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舞蹈專業基本功的訓練中,很多技巧要求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協調,其中膝關節的運用占非常大的比例。膝關節又是人體中非常復雜的一個關節,它的負荷很大,如果在舞蹈訓練中不注意保護就會受到損傷。本文從專業的角度去探究抗阻訓練對舞蹈專業訓練中膝關節損傷的干預研究,期望對舞蹈專業訓練中膝關節損傷的預防有所幫助。
關鍵詞:抗阻訓練 舞蹈專業 膝關節損傷 干預
膝關節是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它可以讓人們自由地行走、跳躍,因此,膝關節對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舞臺下,學生揮汗如雨地訓練,舞臺上,他們真情投入忘我地表演,為了舞蹈的夢想,即便身體受傷也在所不辭。學習舞蹈的人都有一些職業病,比如關節炎、風濕等。所以就更應該在平時的訓練中注意保護身體,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去訓練。
一、舞蹈專業中抗阻訓練的特點
抗阻訓練能夠發展舞蹈專業學生的以下力量:第一,上肢力量。在舞蹈訓練中,上肢力量的作用非常大,托舉、倒立等都需要運用到上肢力量。通過抗阻訓練,比如混合負重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舞蹈專業學生的上肢力量,使其在舞臺上發揮更好的水平。第二,下肢力量。在舞蹈專業訓練中,很多動作需要學生充分調動身體的各個關節進行力量的協調才能完成,若是蠻力使用膝關節的力量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傷。膝蓋伸展過度又名膝過伸,是指控制膝關節前后運動的韌帶與肌肉被過度伸展,髕骨發生向后的力量,讓膝關節呈現向后的弧形。從抗阻訓練的角度來看,可以通過側向移動的訓練方式,改善舞蹈專業學生靈敏性問題。比如彈力繩和橫向跳等,加強學生的下肢力量,減少膝伸展過度的情況發生。第三,整體協調性。在舞蹈訓練中,演員整體的協調性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協調優美。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要鍛煉學生的整體協調性,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掌握讓四肢力量瞬間爆發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在舞蹈表演中能夠用科學的力量去支撐。抗阻訓練就可以很好地增強舞蹈專業學生的下肢力量,提高他們的整體協調性,進而提高他們的舞蹈表演水平。
二、舞蹈專業訓練中造成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
(一)身體疲勞
從研究中發現,造成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身體過于疲勞,在舞蹈訓練中有32%的人因為舞蹈訓練的疲勞感造成了膝關節的損傷。導致身體疲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訓練中肌肉過度緊張造成的。例如,在舞蹈訓練中做跳落動作時,因為肌肉的過度疲勞而對膝關節的保護不完善,又因為核心力量沒有控制好,在落地時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下肢和膝蓋上,導致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過大。其實造成膝關節損傷不僅僅是外部因素,還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原因。比如訓練時間過長、訓練量過大,因為學業壓力等因素導致學生睡眠質量差,或者在訓練時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會造成膝關節的壓力過大而導致其損傷。
(二)訓練中受傷不及時治療
由于舞蹈專業學生的訓練強度非常大,在訓練中常常會有一些高難度的動作要用到瞬間爆發力,導致肌肉非常容易受損。有一些學生認為,平時訓練受點小傷沒有關系,忍痛堅持上課完成課堂任務。這樣的心態會導致學生在受傷后不及時去治療,讓輕傷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變成不可挽回的重傷,得不償失。還會因為不及時就醫造成病情反復,不能根治。因此,在訓練中如果感到不適應,應及時休息或者去醫院就醫,及時對傷情進行合理的調整修復,才能更好地繼續舞蹈專業的訓練。
(三)課前準備活動不夠充分
在上課之前如果準備動作不夠充分,會造成熱身不足導致的身體損傷。一般情況,學生在上課前都會提前進行課前的準備,活動下肢、腰部、肩膀、胯部等部位,而膝蓋和腳踝的活動卻沒有得到重視。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學生進入教室晚沒有及時進行課前準備活動,由于腿部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的伸展,沒有加強股四頭肌的活動和腿部肌腱群的支撐力量,在課程訓練中突然大幅度的運動會讓腿部受傷。課前活動準備不夠充分的原因還有,學生在上課時積極性欠缺,學生的肌肉沒有充分的活動,在做動作時常常不夠到位,動作變形。
三、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本科院校舞蹈專業的學生6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40名。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人(男10人,女20人),參加實驗的對象均為大三的舞蹈專業學生。實驗前,要求所有學生填寫人員情況登記表,填寫個人的基本情況,要求無膝關節、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身高體重無明顯差異。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法
針對舞蹈專業的學生設計舞蹈的訓練動作,分析和了解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后身體各方面的變化并及時對數據進行研究,完善抗阻訓練對舞蹈專業學生膝關節的干預研究。抗阻訓練是利用抗阻器械伸展膝關節與腳背拓展訓練,利用踝關節上纏綁沙袋進行臥位被外展和后伸與下蹲訓練,站立狀態下的踝屈訓練每次訓練30分鐘,每周4次,阻力按完成的情況逐步增加。
2.文獻查閱法
利用中國知網、維普網等大型文獻類網站和查閱圖書館資料的方法獲取有關舞蹈專業抗阻訓練的方法,了解國內對于舞蹈訓練中抗阻訓練的應用,為本文研究抗阻訓練在舞蹈中膝關節的干預效果找到評判標準。
3.訪談法
在實驗研究中對舞蹈專業的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與咨詢,為動作的設計找出不足之處。
四、研究指導原則
(一)舞蹈專業訓練基本動作要標準
舞蹈專業的抗阻訓練基本動作要遵循科學、競技與健身的原則,并突出動作的柔韌性。動作和音樂要配合基本舞步的節奏,達到舞蹈動作的柔美和剛勁的兼容。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抗阻訓練的技巧,控制基本舞蹈動作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并使舞蹈力量和強度結合抗阻訓練的特性讓舞蹈訓練變得更加輕松,不損傷膝關節,體現出核心力量的良好控制力。
(二)舞蹈專業訓練要保證科學性
舞蹈專業在平常的訓練中要加入抗阻訓練,并要對抗阻訓練基本要求的科學嚴謹性有著保障。訓練時要按照抗阻訓練的要求和方法對基本動作的要領掌握理解,避免錯誤動作的發生。課前的準備工作要充分,通過充分的熱身運動能有效避免膝關節的損傷和膝蓋的過度使用。
課前要保證學生準備活動已經充分完成,準備活動能有效提高大腦荷爾蒙的分泌,加強人體肌肉群的興奮度讓毛細血管充分擴展,并減少肌肉的粘連度保證肌肉充滿彈性。同時也能增加人體各個部位韌帶的彈力,讓膝關節的潤滑液有效增加,可以在后續的訓練中保證肌肉和韌帶不被拉傷。訓練時也要適當休息,不能在身體極度疲勞的情況下還堅持訓練,這樣訓練效果會大打折扣,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注意力集中、動作標準是保證膝關節不受損傷的有效辦法,要掌握和理解訓練動作的要點,必要時多練習分解動作。不急于求成,戒驕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情,合理使用抗阻訓練,才能保證膝關節不受損傷。
(三)加強配合相關組織能力的訓練
下肢力量在舞蹈訓練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通常需要關節、骨骼、韌帶肌肉等各個身體部位的充分配合,所以要保持肌肉的彈性,健康的身體素質,從而讓表演時動作的充分舒展和協調性得到發揮。腿部肌肉的完整力量為彈跳力量做出有效的保障,如果腿部力量缺失就會給膝關節帶來壓力,影響舞蹈訓練動作的完整性,導致膝關節受損,所以要重視腿部肌肉的訓練。還要加強核心與四肢的力量,對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展開針對性的訓練,保證在訓練時有良好的“推地”力量,完成舞蹈動作時能夠更加優美流暢。掌握落地的控制力度,還要針對下蹲動作進行練習。
在舞蹈訓練中下蹲時膝關節要打開,掌握打開的程度和方法,并合理運用到舞蹈訓練中的腿部動作里。對腿部打開動作的訓練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力度,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髖關節周圍的肌肉的彈性,還會對腿部的屈伸動作、彈跳動作給膝關節帶來的壓力進行緩解。
五、抗阻訓練對膝關節肌肉群的影響
抗阻訓練對本科院校舞蹈專業學生膝關節損傷的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下肢膝關節群在測試中對舞蹈動作改進后,一般力量和快速力量都有明顯的提升,實驗組膝關節抗阻訓練中膝關節的受損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組間在比較時,肌肉力量的增長存在著顯著的區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膝關節肌肉群的區別在于是否進行了抗阻訓練。在同樣的測試訓練強度下,向心收縮與離心收縮對學生下肢訓練時膝關節的彎曲和伸直的力矩的提高有一定差異。
綜上所述,在舞蹈訓練中進行抗阻力的練習可以顯著提高肌肉力量的訓練效果,減少對膝關節的損傷,這就為抗阻力練習在動態力量的訓練中提供了科學有效的依據。
另外,抗阻訓練對舞蹈專業學生下肢肌肉力量的提升是由于肌肉群神經調節機能的改進。生理學研究表明,一定負荷下對下肢肌肉群的鍛煉對肌肉力量有所提升,還會對肌肉的纖維和神經元的協調性進行改善。抗阻訓練可以通過身體各個部位肌肉群有節奏的收縮抗阻運動,結合舞蹈訓練中基礎動作的練習,促進舞蹈專業學生在訓練中調動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以此來減輕對膝關節的損傷。抗阻訓練還可以讓學生的四肢與腰背部的肌肉群得到發展,提高核心力量,學生在進行舞蹈訓練時爆發力與耐力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強,加強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能力。在訓練前必須做好熱身運動,特別注意下肢運動的重要性,當在舞蹈訓練中發生反應遲鈍的現象就應該及時終止,進行休息,并要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心態。
六、結語
膝關節常被人們稱作最重要的一個關節,因為一旦膝關節發生損傷就會難以痊愈,嚴重的甚至需要對膝關節進行更換手術。所以,要在舞蹈訓練中正確使用膝關節,避免不正確、不規范的訓練動作,在做難度較大的舞蹈動作時最好配合護膝進行運動。通過分析希望舞蹈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膝關節的重要性,在舞蹈訓練中合理運用抗阻訓練并加強肌肉力量的練習,更好地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蘅.核心力量訓練對體育舞蹈選手膝關節損傷康復的影響[J].福建體育科技,2020,39(04):35-38.
[2]蔡筱燁.體育舞蹈運動員膝關節運動損傷與恢復性治療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8):11+13.
[3]趙超.淺談群眾舞蹈演員膝關節訓練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8(02):11-12.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舞蹈運動損傷課中抗阻訓練對舞蹈專業學生膝關節損傷的干預研究”(課題編號:2018tjyxm2008)的成果。
(作者簡介:冉雯雯,女,碩士研究生,安徽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舞教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