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衛平
摘 要:近些年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我國教育也開始由應試教育向全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念也從注重學生分數轉變為注重學生能力,以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邏輯思維,養成自主學習意識為主。新理念下課堂教育涌現出很多新的教法,其中問題導向收效明顯,其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自主思考,最后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理解知識。問題導向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收效最為明顯。本文就問題導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進行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導向;初中物理;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18
物理是理科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門學科,其有固有的物理理論和思考模式去解釋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這些現象包括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和浮力,也包括一些宇宙天體的運動。一個國家物理學科的發展,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方方面面,小到生活常用機械的發展水平,大到宇宙航天科學技術。初中物理學主要讓學生去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是物理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教學法能夠很好地幫助初中學生學習理解物理知識。
一、結合教材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備課設計教學是教師上課前準備的,但是其也是上課的重要部分,缺少這部分是不可能上好課的,所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師的備課雖然不在課堂上展現,但是備課是對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在課堂上如何去分配時間,兩部分教學內容要如何去銜接,選擇什么樣難度的練習題,包括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是在備課的時候精心設計的。教師備課一般要注意三點:第一備學生,第二備教學方法,第三備教學內容。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上課就是讓學生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第一考慮的就是學生,考慮對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的知識。在物理教學中我們采用了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問題導向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學生所選定的教學方法,這就是第二個注意點,根據學生選擇合適教學方法。最后是備教材,把教材內容與問題導向法結合起來進行精心的設計。簡單地說,教師備課就是設計教學的具體步驟,具體地說教師上課前要根據學生狀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再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合理設計、精心編排。教師結合教材設計教學內容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物理是一門探究性的課,學生只有在探究的學習方法下,才能深刻地領會教材內容,將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現象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備課環節,教師的教學設計越精心,教學的成果就會越好。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將問題導向法與物理知識合理地編排起來。
二、合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精神
問題導向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出發點的,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知識,培養思維的發展,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建立,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法,第一個步驟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問題是問題導向法的核心,也是問題導向法的“導火索”,只有學生發現問題,才能使其思考,從而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直接訪問的形式讓學生產生疑問。這種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比較直接,適合于比較普及、比較直觀的生活現象。教師也可以通過統計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在課堂上舉幾個有共同特征的例子,引導學生去發現共同點,進而在學生腦海中產生疑問。這種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相對高級,對學生的總結能力、對比能力都有一定的鍛煉。但發現問題之后,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求知精神,使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及其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探究科學的方法去解決相關的問題。初中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探索能力比較強,因此激發其求知精神,有助于其積極思考,使其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相關問題或者現象。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去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這就改變了原有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將物理知識的意義理解得更深刻,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最好能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有助于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產生極強的求知欲,在解決問題后將生活現象和物理知識聯系在一起。
三、引導學生思考,重視思考過程
在問題導向教學中,問題是整個課程的“導火索”,是這節課的開端,而“導向”的過程是重點。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對教學結論的掌握情況,對引出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教學目標的過程幾乎忽略不計。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模仿的應用沒有理解,也沒有鍛煉思維的過程。而問題導向教學更注重的是“導向”環節,學生在導向環節中積極思考,這才是教學的關鍵。傳統教學只是教會學生知識,而現代教學應該教會學生思考知識。教師在物理課堂上,一定要注意學生思維的引導,重視學生自己思考的過程。學生在思考中能夠分析物理知識,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思考知識的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教會學生怎么用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知識是怎么來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物理知識,變身成了主動學習的主體,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形成科學的探究觀,為以后物理的學習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也許會產生偏差,但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很重要,在思考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所以,在問題導向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思考的過程,不可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
四、分析問題,提高解題能力
問題導向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思考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識,達到教學效果。問題導向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吸收新的知識,也可以對學生學習的成果進行檢驗。教師可以設計一組新的問題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新的問題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也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重要的知識。教師通過問題的引導,還可以層層遞進地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問題導向教學也可以滿足傳統教育應試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問題導向教學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還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堂的吸收知識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后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將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和課后的問題相關聯,使每個學生都擁有符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個性化學習進度,從而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物理成績,實現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高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應用問題導向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高解題能力。
五、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是教學模式改革的催化劑,是聯系教學各個環節的鎖鏈,重點是發揮問題承上啟下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深度,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導致學生問題意識薄弱,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創新能力的發展被限制。而問題導向教學更重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思維,帶領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鼓勵學生發現,教學重點明確。學習中學生有了問題意識,知識學習的價值也會顯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開放性問題,問題突出本節課重點。學生在知識研究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進而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教師要及時更新學生科學知識學習觀念,促使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并用質疑的態度對待書本中的知識,逐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培養,學習過程更有個性。教學中問題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不是考查學生學習結果,能夠有效轉化學生學習態度,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物理空間,為學生下一步物理學習打基礎。
六、將問題導向應用于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問題是聯系學生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重要載體,在一節課的教學中發揮著橋梁的作用。借助問題導向教學法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重視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深度,不重視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將知識學習當成任務,而不會發現物理知識學習對于自身成長的重要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度依靠模仿,不重視實際應用,思維不具有深度。但是,問題導向教學法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在設計導向問題的時候,更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使學生能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維深度。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將導向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能夠有效改變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且這種學習方式更契合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在實際操作環節,教師需要先為學生設置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引出導向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將物理問題放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思考。在問題引導教學方式下,物理知識在學生心目中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形象,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好奇心會得到充分激發,探究欲望提升,學生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探索中,學生會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
總而言之,將問題導向法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其實現了傳統課堂的轉變,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進而培養出完整的邏輯思維。教師應該重視問題導向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問題導向教學靈活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亞琴.基于問題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9(21).
[2]陳曉旭.以問題為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
[3]黃盼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8).
[4]岳小剛.基于問題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探究[J].新一代(理論版),2020(1).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