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錦云
【摘要】“教育為本,德育為先”,教育不應該只是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還應該包括德育教育的引領,進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便成為踐行德育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成為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成長的重要手段。就此,本文主要從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入手,就德育教育的實際滲透策略展開相關研究與探析。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051-02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在新時代教育背景的引領下,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今天,我們作為教師,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學重點向德育教育偏移,在調整教學策略的同時,將德育教育理念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從而在保證教學質量、保證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助力小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基于此,本文作者便從自身的實際教學出發,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論述如下,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全面發展。
二、將德育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新時期的小學德育教育不應該僅局限于某一德育課程的教學與引領,而是要貫穿于整個小學教育當中,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其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在實際教學中的課時安排都明顯高于其他學科,進而將德育教育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深化小學德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同時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引入,需要教師針對自己原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進行調整,需要教師的主動學習與積極改革,在提升教師教學素質的同時,還能夠推進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在科學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逐步形成更加端正的態度、更加嚴謹的思路、更加積極的探究,從而有助于推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夠更有信心參與到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中,也在不斷發展小學生整體素質的同時,推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達成。
三、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以身作則,給予學生無形德育引領
教師是教育的主要踐行者,是小學生在學校最信任的人,也是其在無形中學習和模仿的人。教師不管是在教學還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成長。進而在融合德育知識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調整,還要嚴于律己,有意識地規范自身的言行,做好小學生的榜樣,從而寓德育教育于無形,使其既可以收獲數學知識的積累,又可以逐步養成德育意識。
作為教師要想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榜樣,只有豐富的數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教師真正從自身做起,從自身言行中的每一個細節入手,給予學生榜樣引領。例如,要想讓學生喜歡數學知識,那首先我們教師就要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每天接觸的數學知識,并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激情;要求學生在計算和審題過程中認真、細心,那我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便要謹慎、仔細,一絲不茍地開展教學、嚴肅認真地評判課后作業,及時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和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而我們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上數學課,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熱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其及時的幫助,在他們取得成績時,不吝嗇對他們的表揚,關心其數學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促成師生關系的優化,更引導學生做到思想和行為上的全面德育素質提升。
(二)挖掘教材,豐富課堂德育教育內容
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也離不開教師對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學內涵和德育教育元素的挖掘與利用,即教師不僅要把教材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傳授的依據,還要將其作為數學德育教育的根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動的德育教育故事,形象的德育教育插圖,具體、直觀且具有德育教育價值的數據、試題資料等,來豐富課堂德育教育內容,切實推進德育教育成效的發展。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時,除了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和換算關系之外,我們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成立和“2019年10月1日”中國成立70周年的相關視頻內容,使學生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加深認知,可以從中積累感性的情感經驗,從而銘記前輩們的抗戰歷史和祖國的發展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在教學《時、分、秒》時,則在引導學生在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掌握1時=60分,1分=60秒的換算知識的基礎上,帶領其感知“1分鐘有多長”,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以在這1分鐘里干些什么?”從而有效強化小學生對時間的認知。還可以帶領學生制作“生活作息表”,使其在制作每日學習計劃的同時,可以養成規劃時間、遵守時間、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切實發掘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有價值的道德教育。
(三)生活實踐,深化學科德育教育效果
正所謂“生活即教育”,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德育教育也終將踐行于生活。在將德育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時,教師也不能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授,而是可以充分發掘貼近小學生生活的,與數學、與德育相關的內容和案例,為學生講述,帶給其新鮮感,引領其進入熟悉氛圍的同時,有效強化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認知,以在豐富數學教學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學科德育教育的成效。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五年級《位置》這部分知識時,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談話方式進行提問:“班長坐在哪里呀?站起來讓我們再次認識一下吧。”而在班長站起來之后繼續提問:“好,哪位學生能給大家描述一下班長在班里的位置呢?”(學生自由回答)。師:“對,大家說得都對,可是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你們有的是從左數,有的從右數,還有的用第幾排、第幾組來表達,這就有點亂了吧,我們能不能統一一下……”從而在生活化語言的引領下,順利引出數學新知,也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學思路引導下,獲得自主探究與自主思考能力的鍛煉。而在組織學生學習《多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對教室的面積、樓道的面積、花壇的面積等進行實際的測量和計算,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其知識使用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切實感知合作的力量,有效培養其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嚴謹治學,切實強化德育養成教育
數學知識比較嚴謹,理論性和邏輯性都較強,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即使引入德育教育內容,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也應該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則、按照相應的法則去學習數學、探究數學,從而使學生在遵循數學學習規律與科學性的同時,能夠以更加認真和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數學知識,以在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同時,推進學生數學學習成效的事半功倍,更進一步強化德育養成教育效果。例如,在指導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定理時,要求學生在具體的運算練習中,要時刻牢記“從左到右,先乘除,后加減,有小括號時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式子”這一算理。進而在德育知識的引領中,我們也同樣要要求學生遵守規則,比如,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講,不擾亂秩序、不打擾別人,放學回家之后要先寫作業,再玩游戲,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要看交通信號燈……在引導學生遵守規則的同時,養成嚴謹的生活態度。同時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很多內容都來源于客觀事實,是從實踐經驗中提取出來的,進而在組織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認知學習課本上的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習用辯證思想去看待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使其可以尊重不同人對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知道事物是不斷變化的,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并能夠分清主次……從而在拓展學生學習思維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科德育教育成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根本是“教書育人”,尤其是在小學這一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上,更不應該局限于傳統的應試教育上,而是要在以生為本、全面素質教育的理念引領下,將德育教育內容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融合,以在踐行新型小學教育改革要求的同時,拓寬德育教育的途徑、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切實推進小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焦輝全.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點點滴滴[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45-46.
[2]江雅.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7):154-154.
[3]洪銘志.“有心澆花花更艷”——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分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0):100-100.
[4]張維寶.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J].教育研究,2020,3(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