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婕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美育是現代音樂教育中值得人們關注并提上日程的教育。美育音樂教育是以現代音樂審美思維教育為主要教學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開展現代音樂藝術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使廣大小學生充分認識美、體驗美、發現美、尋找美、創造美。在現代音樂美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育,重視小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培養學生美育思想,對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和音樂創作審美能力的追求,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追求。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音樂;美育教育
在大力推進音樂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美育課程的建設是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的教育手段。音樂教師需要通過教學研究,以全新的視角對音樂美育重點課程進行合理的教學課程設計,有效培養和凸顯小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提高小學生理解美、創造美的綜合音樂能力。
一、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育中美育教育的價值
音樂作為一種通過聲音與聽覺實踐相互作用的聽覺表達藝術,有著不同的聽覺表達方式,如音樂節奏、旋律、音色、調式、音樂形式等。它完美地刻畫了現代音樂人物的形象,能夠充分表達情感,反映現代人的悲傷,這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有利于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塑造其思想靈魂。小學音樂教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具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價值:
1、培養道德情操
音樂教育不僅是傳授音樂的基本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自尊和責任感,以及各種高尚情感。良好高尚的情感是促進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良好高尚情感的培養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語言教學,音樂教學與美育的結合,可以形成一個和諧、優美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因此,通過美育教育的有效實施,學生可以在音樂課程中,美化心靈,享受身心,真正用情感感動人,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引導和教育學生的音樂學習,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美是一種動力和追求,它驅使人們創造并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障礙。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教育者和所有創造者都能創造,因為他們認識到創造的本質是美。有創新精神的人永遠不會滿足于自己。他們敢于探索未知,追求最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美育教育,讓學生對音樂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育就是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影響人,使人在情感上感受和共鳴。藝術的特點是以物判斷美,以情感人,從而激發人的行動。隨著美學的研究,必然會形成學生對美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和學習美的熱情。
二、當今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多數音樂教師的音樂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多數音樂教師不畢業于中國傳統音樂院校。在音樂教學模式上,他們也完全沿襲了以往音樂教師的傳統教學方法。他們仍然只采用單一的音樂教學管理方法,缺乏創新思維,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音樂學習技能的培養,而完全忽視了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音樂教學中,過分注重書本內容,沒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種過于傳統和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音樂,不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內涵,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此外,小學生人數眾多,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學生缺乏學習音樂的主動性
由于個體差異,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不了解學習音樂的意義,更不用說將美育融入音樂的意義。所以說,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敷衍和消極的態度。此外,音樂教師只注重理論講解,缺乏實踐和學生的互動,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溝通。這種機械化的課堂教學方式,造成課堂教學氣氛嚴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長期以來,會對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三、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育與美育教育的有效結合措施
1、改變教師形象,提高教師素質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教師的行為通常會給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音樂教師是美的精神傳播者,一個優美的音樂教師個人形象,不僅可以促使更多的學生對音樂教師產生信任感,增加其向上的氣質,而且可以促使更多的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美德教育和文化熏陶。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美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嚴格要求自己,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內在美和外在美。如果音樂教師能及時向學生傳播積極樂觀的態度,并與學生一起參與音樂討論,學生將能夠在音樂教師的精神感染下,主動學習音樂,并在音樂課程中產生正確的美學和價值觀。教師在學校教學中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因此,音樂教師的文化水平和素質水平在學校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學習和滲透德育知識,不僅直接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音樂知識和教學技能,還直接要求教師牢固樹立刻苦學習和終身持續學習的價值觀,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和道德素質。
2、舉辦課外活動,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展示與創造美
美育不僅要教育學生感知、感受和欣賞美,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美,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還可以策劃音樂文化知識競賽、音樂合唱比賽、音樂歌唱比賽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教師可以以這些活動為出發點,選擇探究式教學活動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精神和探索實踐能力。同時,這些活動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美好的世界。
3、轉變教學思想,重視審美能力的教學
音樂教師在從事小學音樂課程美育工作時,必須積極轉變教學指導思想,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審美能力的教育,牢固樹立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審美能力的基本意識,自覺將其運用到學校課堂教學中。在審美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積極開展審美課程,從多角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整體審美思維能力。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審美能力的發展,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生審美思維能力的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知識和能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將課程中培養的審美觀念滲透到學生的音樂理論學習中,這對學生的審美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當學生開始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時,他們能夠間接或直接地理解與審美能力相關的音樂知識,從而為將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奠定基礎。
4、注重音樂文化建設
學校應不斷豐富學生音樂教學的文化內涵,滿足學生道德情操的需要,通過促進學生的成長,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例如,學校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學校音樂會。對于不同的表演項目,每個班級必須有相應數量的學生參加,或在音樂會上舉行合唱、樂器演奏等專項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欣賞和展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不僅對促進學校音樂教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充分培養廣大學生的競爭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5、音樂教學與學生心靈塑造相結合
一方面,音樂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引導和教育學生以嚴格的職業道德態度教育和影響每一個學生;另一方面,音樂教師也要準確理解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熱愛音樂,幫助學生逐步形成不怕困難、不屈不撓、不受干擾的堅強意志美。例如,一些學校正在開展各種相應的獨唱或合唱比賽。教師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由參與,讓學生選擇組隊增加參與,或適當組織學生觀看相應的音樂、電影、視頻等電視節目,欣賞藝術表演,讓學生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視覺美,在自由參與和享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完美情感和完美人格。
6、創設音樂情境,實施美育教育
為了使學生在音樂課程中更好地欣賞和創造美,音樂情境的創設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學生可以有更多的興趣,進入音樂課堂教學情景中。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加強音樂情境的綜合創造,把各種音樂活動變成美麗的藝術畫卷,更好、真實地展現在廣大學生面前,使廣大學生的音樂體驗更加獨特,并有強烈的意境欲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興趣。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不斷發展,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美育教育,是滿足我國素質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更適合小學生的音樂心理特點,通過音樂教師對小學現代音樂的深入了解,提高小學生對美的喜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會愛美、創造美,使小學生充分具備美好的道德理想、情感、性格和審美素質,符合現代社會對素質教育目標的要求,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景.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的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0,(31):147-148.
[2]郭婷婷.小學音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4):67.
[3]穆彬彬.淺談美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活力,2019,(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