量、折一折等方式,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張進行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梳理、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點[3]。
二、課中:引導學生理解所學
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需要完成的一項任務,也是建構高效的數學課堂的關鍵。[4]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的。知識和思維之間存在矛盾,導致學生在直接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會遇到諸多的思維障礙,影響學習效果。尤其,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學生一般通過與直觀事物互動來建構認知,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好可以化抽象為直觀,滿足學生的思維特點和需求。因此,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會應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理解所學,順其自然地建構出高效課堂。
(一)創設情境,調動課堂參與興趣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缺乏學生主體性作用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是難以達到高效程度的。所以,驅動學生自主地體驗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建構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學生自主體驗課堂教學活動,是以濃厚的課堂參與興趣為保證的。[5]因此,在建構高效課堂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教學情境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筆者一般會利用課件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
以“認識人民幣”為例,人民幣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進行互動的事物。不少農村小學生早早地承擔起家庭事務,利用了人民幣為家庭購買物品,對人民幣及其使用建構了認知。立足學生的生活經歷,在組織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應用多媒體播放如此動畫:小明在超市購買一個文具盒,貨架上的標簽是15元3角。小明在結賬的時候,拿出了幾個1角硬幣,20元紙幣和一張10元紙幣、5元紙幣,請問小明要如何結賬呢?如此生活場景很容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產生探究興趣,在此過程中,不少是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歷,給出答案:給一個5元和10元紙幣,再給三個1角硬幣。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數學內容
課堂教學是具有互動性的教學活動。課堂互動,是指教師、學生、教學資源三者之間的互動。缺少任何一方,課堂互動都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直接影響高效課堂的建構效果。希沃白板是具有互動性的信息化手段,將其應用到數學課堂上,不但可以輕松地創設出互動環境,還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合作探究,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掌握。本校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為每一間教室安裝了希沃白板,為教師提供了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的便利。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直接利用希沃白板與學生就數學新知內容進行互動。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建構了初步的認知。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先利用希沃白板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圖形,并在圖形上標注出序號,要求學生將是同一類的圖形的序號寫在一起。在自主學習經驗的作用下,學生對希沃白板中的圖形進行觀察和分析,根據發現的特點,將不同的圖形劃分到不同的類別中。在學生自主完成了此項任務之后,筆者鼓勵他們走進合作學習小組中,與小組成員共享自己的探究結果,并互相交流地進行驗證。在交流的過程中,筆者通過巡視課堂發現,學生找到了圖形的特征。于是,筆者鼓勵小組毛遂自薦,操作希沃白板,將是同一類的圖形勾畫到一起。在勾畫的過程中,學生還要說明自己的分類理由。在上臺展示的學生與希沃白板互動的過程中,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和傾聽,發現與自己分類理由不同之處,就此進行表達。在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希沃白板上展現了不同類別的圖形。對于學生表達的內容,筆者順其自然地進行肯定,使他們獲得滿足感,進一步地增強探究數學的興趣。
(三)動手操作,有效掌握數學知識
數學操作是學生探究、理解數學知識的主要方式。數學教材中的數學結論,大都是數學家通過不斷實驗操作,借助數學現象總結出來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早已要求教師立足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少教師利用數學材料,如紙張、剪刀等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操作。受到操作能力和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影響了操作結果,最終致使無法透過數學現象獲取數學知識,導致高效課堂建構效果不佳。電子白板一體機的出現和應用,解決了此問題,使學生們在與機器互動的過程中,自主地進行操作,準確地獲取數學現象,大大地提升數學操作效果,有效地借助了數學現象掌握數學知識,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在建構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時候,筆者還利用電子白板一體機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以“圓的面積”為例,轉化法是學生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主要方法。在轉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圓形圖案進行操作,將其轉化為其他熟悉的圖形。如果動手剪切圓形紙片,學生很難將其平均分為不同的份數,影響操作結果。對此,筆者先引導學生自主地遷移數學學習經驗,想出操作方法,并在小組中進行商量,確定方法。之后,學生直接站到講臺上,操作電子白板一體機,將一體機上展示的圓形圖片,利用切割功能,剪切成不同的份數,之后利用移動功能,對其進行移動,拼湊出新的圖形。如此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獲取了類似于長方形的圖形,主動遷移知識儲備,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筆者順勢提出了其他問題,如“在之前我們學習過哪些圖形的面積呢?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呢?這些推導過程有什么共同之處呢?”在提出問題之后,筆者將探究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他們繼續利用電子白板一體機進行操作,成為數學課堂上的小老師,積極地與其他學生互動,通過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尤其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學課堂上應用電子白板一體機,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機會,還可以使學生借助準確操作獲取數學現象,自然而然地推導出數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師要立足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情況,聯系教學需要,靈活地選擇多樣的信息化手段,將其應用到教學的各個階段,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數學知識,同時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切實地提高數學學習質量,順其自然地建構出高效的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陸依萍.教學形象生動的方法——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81.
[2]陳帷.巧遇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說說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2019:1.
[3]喻金香.信息技術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調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9.
[4]覃月娟.用好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改革——
論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華夏教師,2019(7):56-57.
[5]馬小梅.優化手段激興趣化繁為簡釋重難——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發展,2019(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