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萍
【摘要】數學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強化具有積極作用,進而應當重視對數學教學工作的優化。此外,數學知識中蘊藏豐富的德育元素,如果能夠在具體教學中融入和滲透德育教育,那么還可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修養。為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現狀和其與德育教育融合的意義進行分析,并從教學情境、教學理念、教學情境和教學活動三個方面論述其融合方案,期望促進小學數學學科與德育教育工作的良好融合,并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德育教育?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035-02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育活動中,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成長特征融合德育教育,那么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認識到更多的人文知識要點,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得到強化。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指導中,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教學思路,除了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教學指導,更要重視將數學知識與德育思想進行融合,以此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一、小學數學教育現狀
(一)教學理念落后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指導中,其自身的教學理念對教學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就目前我國小學數學學科教育工作而言,廣大數學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即便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背景下,仍然有一些出身于應試教育體制的數學教師轉變教學形式,卻未能改變教學理念,這樣對數學教育的創新發展起到了極為不良的影響。要知道,教學理念的創新是推動學科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對落后的教學理念進行破除,亦會導致其教學質量跟不上新時期的教育要求。
(二)德育滲透較少
小學數學學科教育蘊藏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將德育教育元素與數學學科知識進行充分融合,其可以讓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知識水平得到同步提升,符合我國綜合性人才培養計劃的要求。然而,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上,諸多教師忽視了對德育教育的滲透,甚至還有部分教師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那種應試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如此機械性的教學指導不僅遏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喪失了接受良好德育教育的機會。
(三)學生興趣不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極為明顯的作用,這一點在小學階段尤為明顯。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的年齡階段,他們習慣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思考,進而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必要。當下我國小學數學學科教育缺少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思想都較為枯燥、單一。長此以往,諸多學生便對數學學科失去學習興趣,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了抵觸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建立。
二、小學數學與德育進行融合的意義
(一)提升教學質量
德育教育元素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德育教育的感染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提升數學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諸多小學教師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課上慢慢地灌輸數學知識要點,并通過海量的數學題訓練來夯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然而,這樣的教學并不能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但如果德育教育與數學知識的融合便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能讓學生在德育思想的影響下建立起了學習興趣,還讓學生的精神教育變得更加地飽滿,可使得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精神[1]。
(二)提升學生德育修養
教育育人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而育人的過程是德為先的過程,只要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優良思想品德,才能讓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去創造價值和回饋社會。為此,在小學數學學科教育中,教師不能過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數學知識教學,而是要引導學生正確思考數學知識的價值,并從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在數學與德育相融合的課堂上便建立起了完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的同時,亦讓學生的德育修養得到了完善。
三、小學數學與德育進行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結合教材內容,挖掘德育素材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教學素材,只有充分地對這些素材和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才能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教師在整個教材資源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相應的素材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例如在《確定定位》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對GPS定位技術進行講解,包括我國在該方面的技術處于世界何種水平,以此提升學生對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認知,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此外,在學習《一億有多大》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的人口數量來描述,其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我國人口數量的基本國情有所認識,并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養和道德修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實際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材中的諸多知識點都可以進行關聯教育,適當地從系統的知識點中融入德育教育對促進小學生的良好成長有著良好的作用。為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亦要有所重視,并合理的對教材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2]。
(二)融入全新理念,創新德育形式
科學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必要,小學數學教育若想科學地與德育教學進行融合,其亦需要教師及時對傳統的教學思路進行整合,優化和創新教學模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更好地培養自身的德育素養。在新時期,新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技術層出不窮,其作為傳統教學的創新,符合當下小學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進而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德育教育和小學數學教育形式的融合創新。為此,教師需要重視對新技術和新資源的應用。例如在小學數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相關的知識點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實踐對圖形的變化過程進行實操訓練。例如,通過剪紙或計算機上機實踐讓學生自主觀察,這個過程既能以新穎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美學品格具有積極意義。
(三)構建德育情境,滲透德育內容
良好的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作用,傳統小學數學課堂過于枯燥、單一,學生機械性的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并不能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樂趣。而德育教育情境的創設融入了更多的德育教育元素,同時以更為直觀的知識點展示形式讓學生接受信息,進而其教學活動的過程是豐富多彩的,可以有效起到數學知識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升與毫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更深入地理解知識要點,便可以開展“動物餐廳”的主題數學實踐活動。課堂導入情境為“動物世界開了一家餐廳,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在這樣的故事情境創設下讓學生們認識升與毫升的知識點,直觀趣味的活動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同時讓學生在時間參與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換算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點[3]。德育的滲透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該教學情境的創設無疑滿足了這一德育教育要求,進而開展該教學模式可以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豐富教學活動,增強社會意識
教學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對教學質量也會形成較大的影響,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為了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融入德育教育來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責任感,使得學生的德育思想和知識視野同步得到開拓。例如在學習《統計》知識點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讓學生獨自利用網絡或查閱圖書的方式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學習,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理解“統計”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做好統計工作有著怎樣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若想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進行培養,教師需要讓學生在統計和搜集數據中結合社會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開展。例如,對森林砍伐、水資源浪費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統計,這樣便能夠提升學生保護環境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自覺的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等,這便是數學課堂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4]。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亦不斷對傳統教學思路進行了創新和調整,希望能夠以此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讓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德育教育與數學學科知識的融合推進可以強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可讓學生從更豐富的人文知識和德育素材中得到更充分的鍛煉,如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升,進而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維意識和獨立學習能力的人,這將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曾小劍.小學數學與德育的融合探微[J].數碼設計(上),2020,9(12):185.
[2]江光輝.小學數學與德育的融合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0(23):81-82.
[3]劉繼穩.小學數學與德育結合之我見[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590-591.
[4]林彩紅.小學數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思索[J].數碼設計(上),201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