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如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中包含了讀和寫,讀與寫相互作用。現在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學校需要構建高效課堂。語文教師為了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就需要清楚知道語文各個版塊內容的關聯,在教學當中有效融合閱讀與寫作的訓練,使得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有效拓寬,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閱讀與寫作的雙贏。本文主要探究語文教師如何融合閱讀與寫作教學。
【關鍵詞】小學;閱讀;寫作
語文在人類交際當中有著重要作用,語文知識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內容。由于語文不但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關鍵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時的基礎,所以小學需要重視語文教學。語文中的閱讀和寫作不但是教學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難點內容,如果想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得到良好培養,教師就需要有效融合閱讀、寫作教學。
一、目前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情況
近些年我國教材改革在不斷推進,學科整合也在不斷推進,這使得小學高年級語文具有較大的教學空間,教學中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路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高。但事實上,現在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學生的能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小學高年級學生尚未積累夠語言和詞匯,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厭惡寫作。教師分析學生寫作能力低下的原因,結果是通常的語文教學是沒有將閱讀和寫作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學生沒有形成閱讀過程中列提綱、做筆記的良好習慣,雖然有部分學生會記錄一些筆記,但其筆記大多來源于教師的板書,可學到的知識較少。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寫作訓練時,學生缺乏動口意識,且大多學生都存在動筆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難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對學生開展閱讀與寫作訓練,其最終目的也是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鍛煉,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語文知識。
二、小學融合語文閱讀和寫作的策略
第一,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語文教師能夠運用現代化技術來有效挖掘閱讀、寫作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教育領域中逐漸運用現代化技術。教師在課堂中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圖片、視頻等方面的教學資料,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直觀的理解,讓學生可以更快領悟知識。例如,語文教師在教學《白鷺》這一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閱讀朗讀,讓學生初步思考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然后,語文教師運用ppt來向學生呈現白鷺的圖片,讓學生對白鷺這種動物有更直觀的印象。接著,語文教師再要求學生找出課文是如何描寫白鷺美的,教師可在ppt中向學生展示白鷺“清田獨釣圖”“清晨望哨圖”“黃昏低飛圖”等圖片,使得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直觀的圖片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知識,為學生的課文閱讀掃除障礙,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國語文教材各個單元主要依據文章體裁來進行劃分,所以語文教師能夠將教學重點放在每個單元中的典型課文,余下語文課文都能夠運用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來進行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時候,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課文中標記生字和生詞,然后開展字詞的寫、查與讀,學生在過程中可以掌握自主學習方法,也能夠在自己努力下對課文有初步了解。同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向學生拋出問題,組織學生根據問題來進行相應的學習和討論,教師在學生學習討論中可適當增強課文知識的概括與點撥,使得學生能夠完全掌握課文知識。然后,語文教師再指導學生寫作,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充分反饋其課堂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讓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語文教師在進行《桂花雨》這一課文的教學時,能夠讓學生進行初步閱讀,在閱讀中用筆標記自己不認識的字詞,然后用字典來查詢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最后語文教師可以聽寫生字詞,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生字詞的記憶力和理解,使得學生可以順利閱讀課文,讓學生有更多的字詞運用在寫作中。語文教師能夠向學生提出“作者愛桂花,喜愛它的什么?”“作者寫搖桂花過程中,主要介紹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樣的感情?”“作者又是通過哪幾件事來體現思桂花的?”等問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再讓不同的小組來根據一個問題來進行討論交流。學生在討論交流當中,其邏輯思維能力會有所提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作者的寫作手法,將其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讓學生嘗試著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來寫一篇小作文,以此來讓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增強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能力。在推行新課程改革后,我國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時,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方式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一篇課文中會具有優良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手法,且課文中也會運用修辭手法,所以語文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當中有效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在閱讀課文過程中尋找其中的寫作手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在進行《落花生》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課文能夠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并思考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學生思考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是按照種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評花生的順序,為我們講訴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之處,以此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對比句子進行仔細閱讀,如將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對比,并仿照對比句子來進行寫作,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四,進行多元化閱讀,拓寬學生寫作訓練。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從語文課文中學習到知識,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課文不但與學生的學習特征相符合,且語文教材會為學生選擇優秀的閱讀內容。語文教材設計者會根據每一個年級的學生特點,為學生選取適合的教材內容,使得教材內容和學生發展相符合,讓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可以接觸到更豐富的語文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有效探究,充分融合教材中的閱讀和寫作內容。因教材中每個章節中都存在有豐富的知識,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當局限于課文表面內容,應當和學生一起探究教材中潛藏的內容,并采取有效形式來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當中存在有《語文園地》這一版塊,在語文園地中創設了科學的日積月累知識點,語文教師能夠借助日積月累知識點來有效融合閱讀、寫作教學,以此來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有效豐富,還可以讓語文閱讀、寫作的發展都得到有效促進。此外,語文教材中還存在有多元化的插圖,語文教師也可充分閱讀教材插圖,組織學生開展看圖寫話寫作練習,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片來編寫一個小故事,最后再讓學生朗讀自己的小故事,在朗讀中進行有效思考,再不斷修改和豐富自己的故事,以此來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閱讀與寫作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語文教師可借助現代化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多元化閱讀等方式來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中,不斷提高學生整體語文能力,為學生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青.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J].明日,2019(28):359.
[2]羅健.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以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為例[J]. 啟迪與智慧(教育),20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