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 張燕
【摘要】在幼兒園活動中,區域游戲和其他集體活動相比更受孩子們的喜愛,也更具教育的優越性。教師應充分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給幼兒提供更多的個體活動空間,讓他們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活動,在自由、寬松、愉快的環境中,他們不斷地嘗試探索,獲得成功和快樂,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主題情景區域游戲? “聯動串班”區域游戲? “行走小分隊”區域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130-03
小班——主題情景區域游戲
小班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是最集中精力的,他們會完全融入情景中去,小班幼兒游戲一般以象征性游戲為主,因為它能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滿足,而且小班幼兒游戲是自主自愿的,沒有人強迫幼兒去玩。此外,小班幼兒游戲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從獨自游戲向聯合游戲過度。基于小班幼兒年齡特征與游戲發展需要,建議其區域游戲建設關注以下幾點:
1.根據興趣,選擇主題,營造情景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征,區域游戲主題內容就從幼兒熟悉的動畫人物、喜愛的小動物、喜歡的顏色、認識的形狀或熟悉的繪本故事等入手。如:按照動畫片的角色創設游戲環境,喜羊羊、米奇妙妙屋、小熊維尼、粉紅小豬等,按照小動物名稱創設游戲主題,小黃鴨、KT貓、乖乖兔等;按照顏色分類創設游戲環境,紅紅家、綠綠家、黃黃家等;按照形狀分類創設游戲環境,波波家、點點家、圈圈家、方方家等;這些內容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熟悉又喜愛的,對角色游戲的情節拓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且小班幼兒容易融入到情景當中,增強游戲的帶入感。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有效開發多媒體的助力作用,根據具體的游戲主題,將游戲有關的活動內容和游戲情境進行直觀的呈現。讓幼兒在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思想上的有效啟蒙,端正幼兒的學習態度,加強幼兒對待游戲活動的思想認知。例如,在組織繪本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則可以根據繪本中的故事素材進行情境創設,將與繪本有關的圖片插圖,以及直觀的動畫進行展示,然后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情境聯想,讓其在想象中加深對繪本的理解。以《逃家小兔》為例,為幼兒播放直觀的動畫視頻,引導幼兒在觀察中聯想和思考繪本中的內容,并在情景助力下進行角色扮演,讓幼兒能夠獲得良好的游戲參與條件,在情境支撐下激發幼兒自主學習和活動參與的動力。
2.制定合理主題情景,優化環境
第一,開展主題情景布局和規劃過程中,以動靜分離的形式,要讓互動模式的魅力得以彰顯。比如,以相鄰區域之間所形成的互動模式得以優化,讓區域之間得以促進和完善。針對“美工”區域和“娃娃家”區域,就可以將其作為相鄰的內容,這讓幼兒在合理進行美食加工的情況下,也會投入到玩具區域中。對區域合理布局,讓幼兒之間在合作和互動環節上得以優化和升華。
第二,要形成良好的空間運用模式。可以關注墻面和懸掛物,從具體的主題教學內容,讓教學環境得以合理準備和規劃。比如,在繪畫和手工制作等環節區域中,就可以完善創建。生活區域中就可以從不同狀態的娃娃入手。在建構領域中就可以彰顯出比較多的圖片,讓幼兒自身的技能進行鍛煉和提高。在環境的合理構建之下,能夠擁有環境支持模式。這讓區域活動得以優化和營造,保證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濃厚的興趣。
第三,對所區域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合理運用。教師開展材料投放過程中,就應該關注幼兒年齡特點、興趣和需求,以立足幼兒的發展為根本目標,從材料的開放性、目標性和計劃性等方面入手,展現出材料的適應性,讓幼兒在和材料相互互動的情況下,擁有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在材料投放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民族、民間等不同類型材料的有效投放。從現實生活出發,搜集符合小班幼兒認知基礎,以及滿足基礎興趣需求的民族和民間材料。在搜集過程中,需要關注區域活動主題,并以此為依據確定材料搜集的方向。比如說,在針對美術手工主題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則可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思想啟蒙培育需求,在材料投放上進行科學規劃。加強彩泥、陶泥等材料的搜集與投放,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動手操作,通過自主創新有效完成相關游戲任務,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提高整體的動手實踐能力。
中班——“聯動串班”區域游戲
在中班學習的幼兒,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社會交往。在合作游戲實施過程中,讓幼兒找尋自己的游戲伙伴,游戲中的堅持能力也會加強。在這其中,也會減少自身的攻擊性行為。比如,幼兒會在游戲過程中進行分享,形成合作和協商模式。以有意識行為的發展為主,對自身情緒進行合理控制。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交往,也會提升自身社會行為。同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也會釋放自身的創造性能,針對同一個材料內容,在多次的操作之后就會出現不滿足現象,想要跳出常規性的玩法。在找尋新的玩法之下,也會在游戲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自主性。幼兒自身的經驗和生活角度進行實驗分析,讓幼兒在各類游戲中滿足自身興趣,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情節安排中,以此滿足自身的需求。
基于中班幼兒年齡特征與游戲發展需求,幫助中班幼兒拓展他們的交往范圍,深入挖掘活動區的交往價值,我園中班開展了“聯動串班”區域游戲,即組織幼兒在區域活動時到平行班進行活動,擴大了幼兒的交往范圍、空間及內容。但幼兒在交往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促使我們不斷思考,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指導,使幼兒在應對和體驗中不斷增長交往經驗。
在區域游戲組織期間,教師同樣需要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搜集豐富的游戲材料,對具體的區域活動進行規劃。比如說,可以組織趣味的戶外體育區域游戲活動,將聯動串班的思想觀念有效地貫徹和落實下去,將不同班級幼兒進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分組,設置具體的游戲任務,讓幼兒獲得良好的運動氛圍。比如說 ,在中班階段,組織趣味的戶外體育競賽游戲,如投壺游戲、兩人三足等趣味的體育游戲,或者設置角色扮演游戲,積極開展警察捉小偷的游戲活動,讓幼兒之間通過有效配合共同完成游戲挑戰,讓幼兒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也能夠強化幼兒的爭先意識培育。
中班“聯動串班”區域游戲中教師要注意:各班進區掛牌方式盡量統一,便于幼兒“聯動串班”的順利進行;各班區域游戲種類呈現互補,幼兒能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游戲內容,豐富幼兒游戲經驗;可以采用學號同步輪流聯動的方法,讓每個幼兒都有“聯動串班”的機會,保證游戲的平等和均衡性。在聯動串班的游戲思想支撐下,作為教師需要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輔助功能,針對中班幼兒的活動參與表現進行科學指導,讓其能夠端正自身的游戲態度,自主規范自身的游戲表現。在游戲中要關注中班幼兒學習特點,加強思路啟發,并根據幼兒游戲進展進行情感激勵,讓其能夠對具體的游戲活動探究產生自信。
大班——“行走小分隊”區域游戲
大班的幼兒和小班、中班幼兒相比,在想象力、創造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方面擁有了巨大的發展。而且,大班的孩子實際進行活動過程中,也擁有了較強的合作水平和能力。比如,針對合作性的游戲實施,孩子會自己主動進行小組組建,針對一個共同的活動進行幫助和完成。大班幼兒在創造力得以提升的過程中,教師開展合理性指導,讓幼兒在遷移經驗的情況下,讓自身的創造活動更加有效。而且,幼兒的想象變得十分豐富,也會通過活動和玩具材料的運用,讓自身想象得以優化和升華。這讓游戲活動富有一定創造性。大班幼兒提升自身自主性,在擁有探索欲望的情況下,也帶著自己較強的探索欲望,提高自身的活動興趣和欲望。最終,大班幼兒在游戲環節中會從自身的興趣等方面入手,形成合理性的活動選擇,且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目的性、計劃性都有明顯提高,綜合能力比較強。
基于大班幼兒年齡特征與游戲發展需求,我們嘗試更加大膽、開放、自由的游戲形式。首先,我們在班級區域游戲建設之前和幼兒進行集體深入的團討。如:話題“你喜歡玩什么?”通過調查、統計,鼓勵大班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幼兒進行組隊。根據幼兒不同的興趣愛好,把相同志趣的人組建在一起,最后采用投票的方式在班級中組建成各種區域游戲“行走小分隊”,如:統計小分隊、閱讀表演隊、歌舞小分隊、美食評論團、攝影小分隊、寫生小分隊等,每組以6人以內為宜,其中幼兒推選出一名小隊長,擔負起組織、分工的責任。
接著,小分隊根據自己組的游戲內容設計不同的記錄單,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在小組成員都認可的情況下,老師幫助復印并提供給小組成員活動時使用。每次“行走小分隊”在游戲前都會在小隊長的帶領下進行游戲計劃討論,他們用繪畫、符號、文字等方式進行規劃游戲內容,再進行合理分工。游戲計劃完成后組長帶領小組成員離開班級,全園行走,進行不同興趣方向的“行走小分隊”自主游戲。整個游戲過程,教師參與較少,給予大班幼兒足夠的信任與支持。
最后,游戲1小時后,各小分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到班級,和組內小伙伴完善、整理游戲記錄內容,推選代表并在集體面前進行分享與展示。如:今天的新發現、游戲中遇到的困難、作品展示、故事分享、歌舞表演、我的新朋友等等。教師需重點關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追問“你們是怎么解決困難的?”鼓勵幼兒總結經驗和方法,若是困難沒有解決,大家可以群策群力,展開討論,尋找解決困難的途徑,并在下次游戲時去實踐。在集體回顧游戲環節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教師能了解各個小分隊的游戲情況,分享、小結游戲經驗,為下一次游戲的深入與開展,進行跟進與調整。
比如說,教師可以積極設置趣味的閱讀游戲活動,組織大班幼兒積極參與到傳統文化自主閱讀當中,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比較經典的傳統文化,如趣味的民俗故事,或者是經典的古詩詞文化等,組織大班幼兒共同合作配合的方式就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理,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索,就文化內涵進行賞析,之后將小組實踐和探究結果進行總結、歸納,讓幼兒在文化體驗和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之后,將幼兒綜合活動參與表現以微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帶領幼兒共同分析,思考自己綜合學習表現,并在小組互動的基礎上就具體的學習經驗進行互動探究和思考,從而有效總結和積累學習經驗,提高幼兒整體的學習效能,突出區域游戲活動的教學實效性。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教師在組織區域游戲時都需要有重點的觀察與給予適當的支持。區域活動構建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分規定幼兒按照自己的思路開展游戲,孩子不能處于被動游戲狀態,而是要讓自身的想法得以保護。所以,幼兒教師給予孩子尊重和指引,讓幼兒自身主體地位得以喚醒,從自己所喜歡的內容入手,能夠在感受快樂的同時,也擁有發展機會。要強調兒童本位思想深入貫徹,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年齡兒童就區域活動進行合理規劃,從而保證活動設置更加符合規范,助力幼兒素質全面發展。
區域游戲構建的時候,以形成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和活動為主,從多個幼兒的學習特點,結合施教幼兒實際發展水平、已有經驗,采取適合、適度、適宜的游戲組織形式,幼兒在認真融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表現欲望。比如,針對事物的現象進行解釋,能夠在問題發現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這是一種游戲構建智慧,也讓幼兒的個性得以發展,增強幼兒自信的情況下,讓全體幼兒擁有全面發展的機會和空間。