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德
【摘要】本人立足實際,結合文獻資料,分析了網絡環境下改革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之后,就如何將改革創新工作落到實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給出了巧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視野;微課融入教學,深入理解重難點;創設媒體情境,豐富學習體驗;布置網絡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四個策略,在此基礎上又對此項工作的意義進行了簡單的概括,希望能夠為一線中職教師更好地開展思政課教學活動,讓中職學生的思政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網絡環境? 思政課教學? 改革和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057-02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理論與教學實踐備受廣大教師的青睞,不少教師在近些年對中職學校思政課育人模式展開了研究,同時也在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指導下進行了實踐。為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其實現全面、多元、個性的成長和發展進步。我們一線教師必須加強對思政課教學的重視程度,努力提高中職思政課教學的質量。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新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資源日漸豐富,所以我們的思政課教學工作也應該緊隨時代發展的趨勢,將網絡資源、網絡技術有效地融入其中,給中職思政課教學活動注入新的力量,推動其取得更好的思政課教學效果。為此,本人立足實際,結合文獻資料,簡單分析了網絡環境下改革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之后,就如何將改革創新工作落到實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給出了巧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視野;微課融入教學,深入理解重難點;創設媒體情境,豐富學習體驗;布置網絡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四個策略,在此基礎上又對此項工作的意義進行了簡單的概括,希望能夠為一線中職教師更好地開展思政課教學活動,讓中職學生的思政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一、網絡環境下改革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之所以說網絡環境下改革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是中職思政課教學發展的需要。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新時代,網絡環境下,正改變著人們生活、學習、生產的方式,所以,對于中職思政課教學活動,當然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改革既有的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和優化,以獲得更好的思政課教學效果。深入推進網絡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用好網絡語言、網絡手段、網絡文化,提升中職學校思政教學的現代化水平,增強思政課的傳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以中職生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易于接受的話語體系,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二,是中職學生的訴求。中職學生對網絡技術、網絡資源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充滿好奇,在實際進行思政課教學中,將其融入其中,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網絡資源有更好的掌握,與此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習的思政課內容有更好的掌握,所以說,改革既有的方式方法,將網絡環境下誕生的新資源、新技術融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是獲得更優質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力量。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中職思政課教學中存在重視程度不夠高、形式化、模式化嚴重、內容單一、方式方法單調、學生主動性不強、思政課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整體教學質量有待提高,而將信息技術、網絡資源融入其中有助于這些問題的緩解、優化和解決,對于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思政課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所以說,在網絡環境下,改革既有的教學方式,實現創新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二、網絡環境下改革創新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的方法
由上述多方面的分析可知,在網絡環境下改革、創新中職思政課學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將其落到實處,本人做出了如下分析和探索。
1.巧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視野。當今時代網絡資源日漸豐富,能夠為思政課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拓展學生的視野,達到更優質的思政課教學效果。眾所周知,網絡資源繁雜多樣、良莠不齊,因此,我們教師作為學生思政課教學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就需要加強對網絡資源篩選、應用的程度,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思政課教學的需要,為學生選擇一些他們需要的,對思政課學習有幫助的網絡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優質課程思政資源共建共享。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立足課本教材,以此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融入網絡資源,實現知識的拓展延伸;第二,立足時事政治,為學生提供更多新的資料,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最新的思政課教學信息;第三,加強對學生了解的程度,根據他們的思政課水平、興趣愛好、知識儲備為他們提供一些有價值引導、思想促進的網絡資源,進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思政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微課融入教學,深入理解重難點。微課作為新時代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時間短,內容精,能夠很好地打破時間、空間對學習的限制,能夠將重難點知識更細致、全面地展示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針對性地展開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且在微課教學的引領下,能夠讓學生逐步養成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展開學習的好習慣,這對于學生今后更好地展開更多思政課知識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有著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們一線教師在實際展開中職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教學實踐活動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微課,并根據學生的參與、反饋效果,不斷地優化和完善,以促進更優質思政課教學效果的真正獲得。
3.創設媒體情境,豐富學習體驗。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方法,現如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思政課教學活動的展開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所體驗、感悟,實現情感共鳴,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思政課知識和內容,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借助網絡資源、音視頻、圖片、動畫、3D展示等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媒體情境,充分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實現感官聯動,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更好的思政課學習體驗。
4.布置網絡作業,提高作業效率。作業作為一種溫故知新的有效渠道,在思政課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傳統的勾畫重點、背誦知識點、做題、考試的作業方式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倦怠的情緒。因此,我們就可以改變這一作業方式,將網絡資源融入其中,為學生布置一些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作業體驗。借助網絡我們也可以時時刻刻地指導學生作業,讓學生利用網絡與更多的同學交流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問題過夜,這樣一來,作業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問題解決、溝通交流等多項能力也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網絡環境下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意義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中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是有著自身獨特的意義的。從理論層面來講,能夠豐富理論界既有的相關理論知識體系,為研究者更好地展開相關的研究活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素材;從實踐層面來講,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思政課知識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性,有助于中職思政課教學事業的發展,促進其實現價值最大化。另外,對于學生思政課水平的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有著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讓更多的中職學生成長為思政課水平高、理論基礎扎實的復合型青年,而這也是研究這一內容的意義所在。
總的來說,在中職生素質教育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中,中職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將網絡資源和技術融入到中職思政課教學實踐中去也顯得尤為必要,統籌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大力推進混合式、議題式、案例式教學改革,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參與式、研討式、探究式學習,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強化課程育人實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能力提升相統一,推動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活動取得更優質效果。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幾個簡單的策略和方法就能夠實現的,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夠完善,給出的四個方法也是個人實踐之后認為比較可行、實用、有效的方法,不夠完善和具體,在日后展開教學活動時,還會繼續探究、分析此問題,繼續為中職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提高,中職思政課教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劉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32):77-80.
[2]楊于岑,張振.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及提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52-56.
[3]張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課 堂教學的“溫度”[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 (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