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治
【摘要】課堂是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增強專業素養的基礎上,結合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地應用多樣的策略。筆者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對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探究,總結了多樣的策略。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以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改進課堂教學為重點,詳細闡述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90-02
在21世紀,各國都在思考“教育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1]我國也不例外,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圍繞此問題,我國提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并將培養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方向標”。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載體。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數學教師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基礎上,結合教學需要,應用多樣的策略。那么,到底什么是數學核心素養,教師要怎樣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呢?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這兩方面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展開具體的闡述。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界定
數學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是指學生在獲取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符合學科特點的適應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的必備能力和關鍵品質。立足數學學科的特點,《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界定,明確地將數學核心素養劃分為了六個維度,指引著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數學推理、數學抽象、空間觀念、模型思想和數學分析能力。[2]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和維度,為數學教學指明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向,即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應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否則,如果教師仍專業素養不高,繼續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將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同時違背新課改的要求。下面,筆者具體闡述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數學教師承載著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任。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優化教學設計直接影響核心素養培養效果。所以,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闡述數學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優化數學教學設計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夯實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基礎
1.理解核心素養
在21世紀,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核心素養是全面提升學生素養的主要途徑,因此,新時期,培養核心素養是教師落實21世紀教育要求的關鍵。推進核心素養在數學課堂上的落地,關鍵在教師的專業素養。傳統教學實踐證明,數學教師專業素養水平不高,直接影響數學教學效果。數學課程標準中早已明確地要求數學教師以日常教學為依托,多種策略地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和關鍵技能,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
在日常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有效地理解核心素養,筆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活動,聽取專家或優秀一線教育工作者對數學核心素養的解讀,并聯系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情況,向專家或優秀一線教育工作者就數學核心素養問題進行請教。通過與專家或一線教育工作者積極互動,筆者切實地加深了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理解,同時也積累了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實施數學教學的經驗。此外,在終身學習意識的驅動下,筆者日常還以網絡為渠道,大量搜集與數學核心素養有關的信息,重點研讀核心素養的解讀內容和具體的教學案例,從中汲取教學經驗。
2.豐富專業知識
眾所周知,專業知識是數學教師知識結構的中心,是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師是一個具有復雜性的職業,要想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需要有扎實且豐富的專業知識。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數學教師不斷地豐富專業知識。
教材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依據,深入地鉆研數學教材,不僅可以了解數學學科的獨特性,還可以高屋建瓴地加工教材,實現對教材資源的有效應用。所以,為了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筆者將數學教材作為切入點,以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數學課程性質和教學理念為指導,整體地分析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結構,之后,細節地分析教材內容,把握重難點內容,尤其,以重難點內容為中心地分析數學知識點間的聯系,調整教材內容,建構數學知識結構,順其自然地實現對數學教材內容的靈活應用,推動核心素養下數學教學的實施。
(二)優化數學教學設計,推動數學核心素養有效培養
1.開展梯度思維訓練,發展運算能力
數學運算是數學核心素養中一個重要維度,也是學生在了解運算意義,理解運算法則,掌握運算定律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較強的數學運算能力,不但可以使學生增強對數學運算的理解,還可以大大地提升數學運算效果,促進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因此,在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特點和數學運算能力發展規律,為學生呈現具有梯度性的練習內容,驅動學生進行梯度性的思維練習,循序漸進地發展數學運算能力,推動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以“乘法定律”為例,在講授了乘法定律的基礎內容之后,筆者由易到難地為學生設計了梯度性的練習題。
基礎練習:35×6=6×35? 125×9×4=125×4×9
變式練習:66×105=66×(100+5)? 125×43=125×40+125×3? 105×47+105×52+105=105×(47+52+1)
拓展練習:97×158-97×58=97×(158-58)
延伸練習:12.5×0.25×3.2=12.5×0.8×0.25×4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完成這樣不同難度的練習題,不同數學學習程度的學生會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還可以切實地鍛煉數學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數學運算水平。
2.注重啟發引導,發展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一個維度,是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鍛煉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的保障。[3]核心素養下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深入地分析教學內容,立足學生學習情況,準確把握教學任務,提供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多種方式地給予學生引導,實現教師啟發與學生探究結合,使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空間里,既能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又能獲取數學學習樂趣,還能發展數學推理能力。基于此,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聯系教學需要給予學生啟發引導。
以“分數的意義”為例,在引導學生理解單位“1”的時候,筆者應用了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具體地,筆者先利用實物展示的方式,將不同數量的粉筆和粉筆盒展現在學生眼前,同時提出問題:“在老師的手中有幾根粉筆呢?有幾盒粉筆呢?”在視覺作用下,學生自然而然地答出:“一根粉筆、一盒粉筆。”對學生給出的答案,筆者給予肯定,并繼續進行引導:“那么,在現實生活中,你們遇到過哪些事物是可以用‘1’來進行表示的呢?”在提出此問題之后,筆者鼓勵學生走進學習小組中,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學生貢獻生活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碰撞思維、鍛煉思維能力的過程。經過合作交流,各個小組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使得教學資源變得豐富起來。
3.應用信息技術,發展數學抽象思維
數學抽象思維是數學思維發展的一個階段,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發達,在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面對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很難自主地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影響數學知識的理解效果,也影響數學抽象思維的發展。針對該情況,數學課程標準中早已要求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化抽象為直觀,使學生在形象化、具體化的數學現象的作用下,一步步地深入探究,由淺入深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循序漸進地形成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聯系教學需要,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以“方程的意義”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先展現了天平,直觀地演示天平的使用,使學生通過觀看了解天平的用處和原理。根據學生獲取的原理,筆者利用課件展示天平平衡狀態下的等式關系,驅動學生由現象探究方程。在引導學生探究方程的過程中,筆者繼續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如在電子白板上展示一個天平,將50g的砝碼放到一個托盤中,引導學生聯想會發生的現象,并探索使天平平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正是學生將生活現象轉化為數學知識的過程,有效地利用數學式子表示現象,加深對平衡狀態下式等式關系的理解。之后,筆者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演示。在此次演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探究這樣的問題:天平的右盤放入100g的砝碼正好平衡,當給杯子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如何通過增加砝碼使天平平衡?在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遷移學習經驗,列出不同情況的等式。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從自身入手,多種策略地提升專業素養,并以課堂為載體,聯系教學需要,多種策略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通過發揮自主性,由淺入深地探究數學知識,在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數學必備能力,夯實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8(35):41-42.
[2]駱平.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24):56-57.
[3]曾萬強.談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落實[J].教育教學論壇,2018(1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