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琪 吳華


【摘要】問題是數學學科發展的原動力,深度學習的教學進程總是在問題驅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與進步。本文基于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與深度學習理論,在剖析高中數學教學本質的基礎上,提出了問題驅動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三要素,一是深度學習的核心:合理的問題設計;二是深度學習的關鍵:真實的問題情境;三是深度學習的路徑:學習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活動。通過一節概念課的教學設計,示范引領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問題驅動。
【關鍵詞】問題驅動? 高中數學? 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18-02
一、問題的提出
問題是數學發展的生長點,是數學的心臟。綜觀整個數學發展史,可以發現,數學學科的發展是基于現實生活或數學內部的問題提出,當出現問題時,人們開始對問題的答案或可能解決的方案進行探索、提出猜想,并對猜想進行驗證,如果驗證成功則形成數學結論,如果失敗則循環猜想。同樣的,數學教學也應遵循這樣的過程,從問題出發,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教學。
然而,現在的教學大多與數學的發展相悖,先進行概念或原理的教學,然后在其指導下進行解題活動。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誤以為數學是憑空產生的,是純碎的抽象學科,沒有實踐活動,只是死板的記憶學科,缺乏對數學本質的教學。基于此,筆者認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有賴于數學問題,深度學習的發生有賴于問題驅動。
二、理論基礎
(一)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
問題是數學發展的生長點,是數學進步的原動力,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工具。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是數學結論再現的過程,學生在產生這些數學結論的問題背景中“模仿”當年的數學家,歸納概念、探索原理,揭示數學的本質,發展數學的思想方法。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其實是弗賴登塔爾“再創造”數學思想的進一步延伸與具體化。“數學的再創造”是指學生參與數學活動,重走數學結論發生的過程,進而發現或創造數學的概念或原理。然而,囿于學生知識基礎、已有水平、學習經驗與數學家之間的差距,他們難以獨立地發現或創造一個數學結論,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挖掘那些顯性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對知識進行再創造,在教材呈現的知識與學生學習之間充當橋梁紐帶,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限的再創造,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下理解知識[1]。
(二)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最初是計算機領域的概念,后被引入學習科學領域,為將其區分,有學者將后者表述為“深層學習”。我國學者黎加厚指出深度學習是學習者能夠主動、批判地學習新思想和事物,并將其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同時能夠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與應用,解決問題的學習。為了理解深度學習的內涵,這里我們需要借助布魯姆(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法,他指出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由低級到高級可以分為記憶(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sis)、評價(evaluation)。從這個角度來看,淺層學習的認知水平只停留在“記憶、理解”兩個層次上,主要是對知識的簡單復制,屬于低階思維活動;深度學習的認知水平對應的是“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四個層次,是學習者出于自身需求而主動對知識進行建構、二次加工,從而轉化成自身技能的高階思維活動,當今教學提倡指向學生高階思維培養的深度學習。
三、問題驅動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核心要素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本質
在對問題驅動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解構前,我們必須先明晰高中數學教學的本質。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 數學教學就是立足學生全面個性化發展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如圖1所示,數學教學的起點是學生學情基礎和數學內容,在對這兩方面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根據預設目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也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實現數學的深度學習,進而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一個具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人通常具備四個基本能力:
1.發現問題的能力: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用數學的眼光辯證地發現事物間存在的數量或空間關系、矛盾,并將其提煉。
2.提出問題的能力:將發現的問題用數學的語言、符號表述出來。
3.分析問題的能力:確定問題的目標與條件,善于抓住量與量之間的本質關系,從表象逐步過渡到本質。
4.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概念、原理、性質、公式等數學知識,提出解決方案。
分析與解決問題涉及的是已知,而發現與提出問題涉及的是未知,是一種自我的超越,朱熹曾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數學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最后都會內化成個體獨有的數學思想,也就是說,數學教學的本質其實就是傳授數學思想,而數學思想的最佳承載品就是“問題”,因此數學教學也是帶領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
(二)問題驅動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核心要素
1.深度學習的核心:合理的問題設計
合理的問題設計是深度學習發生的根本條件。從數學的歷史發展來看,數學學科的完善得益于問題矛盾的推動,包括外在的現實問題解決需求和內在的邏輯矛盾需要。數學深度學習教學提倡課題教學應圍繞著真問題展開,真問題即促使數學結論被發現的原始問題。張奠宙教授認為“只要是具有啟發性的、本原性的、觸及數學本質、能夠在數學中起統帥作用的問題都是真問題”[7]。真問題的創設需要教師追溯數學的歷史,從中找到數學結論產生的背景與問題,以此開展教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從數學史中找到,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結合歷史,發揮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學生設計合情合理的問題,助力學生的深度學習。
2.深度學習的關鍵:真實的問題情境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數學現實”。每一個數學結論都產生于現實背景,教師需要根據數學現實與學生生活經驗創設真實、有價值的情境。新課標中指出,情境包括生活情境、科學情境和數學情境,也就是說,情境的創設應至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1)具有較重要的生活價值。
(2)具有較重要的科學意義。
(3)具有較重要的數學價值。
(三)深度學習的路徑:學生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活動
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活動是深度學習的主要路徑。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活動包括三個步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應用。
問題分析實際上是對問題進行思考辨析的過程,深度學習的教學提倡在對問題的思辨過程中大膽猜測,初步發現概念或定理,得到數學結論。問題解決實際上是求證的過程,是在對問題深入分析,梳理出清晰的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證明的過程。應用是概念和原理的外顯形式,是檢驗學生掌握程度的工具。
四、問題驅動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案例
下面以概念課“三角函數的定義”為例,對問題驅動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進行說明。以刻畫摩天輪某一座艙這一問題情境展開,通過如下問題層層遞進:
五、結語
問題驅動下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不再是題型的積累與知識的堆砌,而是教師帶領下重走數學發現之路的歷程,是學生思辨思維起主導作用的學習過程,是學生感受數學、理解數學、享受數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程厚軍.問題驅動課堂教學的理論、模式、實踐探索、反思[J].中學數學,2012(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