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

摘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2017 年版) 》出版,使得對于學生的教育要求不再局限于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而是注重對學生進行素養教學。文章根據新課標的內容,基于冰山模型的理論,結合新時代中學化學教育的特點,探尋如何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冰山模型;實施路徑
1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與2003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版)》相比,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教學改革上重點突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中體現了學生要以化學學科知識內容為學習載體,從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分別為“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1]
2 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冰山模型”的構建
冰山模型最初是在1973年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的,后來發展為著名的能力素質冰山模型。該理論將人的綜合素質喻為冰山,分為露在海面之上的可視部分,稱為顯性素質,以及因深藏于海面之下而不可見的部分,即隱形素質。該理論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對個體的素質進行劃分,結合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得到了“學科核心素養冰山模型”,如圖1所示。冰山模型理論對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啟迪作用。
對于“學科核心素養冰山模型”的理解,可以從以下2方面進行把握:
首先,從兩部分的性質來看,顯露在海面之上的可視部分,是化學教育的顯性內容,在教育過程中是可以被看得到的部分,也是最基礎的部分;然而隱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是化學教育的隱性部分,在教育過程中,無法被明確的觀察到,也不容易被檢測。但是對于學生的培養和素質教育,以及終身學習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就遷移性和可變性而言,海面之上的顯露部分,無論是化學知識還是化學技能,都具有較強的遷移性和可變性。然而隱藏于海面之下的部分,即學化學素養,具有內在性、穩定性等特征。但兩者之間也具有內在聯系,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才會在精神層面具有更高的追求標準。就如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們需要動力實現某些需求,有些需求優先于其他需求。在化學學習中,最基層次的需求就是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滿足了這一需求,我們才具有追求更高需求的基礎。
3 “學科核心素養冰山模型”視域下中學化學教育的實施路徑
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往往比較容易掌握,換而言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落實要更容易些。而對于“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因為它們具有內在性,所以無法采用簡單的方法被直接測量,以至于落實情況難以檢驗。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尋找合適的方法落實該素養水平。
3.1 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
創設真實問題情境,開展以化學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設計,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傳授知識技能,學生對于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思維僵化,缺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轉變角色,不單純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作為引導者,不斷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走進實驗室,親身接觸試驗,了解到科學的魅力。對于受試驗的危險性、設備等因素的限制的實驗,可以借助虛擬仿真實驗,讓學生掌握相關實驗操作及安全知識,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學生的實踐學習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3.2 課程設計體現基礎性、時代性以及創新性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信息時代的來臨對學生的教育展現出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知識的多少不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能運用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新時代的中國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必須要擺脫之前“應試教育”的桎梏,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
在一定意義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精髓是創新,創新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本質特征。要想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創新是關鍵。就知識而言,它是教學的基礎內容,將基礎知識完整設計進教學過程中,便保證了課程設計的基礎性。然而,如何將時代性和創新性融入課程設計中,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情景素材的創設。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基于化學基礎知識來建構更廣泛的遷移價值,做到“舉一反三”。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學會本原性、結構化的認識化學知識,還能從不同視角,采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和認識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2017)[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左莉. 基于冰山模型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 大眾標準化,2021,(18):173-175.
[3]鄭敏藝,黃紫洋. 基于真實情境開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學[J]. 化學工程與裝備,2021,(10):282-284.
[4]張越,郝俊生. 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03):17-19.
[5]孫敏. 基于真實情境開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案例[J]. 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11):41-47.
[6]鄭長龍. 化學學科理解與“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J]. 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9):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